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电影,把11个心理治疗流派讲透了!

2021-11-30 20:46 浏览量: 19088

来源:禅说电影 电影里有大量的隐喻与投射,能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部分,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今天给大...
来源:禅说电影
01
古典精神分析「性与攻击,是生命的两大驱力。」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大多不太喜欢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例如:你那天之所以「迟到」,是因为你不想要变成第一个到,却又要等大家的人,晚到,其实是一种童年被母亲丢下的恐惧。你那天之所以「早到」,是因为你想抗拒心中对母亲的怀念,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时到,你终于可以不去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把你丢下。《玛丽公主》这是一部会让你对弗罗伊德改观的电影!02
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恩学派「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小时候我们对妈妈形成了两种印象「好妈妈」与「坏妈妈」,其实这两个妈妈也会住进我们的心里,所以你内在也有一个「好的」与「坏的」自己。当你乖乖不哭、考试都考一百分的时候,妈妈鼓励你,这时候就是「好妈妈─好我」的连结;当你大哭大闹、破坏东西、抢兄弟姊妹玩具、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责骂你,这就是「坏妈妈─坏我」的连结。如果你小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坏妈妈─坏我」的经验,你也很容易「处罚自己」。藉由伤害自己去消除一些不可以被那个「内在妈妈」接受的部份,藉由让自己流血,切割掉不好的部份、不让它感染到你身上其他好的部份。「有的人虽然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人。」──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母亲,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对于母亲有很多「看不见的担心」,一方面害怕她会丢下我们离自己而去,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世界上竟然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毕竟她支配着年幼的我们的生死),而这些担心,也变成日后你恋爱或生活的无形阻碍。换言之,忧郁、上瘾症、自残、茧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等诸多问题,其实都与母亲的态度或相处模式有关──甚至,与你的伴侣选择有关。《钢琴教师》没有鬼、没有杀人魔,但堪称是14部影片中最让人屏息战栗的电影!03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身份心理学、自体心理学「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却又难以让你放下,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为什么你总是爱上某种「型」的人?可能是外表、个性、对待你的方式等等。或者,那些「曾经是你最爱的特质」,到后来都变成你最讨厌的特质?为什么会这样?关于爱与被爱,另一个吊诡的问题是──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自讨苦吃?英国客体关系学者费尔贝恩(William Ronald DoddsFairbairn)可能会跟你说:「因为我们在感情里面索求的从来不是『爱』或『快乐』本身,而是寻求『客体』。这个客体可能会让你痛苦(负面安抚),但有安抚总比没有安抚好,所以我们会飞蛾扑火、把受虐当成愉快。」《双面诱惑》推荐给童年总是被忽略总是活在别人期待下的你!04
新精神分析理论评述「有时候你将一个人推开,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或相信他对你的好是『真的』。」什么是疯狂?心理治疗真的有用吗?在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等相关理论告一段落之前,老师预留了一堂课让我们回顾这些理论的学者与相关的个案。例如,有个孩子在游戏治疗时一直攻击治疗师,治疗师只是跟他说「如果你选择继续攻击我,你就会选择停止游戏喔。」但是治疗师还是忍耐他攻击直达18次之后,孩子才终于停下来,静静坐在一个娃娃旁边。因为他只知道用攻击的方式,来和世界互动。每次他只要攻击别人,别人都离开(并验证他的假设:你看吧!果然连你都会离开我。)可是治疗师这样的等待,反而让他失去控制感(怎么不灵了?)《女生向前走》14部影片中最爱的一部!05
荣格心理分析治疗「我宁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Carl Young在前面许多的学派都要我们去看见、辨识自己阴暗的一面之时,荣格(Carl Young)要我们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纳的、抗拒的都「认」回来,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遇到自己讨厌,但又深爱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那些不愿意承认,却又百般渴望的自己。很多人看见自己的伤痛之后都想要逃跑。但是我们真的可以逃走吗?有的人花一辈子去想尽办法逃跑,却还是同样活在他的循环当中,遇到类似的烂人、在差不多的地方跌倒。荣格认为,这些你想逃走的部分,都是不想接纳的阴影(Shadow)、黑暗中的自我、不允许成为的「那个人」。像是《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神隐少女》中的钱婆婆、《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其实都是主角的阴影。为了不变成这样的人,我们很努力地让自己戴上面具(Persona),不去碰触黑暗的那块,就像是戴上面具就变得威猛的《兰陵王》一样,让大家忘记他面具下的柔弱与纤细。《黑魔女:沉睡魔咒》搞笑欢乐又寓意深长的动画片合家适宜,大小朋友一起看!06
阿德勒心理治疗「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2015上半年掀起阿德勒(Alfred Adler)风潮,光是阿德勒的书就出了5本以上,不过,你真的了解阿德勒吗?你之所以会是现在的你,其实都是早期经验(Early Experiences,ERs)在你身上留下的「生活风格」(Life Style),所以阿德勒要大家去想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3个记忆是什么?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么(家庭星座 Familyconstellation)?小时候你跟谁最好?爸爸比较疼谁?妈妈又跟谁比较亲呢?这些过去的经验形塑现在的你,你身边那些靠撒娇来获得别人帮助的人,或许是因为小时候他在家里面就是透过这种方式,来从父母身上讨爱的;那些厌恶跟别人太过亲近的人,或许是因为父母比较照顾弟妹,而训练成「独立」的技能所留下来的「副作用」;而你之所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饭你都吃很慢、或是在家里面总是被骂、被打,所以你习得了「察颜观色」的能力,免去皮肉之苦。套句电玩用语:在人际关系中,所有不需要CD时间的自动化「技能」,都是你小时候学会的!《心中的小星星》给心里面住着的不被看好又从不屈服的你!07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活着的人。」「他们要你做什么就做,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当年纳粹把傅兰柯(ViktorE. Frankl)和老婆抓进集中营,这是傅兰柯和老婆分开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傅兰柯每天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好几次都到崩溃边缘很想干脆自我了结死死免了米,但想到要活着出去和老婆重逢,就咬着牙撑下来──但等到他重获自由之后,他老婆并没有挺过来……你可以想见这样的失落与绝望有多大?存在主义尝试去碰触上述自由、死亡、责任、意义、孤独等等「魔王级」的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威胁之后你会发现,活着本身就充满焦虑,而焦虑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其中,激起我们最大焦虑的就是,死亡。《遗愿清单》笑中带泪,推荐给曾经失落、结束、告别一段关系的你!08
个人中心心理治疗「别人觉得你是谁并不重要,重点是你觉得你是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做那些别人期望你做的事情。」从前面的阿德勒与存在主义读下来,你会发现西方人是很重视「自我实现」的。讲的很简单,但在我们的社会「做自己」是何其困难(想想你的春节恐慌症)!我们要如何在维系和谐的情况下,又能表现出真诚一致的自己?罗杰斯也说:「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冲破行为的表面,接触那深藏在底下的真我?到底怎么样才能成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打开你的心,与他人建立真实而接纳的连结。更进一步地说,如果生命三元素是阳光、空气、水,那么罗杰斯所统整出的心理治疗三要素就是: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怀与同理性的了解。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建议,而是一种「被懂」。如果有人能苦你的苦、痛你的痛、在乎你的在乎、了解那些对你来说纠结又矛盾的情绪,那种被接住的感觉就像是坠落到棉花上,一种欣慰就会油然而生。《从心开始》给怕被伤害所以筑起高墙不让别人靠近的你!09
完形心理治疗「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里面,有属于你的宝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现象场,反映你所经验到的内在现实。例如,有些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无感」,是因为你缺乏与它有关的现象场(有些人无法感觉到「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好好被爱的经验)。你所需要的就是去体验、去知觉内在外在的所有经验。当你感觉到头痛,可以问自己:是因为你感觉到什么了吗?尝试用说的、用画的,来满足、弥补你心理的匮乏感。有些时候你会做一个恶梦,你几乎已经忘记那是什么,但是你还记得它让你余悸犹存,你也可以描述那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从完形治疗的神经层次和防卫模式来看,过去我一直可以过得非常好,是因为我不尝试感觉我的感受。只要这样,别人对我的责骂和讨厌,都不会让我受伤。停在这个「虚伪」层虽然有很多好处,可是总是会觉得让我想要逃开什么东西。完形治疗创始人波尔斯(Fritz Perls)认为,觉察(awareness)是疗愈的开始,所以当你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不要一直去问「为什么」(Why),而是要停下来问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What)。当你终于不再抵抗、逃避你的感受,才能好好地去经历接触恐惧。《送行者》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哭过了?抱着抱枕与卫生纸,让自己的情绪痛快的宣泄吧!10
家庭治疗「所谓长大,其实就是越变越像你爸妈的过程,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一个人的议题,同通常也是整个家庭的议题。」在陪伴青少年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通常一个有状况的孩子,他的问题行为通常只是家庭议题的「症状显现」。鲍温的家族系统理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传递」。不合的夫妻会把他们的焦虑、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在外面工作受气的父亲,回家发脾气在母亲身上,母亲可能透过不说话、哭泣、打小孩来把这份情绪「传」给小孩。这样的「三角化关系」其实也是一种「聚焦小孩」的过程,让无力抵抗的孩子变成家庭情绪系统中的代罪羔羊。我相信有些人受不了家里面的纷纷扰扰,大学之后就搬出去住,而有时候跟家人的距离远了,心反而近了,这就是一种「分化」的过程。当你终于能好好地区分家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也会渐渐脱离风暴圈的侵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得了。《八月心风暴》推荐给受不了家人的情绪拉扯而「逃出家庭」的你!11
现实治疗「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选择,而是为选择负责。」创立现实治疗的William Glasser认为,所有你遇到的困窘都是由三个原因造成:你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你知道,但你的需求没被满足;一直以来你都用错误的方式在满足需求。现实治疗强调四个核心步骤:(1)需求,你想要什么(Want)?(2)你现在/过去做的是什么(Doing)?(3)评估,你做的这些有用吗(Evaluating)?(4)重新计划(Planning),如果重新选择,你的计划是什么?发现了吗?你之所以一直选择那些无效的方法,是因为它通常也是种「饮鸩止渴」的方法,那些你所关心和渴望的需求,其实从来就没有被满足。《命运好好玩》给有「选择恐惧症」每次到超商冰箱选饮料都花半小时的你!12
认知治疗「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错误的思考模式。」不论是贝克的认知扭曲,或者是艾里斯的非理性信念,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件事情:真正困扰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和你一起去挑战、驳斥这些想法:我真的是很糟糕的人吗?世界上真的没有真爱存在吗?只要我不被人喜欢,就真的代表我没有价值吗?但这些「挑战与驳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要连根拔除往往比想象中还来得辛苦。《帕特的幸福剧本》推荐给不相信爱情,其实又渴望被爱的你!13
后现代心理治疗「所有的黑暗,都伴随着疗愈的力量,所有你『以为』的问题,同时也携带着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果你很努力地从第一个学派看到这里(给你拍拍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怀抱着一种「问题取向」的信念:人是有问题的、会遭遇到困窘的、会感觉到焦虑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挖掘那些悲伤的剧本、困住你的童年经验,才能痊愈,从这些困窘当中解套。可是后现代取向的治疗师认为,和电器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忘记了,困扰你的事情「并不会」持续一直的发生,有些时候它没有影响你那么多、也有一些时候你的确想过一些「还算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它(例如离开现场、跑步运动、找朋友聊聊、甚至睡觉也算),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与其回去花大把时间从纠结的症状当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点,不如去想想「什么时候问题比较不严重?」、「有没有哪一次我曾经战胜这个问题?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这就是「解决─建构」的新思考模式,不问原因,直接找方法!所以叙事治疗透过说故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透过各种问句,尝试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找到例外(比方说:如果你心中有一把尺,状况比较不糟糕的时候大约是几分?想象你一觉醒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看见你原本就有的、可以因应这个世界的能力。有时候我们只是要「转换」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和看法,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说自己的故事。例如不少人参加了女人迷的失恋星球或是NA经营的失恋三百天痊愈日记,这些都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书写自我疗愈,渐渐可以靠近那些自己不愿意碰触的伤心。《偶然与巧合》推荐给喜欢艺术片,喜欢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角度想很多遍、小剧场很多的你!14
后现代心理治疗「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宫二「其实我们就算读了这么多的心理学,和年纪八、九十岁的奶奶知道的相比,还是差不了多少。」我记得要从台大心理所毕业的前几天,一位学姐侧着头这样跟我说,夏天的风拂过她的空气刘海,静静地停在我们之间。那时候自视甚高的我总是觉得,怎么可能差不多,我们一定了解更多人的心理历程啊!但到彰化念书的这些日子才逐渐发现,其实很多疗愈的方法根本不心理也不科学,都像「好折凳」一样藏于民家之中。甚至在婚丧仪式上面的禁忌习俗,拜堂、奉茶、大小定聘、诵经、掷筊、合掌、祷告、折纸莲花、烧金纸等等,其实这些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种种仪式,说穿了效果都是一样的:换得我们的内心的安宁,找回心里的平静——老祖宗们不是跟心理治疗在做类似的事吗?《一代宗师》意境深远,画面磅礡居家旅行,与长辈过年之必备良片!百万读者都在读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2025年度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展开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