肖磊:俄乌冲突的终局猜想和大国竞争的路径之变
作者:肖磊看世界
一
俄乌冲突可能的结局,我们可以先做个不带感情色彩的闲聊式猜想。
我这里说两种最可能的结局,一个是,随着局势的长期存在,也就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现任政府的长期对抗,以及战争对乌克兰整个生产生活的破坏,会有更多的乌克兰人逃离本土,最终乌克兰现任政府也流亡海外,乌克兰被俄罗斯吞并。
另一个是,双方按照俄罗斯的要求签署停战协议,乌克兰被肢解为多个实体,包括乌东地区,还有靠近克里米亚的南部港口地区、北部工业区,以及西部地区等,最终走向类似当年前南斯拉夫一样的结局。
更进一步的做个推演的话,从美、俄、欧战略大博弈的角度看,现实领域最有可能的是,乌克兰被肢解为多个国家,亲西方的逐步加入欧盟或北约,亲俄罗斯的加入俄罗斯联邦或类似成为白俄罗斯一样的国家。
只不过当下为了缓和局势,亲西方的乌克兰现任政府一方,可能会以承诺不加入北约,以及适当的去军事化等作为缓和局势的前提条件,这将是缓兵之计,从长远来看,乌克兰被解体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各方加入各自对立阵营的命运几乎是难以扭转的。
当然,我们对乌克兰人民的同情,就像当年对南斯拉夫,以及后来的阿富汗、伊拉克等等战争当中的普通民众的同情是一样的。
从此,美国和俄罗斯的终极博弈,再也没有缓冲可言,欧洲作为牺牲品,看上去会更依赖美国,更占据道德高地,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俄乌冲突也将是欧盟战略自主的临界点和触发点。
只是这个临界点目前还没有突破,假设俄罗斯冒险轰炸了波兰等北约成员国,美国依然不敢跟俄罗斯直接开战,将预示着北约的战略性崩溃,欧盟从此将不得不彻底的走向战略自主,全球政治秩将进入到真正的重建状态。
二
为什么我说欧洲,包括欧洲跟俄罗斯的事情,判断起来要慎重,至少要有“看不懂”的谦虚呢,原因就是,自希腊城邦时代就奠定的欧洲“均势”政治基因,导致欧洲无法接受一个绝对的体量较大的政治或军事实体的存在,俄罗斯实在太大了,这本身就是问题。
要知道在德法一直强大的数百年里,英国都是跟俄国联合的(比如英俄联合抗击拿破仑、英俄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抗击德国等等),假设这次冲突,导致德国从战略层面做出更激进的选择,脱离欧盟单干,未来恐怕英国又要忙乎,立马就要着手研究如何联合俄罗斯来防范德国了。
当然,美国对于欧洲来说,也是很大的,但美国本身并不处在欧洲大陆,对欧洲大陆的投射和现实威胁没有那么大(美国建国初期),美国实际上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
在历史很长时间里,美国本身就是欧洲列强博弈的代理人地区,英国、法国、西班牙等等,在北美各种扭打,持续了百年之久。
而欧洲开始警惕美国,实际上是在二战之后,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欧洲首先在商业上警惕美国对欧洲的挤兑,这里面欧洲做了很多抗争,但由于美国科技和金融实力已经过于强大,经济规模对欧洲早就有了碾压性优势,欧洲一直处于下风。
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说,美国跟欧洲同宗同源,怎么说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我觉得话是这么说,但这一点其实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西方“均势”基因导致的内部矛盾的残酷性,往往超过外部矛盾,包括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及欧洲的一战二战等,也都是内部矛盾残酷性的最直接体现。
因此,我们还是要以独立国家、统一民族这样的主体去研究世界格局,否则你就无法解释冲突的来源和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那基于此,能得出哪些结论呢。
首先,我们就要判断,假设地缘政治的最棘手漩涡地区依然是欧洲,我们就要研究,在欧洲眼里,谁才是自己最担心的竞争对手呢?如果搞不清楚这个判断,那也就没法往下推演了。
按我的分析,站在欧盟的角度,处在东欧地区的欧盟成员,肯定把俄罗斯视为最大威胁,而真正在欧盟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德法,那德法觉得谁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呢?当然是美国。
可能大家还是不同意我这个推演,其实德法面临的现实问题非常明确,那就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挤压,以及在政治军事舆论等层面的主导性影响,欧盟想在其他地区赢得更多的竞争力和尊重,首先要从经济层面拥有跟美国持续竞争的能力,才能摆脱其他方面的对美国的依赖。这对于东欧国家是无所谓的,但对于德法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一直受美国影响和指挥。
这种背景下,要走向独立自主,德法现有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其国内资源全部投入到研发当中,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还要面对农业产出和能源等问题,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等,稳定的解决了欧洲的能源和农业产出等问题,随着欧盟的扩大,自由流动劳动力的增加,德法等维持工业、科技等等竞争力的水平就会迅速放大,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从跟美国商业竞争的角度,欧盟只有联合俄罗斯,才可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也就是说,如果欧盟把美国定义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联合俄罗斯就是必然选择。我这里引用一段2019年6月11日的新闻报道,大家感受一下:“
而反过来,如果欧盟把俄罗斯定义为威胁,那联合美国就有了更大的现实需求。这个时候,英国、美国,以及东欧地区国家誓死要跟俄罗斯为敌的想法,就给欧盟(德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英国脱欧更是一记重锤,美国跟英国联合起来开始刺激东欧和俄罗斯,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欧盟大部分成员国,把俄罗斯视作威胁,德法重新定义最大竞争对手的潜在战略就失败了。这个时候,俄乌冲突的出现,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大的损失承担者,是德法(乌克兰是牺牲)。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拜登发了条社交媒体,其中并没有提到任何乌克兰的事,也没有同情,而是很自豪的说了这样两句话:“普京想要的是一个分裂的北约,一个分裂的西方,坦率地说,一个分裂的美国。但他什么都没得到。”
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拜登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让欧洲跟俄罗斯决裂,欧洲重新回到美国怀抱的成就感。至于谁是代价,这个对美国来说,不重要,所以美国很早就说了,美国不会参与俄乌冲突,只会没收俄罗斯财产(制裁)。
三
假设欧盟有能力控制局面,联合俄罗斯,做到经济结构方面的互补,欧盟不仅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借助另一端中国经济的崛起,跟美国产生更有效率的市场争夺战,也就是给自己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选择,这个时候欧盟的战略自主直接就实现了。
现在的问题是,欧盟要么被美国拉着对抗俄罗斯,要么被美国拉着跟中国竞争,其战略地位不是在上升,反而是在大幅下降,也就是自我的选择更少了,而不是更多了。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美国在完成欧盟跟俄罗斯对抗的战略布局之后,接下来就是拉着欧盟跟中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骗欧盟各国跟中国在科技等领域率先脱钩。但这个时候,欧盟就需要警惕,整个欧盟很可能会变成不可逆的美国经济的分工场地,也就是逐步的变成类似加拿大、墨西哥类似的历史处境,成为美国新周期之下的政治和经济双傀儡。
因为当欧盟跟着美国排斥中国经济的时候,意味着只能寻找更加昂贵的分工和市场替代,离开了中国,欧盟诸多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将飙升,同时市场迅速萎缩,这个时候只能选择美国既定的国家或市场合作,否则就会被美国打压和贬低(商业层面和舆论价值观层面),欧盟在发展科技和经济贸易方面的选择权进一步被削弱,将加速成为美国的影子体系。
因此,未来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将基于欧盟、俄罗斯、美国,以及中国、印度、日本等等,对最大竞争对手的定义,谁能影响这种定义,谁就可能处在相对有利的竞争位置。
俄罗斯想要获得这种定位影响力,就需要打散北约,也就是把所有的矛头,指向美国这个始作俑者,而不是欧盟或乌克兰、东欧各国,只有让北约名存实亡,东欧国家才会更依赖欧盟这个经济组织,而不是北约这个美国的打手,欧盟才有可能比较安稳的跟俄罗斯合作。
那欧盟需要做什么呢,欧盟要做的,应该是谨慎定义自己的对手,美国现在想尽办法来把俄罗斯的行为跟中国捆绑,导致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可能会出现偏差。
其实俄罗斯作为一个性格透明和体量巨大的主权国家,就连美国都惧其三分,中国能影响俄罗斯的地方很少。中国跟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上依然是出于互相的战略合作和对彼此的尊重,俄罗斯不是中国的加拿大,也不是中国的墨西哥,这正说明,中国对邻国没有任何野心,也无法干涉邻国的决定。
如果从更现实的角度看,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因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陆地邻国,而发生的矛盾最少,就算出现了冲突,中国也从来都是迅速解决,也就是应激反应,而不是预谋性质的。包括几次边境冲突,中国都是打完了就撤,没有一丝对邻国领土的需求,这就说明,中国都是在惹急了情况下,做出的忍无可忍的反击,而且把反击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安全空间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真正给中国带来安全的,是自己的发展制度,以及制度之下的进取精神和容错能力,从两弹一星,到风云外交,再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复兴,这些才是中国的可持续安全保证。
如果从国防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世界和平而放弃建设国防,国防仅仅是保证发展成果不受流氓国家抢劫的必要条件。我们当年可以在朝鲜半岛硬刚美国,可以在后来的中苏冲突中硬刚苏联,并不是要证明中国的强大,恰恰相反,那仅仅是证明,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反霸权能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持续摇摆的国家或地区,一定要把中国定义为第一大竞争对手或威胁,将面临三个明显的后果,第一个是,这些国家或地区,只能更加依赖美国的政治体系,以及美国的产业链,也就是其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墨西哥这样的分工市场(墨西哥是近年来美国产业输出最多的国家),要给美国保证去自主化。
第二个是,在中国身上不会占到任何便宜,因为新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面对最强大的对手,也从没有被吓倒过。
第三个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将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当中,成为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承担者,最后给社会带来不可逆的分裂,从非常自信的“民主”社会,瞬间就会滑向对立的民粹主义。这样的历史已经重演很多次了,美国自身也不例外,特朗普的卷土重来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可以用巨大的资源和收割全球的能力解决民粹主义,但很多国家没有这个能力,最后就只能面对分裂局面,就像乌克兰,几次经济危机之后,本身国内也是分裂的一塌糊涂,亲西方的政府上台解决不了经济问题,亲俄罗斯的政府上台解决不了“价值观”问题,所以只能分裂,最后导致“亡国”。
四
可能大家会说,这是瞎扯,如果像作者说的那样,那美国的号召力早就没有了,为啥还如此之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国已经逐步的用完了自身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但余热还是会持续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所能改造的地方,已经到达了极限,类似乌克兰这些国家的贫困,南美州各国的困局,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非洲要不是中国搞基建和大规模采购,非洲国家政府都没有财政去解决管理问题,战乱就不会停止。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辐射的港口型国家或地区,已经到达了极限,美国对内陆和规模较大的国家的改造,几乎全部失败,所以必须得肢解大体量国家。
如今,中国成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早就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的逻辑,商业是最大的慈善,那么中国对全世界诸多地区的人道主义等贡献,早就超过了美国。
尤其是对内陆地区,比如中国正在推的中欧陆路通道(一带一路的部分),对整个亚欧大陆内陆地区的带动将是战略性的,但这是美国绝对不想看到的,因为如果没有港口的地区,也就是各大洲的内陆一旦发展起来了,美国就傻眼了,这不是自己的功劳,自己的全球“普世”价值不就被证伪了?这就是为啥美国撤出了阿富汗,但依然千方百计的阻止阿富汗的重建。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英美就算把整个东欧出卖给苏联,也决不让苏联染指希腊等地中海地区,因为切断苏联向海洋贸易的扩展,将苏联封堵在内陆地区,其发展成本和投射能力都会处在劣势,英美自信所有内陆地区都是发展不起来的,就算发展起来,跟自己的利益也是不相符的,所以要千方百计的阻挠和防范。
因此,不管美国等过去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基于什么,未来对全球的战略性贡献,取决于哪个大国可以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因为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增量部分。我个人的理解是,繁荣地区最大的风险,不是经济周期,而是如何应对身边贫困地区产生的极端主义。
美国和欧洲依然还停留在海洋辐射范围内的存量竞争思维,当然这是因为对内陆地区投射失败所致,如果欧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由于俄乌冲突影响了向东的亚欧贸易内陆大通道的历史性扩展,那德法这样的国家,就要做好更现实的思想准备,就是要永远的跟在美英屁股后面吃人家剩下的海洋港口生意。
请注意,我这里不是说要弱化海洋贸易,我说的是,当对手要把你拉向自己最擅长,最容易打败你的特长和拥有绝对实力领域的时候,你也要把对手拉向他最担心和不擅长的领域。
如何让全球占绝大部分土地,以及超过50%以上人口的内陆地区发展,这个领域美英除了搞颜色革命,基本上很难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个时候其实如果谁能把内陆发展起来,对美英这样的国家,也是有帮助的。当中国把公路和高楼大厦、飞机场、发电站等等,建到非洲、中东的时候,你会发现,美英的品牌和商品、飞机等等,都走向了这些地区。
美国是不会干这种脏活累活的,美国对外的投资目前只关注两个点,一个是哪里能给美国企业提供现成的市场空间,哪里需要美国的军事和“民主”援助,所以美国只对消费市场和战争、颜色革命等感兴趣,至于基础设施建设嘛,利润低,想象空间小,逃跑的时候又带不走,还输出啥。
如果从跟全世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自力更生的“根据地”逻辑,很多内陆地区是美国没办法的真空地带,民众的需求更真实,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这个时候中国链接整个亚欧大陆腹地的直接建设能力就有了更大的优势,而这种输出,仅仅是中国建设能力的外溢,成本是可控的。
就在美国继续拱火俄乌冲突,欧洲要忍受巨高能源成本和产业链停滞的时候,开通不久的中老铁路,已经实打实的把老挝这个内陆山区型国家,变成了枢纽,开通至今,中国的12省21个城市都已经开通了至老挝的货运班列,进出口货物已涵盖农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等18个品类,达到七百余种,运输网对内已联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对外辐射至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大家可以再想想,比老挝先天条件好数万倍的乌克兰,现在什么样?在中国的建设下,一个不可能成为枢纽的绝对边缘落后内陆山区国家,成了枢纽,而在美国的介入下,一个先天条件和地理位置极佳的地区,成了战场。
至于中国的海洋贸易,其实根本都不用刺激,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集散中心,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港口海岸线,有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中国对全球诸多小商品和工业产品、矿产等的巨量供给和需求,仅这些,所带动的海洋物流和经济贸易等往来,就是不可逆的。
只不过在这个领域,需要更加重视海军的建设,我个人觉得至少要发展到,在远离本土1万公里之外,可以拒止任何海军大国对中国商业航路的挑衅,让海盗基因国家没有任何胜算。
那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全球诸多地区和国家,包括欧盟在内,如果不转换对全球战略性竞争对手的定义,其整个发展方面的命运就很难改变。假设欧盟可以“管得住”东欧小弟跟美国的各种小动作,同时把美国定义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整个欧盟会发现,就很容易跟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跟俄罗斯可以在能源等方面合作,跟中国可以在更大的市场方面合作。
反过来说,如果欧盟没有把美国定义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是看成不可改变的自己生死攸关的盟友和伙伴,那就很麻烦,这个时候,欧盟就要面临在英国脱欧的时候,美国也站在英国一边的尴尬局面;在军事合作方面,美英会撬走欧盟成员国希腊,以及澳大利亚等跟法国的合作,这就更尴尬了。而且这还仅仅是开始,未来英美在东欧的拱火,可能还不会止于俄乌冲突,欧盟将有擦不完的屁股。
更重要的是,美国所定义的对手和威胁,就变成了欧盟的对手和威胁,欧盟失去了定义对手和选择合作伙伴的能力,其战略性空间自然就被阉割了,还谈什么战略自主。
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分析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要机遇,如果被俄乌冲突等影响了对主要矛盾和机遇的战略性判断,那就过于自眼前化了。
就算欧盟把俄罗斯塑造成十恶不赦的坏蛋,欧盟的战略性困局也得不到解决,更高的能源价格和更加萎缩的市场空间,同时还要面临跟美国更加激烈的产出竞争,比如德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在面临中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冲击下,几乎可以说会将丧失百年优势。
而只有中国市场可以挽救欧洲工业,就拿汽车工业来说,中国完全可以同时承载传统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工业,因为中国的需求场景多元,14亿摆脱贫困的人口有着更现实的消费欲望,以及世界上最多的高速公路,最复杂的地形,对内燃机车的需求依然会持续数十年,市场依然巨大,更新换代又非常快。
去年中国的汽车销量依然全球第一,接近德国的十倍,超过排名第二的美国将近70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汽车销量多出美国的部分,就已经相当于第三名和第四名的日本和印度整个销量总和了,这还是在中国各大城市限购的背景下。
现在美国的策略是,鼓动全球不要去算经济账,只算“价值观”的账,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但问题是,中国依然拥有更多选择,如果全球各个国家,把中国当成了未来最大的,增长最快的市场,那么美国就是大家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而如果这个时候,大家跟着美国,要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某种竞争对手,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加速跟美国的合作,来平衡和缓和跟美国的关系,我敢肯定的说,美国是很难拒绝的(否则就不会天天要求中国要更加开放了),这个时候最受伤的是谁?
美国把欧盟、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当成了自己的胳膊和腿,而中国都是把大家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合作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美国在跟中国战略性脱钩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进一步的削弱欧盟等的综合性和自主性发展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不健全的实体,协助美国跟中国展开全面竞争的一个分工市场,变成了只有挂靠美国才能生存。如果欧盟兴高采烈的接受这种安排,至少我个人是无话可说的,毕竟大家也都知道,在欧洲最傲娇的法国,也有一旦遇到稍微强一点的对手,就立马投降的历史,你还能说啥。
但需要提醒的是,面对一个就算你联合美国,也干不掉、打不过,商业体量又无比巨大,崛起已成为既定事实,同时又可以不计前嫌(只要不太过分),还可以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驾驭自身力量(和平利用),对你微笑着张开双臂的中国,你会怎么选?
五
说到这里,我再延申的聊一下中美关系和终极竞争问题。
比如最近两届的美国政府,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其实对中国的战略意图都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把中国列为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实质性的战略遏制。
经过几年的战略意图传导,诸多国家被迫开始选边站,逐步的开始跟随美国,这里面最近的韩国大选,亲美派总统的当选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案例。
于是,大家有些担心,这一趋势会导致什么样的风险呢,中国的压力会更大吗?
我觉得压力肯定是有的,如果这么大的国家,十多亿有如此进取之心和正义感的民众,对世界和平的愿望如此强烈的历史文化传承者,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没有压力和危机感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个。
中美的竞争,跟美俄的竞争,有两个本质的不同。
可能大家会说,不就是中国经济跟美国的互动更多吗?中国市场规模更大吗?一旦遇到真正的经济金融战,俄罗斯就是很好的案例,中国也存在更大的风险。这一点我不否认,但这个问题,依然不是决定中美终极博弈的决定性因素,否则我们哪有那么多拍朝鲜战争的真实素材。
那什么才是决定性因素呢,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个是,整个东亚、南亚的历史性政治秩序,这个跟欧洲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数千年的历史秩序看,东亚和南亚,一直都完全的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存在,包括日本在内,也是完全接受的,所以中国强大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一点大家稍微读读历史就能知道,所以这个跟欧洲“均势”基因是完全不同的。
恰恰相反,纵观东亚和南亚不同时期的灾难,都是因为中国衰败所致,当中国出现阶段性衰败的时候,整个秩序就开始乱了,日本想统治中国跟西方竞争,就连越南,也想拿下整个中南半岛,成为南亚霸主,然后抗击外来侵略、殖民,菲律宾等很快就成了海盗聚集,以及海洋国家的殖民地,开始参与搅乱整个东南亚局势。
中国抗日战争打了将近十年,抗美援朝打了将近四年,后来要不是教训越南,恐怕柬埔寨等国家,早就被越南给灭了。你会发现,中国所打掉的,恰恰是周边国家和域外国家对东亚和南亚不切实际的野心,而中国从来没有借此来攫取任何这些国家的领土。
也就是说,当下的东亚和南亚秩序,看上去有各种缝隙和操作空间,美国有各种可乘之机,但这种缝隙和可操作空间,跟东欧之于欧盟、俄罗斯是完全不同的,想从这个里面搞出名堂,美国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让中国回到晚清的状态,或者就是一夜之间,把整个东亚和南亚的历史都改了,就像韩国,现在搞得好像秦始皇都是韩国人一样,那我无话可说,但这恰恰不是抹掉历史,而是更进一步的承认了东亚和南亚的历史秩序。
因此,美国在撬动东亚和南亚来跟中国对抗方面,其实缺乏的不是技巧和杠杆,也不是看得见的实力,而是跨越千年的历史沉淀,这就取决于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里,谁更能证明自己能够塑造稳定的秩序,美国当然没有这个战略耐心,而中国一直都打算奉陪到底。
第二个是,从终极的战争来考虑,中美各自的国防建设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缓冲区,所谓的缓冲区,仅仅是用来阶段性恶心对方的。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中国和美国实际上是邻国,因为从中国沿海到美国西海岸,是可以不经过任何国家的。美国所构建的所谓几个岛链,在未来的直接性的海战方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如今的海战,已经不是双方开到距离彼此数百米的地方,然后架起大炮对轰,而是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全球定位系统之下的数千公里之外的空天对轰,这个时候中美之间的任何第三方,都不可能成为缓冲,一波打击下来,一个港口和一个基地,甚至一个中等国家就废了,还怎么缓冲。
那美国为啥还要非常积极的策动东亚和和南亚国家跟中国对抗呢,这个里面,其实一方面是政绩的需求,既然国内政客和商业精英,都希望对中国施压,增加跟中国博弈的筹码,那就需要更多的在声势层面形成常规博弈的筹码优势。这个里面,核心的依然是政客自身的需求,以及商业层面的利益博弈主导性,而不是这个所谓的交锋地区对美国真的有多重要。
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国家也是有这种平衡需求的,毕竟政客和民众的需求还是有矛盾点的,民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希望发生冲突,但这些国家的政客随时可以跑到美国,这就导致两者的安全边界是不同的,但你很难影响这些国家的政客对国内的忽悠,所以在很长时间里,这种政客性的,对美国等的需求,将长期存在,但也很脆弱,因为毕竟中国很近。
六
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也是闲聊,其观点供大家讨论。
我觉得在诸多方面,中国做到相对保守的对等反制就可以了,降低敏感度和主动性,也就是不用过于敏感于美国的小动作,也不用立马做出过激反应。
但同时,要做一些战略性国防大布局,目标要较为明确。我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是完全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也就是精于计算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美国从数学和科学推论的角度,干不过你,就不会采取过于过分的行动。也就是说,美国采取极端战争手段的考虑,有两个,一个是伤害了自己核心的利益,比如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由于古巴离美国实在太近,美国就受不了了,不惜跟苏联打核大战,那真是做好了核大战的准备。所以苏联就先让步了。
这次乌克兰问题,美国早就说自己不参与跟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其实很简单,乌克兰根本就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仅仅是一个刺激俄罗斯和巩固对欧盟影响力的一个杠杆,假设乌克兰是美国的邻国,你看美国会不会逃跑。所以说谁都有核心利益,乌克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类似于当年的古巴问题。
另一个是,美国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大部分战争都是针对自己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比如对阿富汗、伊拉克等,是有绝对优势的。
那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常规的资源,积攒到美国一眼就能看出来,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地步。
比如说,我们的海军实力,必须要发展到,可以完全封锁一个对中国敌对的地区,比如有一天澳大利亚要变成美国攻击中国海军和航路的基地,这个时候,如何占据主动权,首先中国要保证,拥有完全封锁澳大利亚的能力,如果美国想突破封锁线,就得直接开战,率先开战的锅就得美国背,当然我们就要想好第二步,如果开战,我们该如何打,这个时候还要想到第三步,就是学习美国当年的末日计划,不怕跟你开战。
这种博弈叫胆小鬼游戏,也是人类大国博弈的上限,就是逼对手首先动手,如果不动手,就输了,而一旦动手,成本和代价的巨大是一种无形的震慑,如果不是自己绝对核心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就只能妥协。
因此,按我的瞎猜,只要中国拥有了至少可以完全封锁整个澳大利亚的海军实力,美国只要算出来要突破这种封锁代价将是昂贵的,美国悍然武装一个中国邻国或地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而不是增大,也就是当我们有刺激对手先动手的自信和实力,对手也就不敢悍然挑衅我们了。
为什么是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离中国的距离不近不远,但足以威胁中国主要的海洋通道,同时离美国很远,不属于美国的绝对核心利益,很容易被美国利用和操纵,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信仰体系更为西方,在对抗中国方面将更加偏执,对中国风险更大。
而在美日印澳联盟里面,澳大利亚是美国最不希望直接跟中国开战的,所以才要拉上日本、印度等,因为澳大利亚对美国来说有人种上和信仰层面的道德责任感(自己定义的同类),这个时候,中国恰恰应该紧盯澳大利亚,让美国失去缓冲和坐山观虎斗的小心思。
当然,很多同学可能又要说了,作者这又是在坐而论道的赞美战争,其实大家错了,如果没有国防层面的真实威慑能力,我们可能连打经济战、金融战的机会都没有。
不信的话你现在去问美国,看有没有人会弄一个战略,跟墨西哥、巴西、菲律宾等竞争,对于印度这样体量的国家,美国也都是忽略的,美国只需要找准时间点搞个金融危机来收割就可以了。
从美国社会性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关于如何看不同国家或人群,是从自己严谨的社会发展推演当中,寻找一种被证实的可能性,而美国早就让很多国家失去了这种可能性,美国就不会觉得这些国家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了。你要是去问白人精英,你们为什么对黑人这样,白人精英会告诉你,因为黑人没抗争啊。大家能听懂这个逻辑吧,这就是为啥白人精英,也从不吝啬于宣传马丁路德金。
也就是说,想要跟美国这样的国家平等的处好关系,竞争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而中美这种具备更多可能性的大体量国家,一旦开启竞争,一定是全方位的,是不能留死角的,但全球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国家以为这种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所以得选边站。
那就又错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英国为了阻止美国的独立,可以说想尽了各种办法,调动了全世界的资源,来阻止美国的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怎么来的,就是为了打英国。
可是,等到美国独立了,也就是这个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了,英国的态度立马转变,最先邀请美国领导人,最先承认美国各种主权的,恰恰是英国,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就是,在英美文化里面,其实同样是尊重抗争者的,而不是认命者。你再去看看印度独立的例子,道理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欧洲大陆都在滑向福利主义,而英美至今还在对抗养懒汉的社会思潮,也就是我们在唾骂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也要看到美国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其中的各种危机感和更隐晦的现实主义。
也就是说,假设当美国发现,中国的发展难以阻挡,中国超越美国的体量也难以阻挡,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遭遇了激烈反抗,那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美国的态度将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他国家都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纯属个人瞎聊)
这里我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这次中国举办冬奥会,有一个运动员火了,叫谷爱凌,我本人也十分的喜欢,但我说的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可能大家没有过于关注。就是谷爱凌在美国引发了一些华裔的不满,其中一个不满是,说这是脚踩两只船,不能两边都去占好处,一些人还要发动签名,说既然来了美国,就要只在美国搞发展什么的。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其实这个才是中美差距缩小的重要例证,看似不起眼的信息,但从另一个角度已经说明了,就算是精英人群,也开始在中美之间摇摆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中国发展的成就,而不是问题。
我们不仅可以让14亿人脱贫,不仅可以代表更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利益,还可以创造出让全球精英获得更大成就感的舞台,让更多的精英开始看到人类新的可能,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也就说,我们在不断的抬升中产阶级数量,不断的振兴乡村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同时,还要创造出现实领域富人和精英娱乐、消费、身份进阶和获得成就感的巨大舞台生态(良性)。
当我们有更强大的实力和精神来捍卫我们的制度和发展成果,当全世界占据数量巨大的普通民众,开始理解和依赖于中国的大规模建设和巨大的贸易福利,当富人和精英也逐步能够在中国获得更顶级的消费体验和职业成就感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打赢未来无处不在的经济战,到那个时候,至于美国所谓的制裁是啥,早就不关心了,那只是怨妇心态升级罢了。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对于我个人来说,更关心目前香港的抗疫,以及国内诸多地区疫情发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胜过对乌克兰战争的美国化表演性同情,因为中国控制疫情和经济的恢复,就会更加具备修复世界创伤的能力,当你们手握巨量核弹的国家,都无法阻止战争,热衷于拱火冲突、打来打去天天搞破坏的时候,我们只能等到你们把人家榨干、打烂了,我们默默去参与艰辛而漫长的重建,这才是一种更高级的普世价值。
以上纯属闲聊。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F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