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助力“互联网+会计”MPAcc教育综合改革

MPAcc教育发展智库
2021-10-12 17:33 浏览量: 2502

在重庆理工大学,有这样一支队伍——省级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它是中国“云会计”概念的提出者,是中国会计数字化教育改革的引领者,是中国“互联网+会计”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三十多年来,团队成员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将教学质量与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将教学与科研高度融合,长期致力于会计信息化前沿研究。

  2020年,由陈旭带领的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团队成功入选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通过此团队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也为加快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科和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陈旭:从一而终,会计信息化的领军者

  “现在是信息化、数智化时代,普通会计工作正在被机器替代,财务会计人员若是只会财务软件的操作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IT(互联网)技术、良好的专业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才不容易被淘汰。”这是陈旭培养人才的初衷,也是会计信息化诞生的必然趋势。

  陈旭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也是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1994年来到会计学院的陈旭,很快就发现: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与社会脱节,而当前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偏重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缺乏对会计数据的处理与会计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

  基于此现状,陈旭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开设“会计信息化”教改班。从11个人的小班,到现在的几十人的教改班,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不言而喻。谈到现在会计信息化的成果,陈旭总是笑着说,“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一群愿意为学生无私付出、并肩作战的伙伴,大年三十的晚上陈旭和她的团队,在学校实验室撰写课程报告,对课程案例不断修改更新,这一写就是五年。

  跟她的学生对话,我们总能听到“陈妈”、“陈老师”、“陈总”三个不同的称呼,谈及此事,陈旭笑着说学生是这样解释的:“课堂上我是陈老师,教书育人,不准他们迟到;课下我总爱‘多管闲事’,像妈妈一样‘唠唠叨叨’他们的学习、生活;在交作业的时候,我就化身‘陈总’,对学生的作业、做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判’,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他们。”

  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陈旭有着很强的动力来源,“作为教师,有那么多值得我去爱、去努力付出的学生,人生因此充满激情、自豪与感动。”也就是带着这份动力,这份激情,不管是对教学工作还是与学生相处,大家眼中的她,总是热情洋溢,活力无限。

  看似一帆风顺的教学之路,陈旭却不“满足”于此,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她决定在教学中科学“增负”,增加挑战度,同时又能让基础与能力各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始终满怀希望、勇于挑战,刻苦勤奋、获得进步、感受快乐。“这也是对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挑战。”于是,“BEI阶梯式案例教学法”诞生了。

  陈旭采取上机考试、综合面试、课程贡献情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会计数据处理能力与会计信息综合分析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分组竞争,学生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也都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以及经过刻苦勤奋的努力、受苦受累的坚持后‘苦尽甘来’的成就感。”这是陈旭想要达成的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所需要的提升方式。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陈旭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小说,于是深深地留在她的脑海里,影响着她的一生,也让她影响了无数的人。

  “没什么别的梦想,就是想教好学生。”在重庆理工大学任教二十余年的陈旭,未来依旧初心不改,从一而终。

  程平:披荆斩棘,探索智能财务的野蛮人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会计界的“野蛮人”、“网红教授”、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程平如是说道。从本硕计算机专业出生至博士研究软件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在IT行业从业10年的他,于2010年“跨界”来到重庆理工大学,从头开始学会计,自2012年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做会计信息化博士后研究,正式进入会计信息化领域。这让很多人疑惑不解,而对他来说走进会计教育行业是在“创业”。

  “教育是引导,教育是激励,教育是激活!”做老师5年后,程平发现,当前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合规性、严谨性培养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未来融入业务,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拥有创新思维,去做价值创造的事情有较大的障碍。加之受制于学生课堂的“低调”与手机的影响,老师的自问自答似乎成了课堂的常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由此成了程平赋予自己的使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一次陪儿子理发时的程平灵感突现,三个小时之后,“春秋争霸、战国风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诞生,课堂通过将学生实行RPG角色扮演并分组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围绕春秋战国战争场景、软件开发技术和管理会计主题去培养学生的业务、财务和技术一体化专业能力,锻炼学生演讲、表达、写作、协作、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开始走向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创新与观点,也逐渐实现程平培养“完整的人”的初衷。

  受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启发,他带领研究生做企业项目研究、做教育培训,学生通过对企业业务的处理、与企业相关财务人员沟通,提前接触社会,学会融入社会。

  教育是程平“创业”的第一件事,而他同时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互联网+会计”的品牌塑造和资源整合。

  从2013年开始,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的“互联网+会计”改革在学院的领导下、程平的主导下不断推进,不到两年就经过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成为全国MPAcc培养改革典型示范单位,到2015年更是成为全国会计教指委MPAcc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而此时全国仅此3家,且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互联网+会计”MPAcc改革研究与示范单位。

  2018年大连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全国会计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俊瑞谈到:“会计界的第二次野蛮人入侵是以程平教授为代表的‘互联网+会计’团队。”“野蛮人”的称呼由此而来,程平也在他的“入侵”中,步履不停。

  借助全国MPAcc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与示范项目,程平开始做“互联网+会计”教育推广,现如今与重庆理工大学签订“互联网+会计”战略合作协议的高校和企业已累计超过170家,其中,MPAcc培养合作院校76家。近五年来,通过全国夏令营项目惠及本科生200余人,研究生300余名,通过师资培训惠及课程师资培养近500名。在刚结束的重庆首期财务骨干数智化能力提升培训上,高级会计师、太极集团财务处处长张卫和表示:“这场紧贴时代前沿的智化能力提升课程,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财务机器人,还有组织实施数智化项目的方法论和思维,团队的荣辱与共,让我们成为数智化时代下的与时俱进的RPA追风少年。”

  同期,他顺应时代潮流,创建“云会计大数据前沿”公众号,在记录团队教学、研究、学习、工作的同时,让更多想要了解“互联网+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关心此领域发展的同行和学生能及时、方便地获取第一手资源,也在无形中为品牌打造添砖加瓦。

  以往从事过软件开发、产品定义、项目管理的经历加深了程平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在教学、科研中提出并倡导业务、财务、技术一体化的理念,2019年11月,第一版《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小蛮”诞生,因其系统化、场景化、模拟化、趣味化的内容体系设计,受到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后作为全国会计教育专家委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推荐课程,现已经有上百所学校选用此教材,今年也已经推出第二版,同时还将陆续推出耗时将近2年的中国第一本《RPA审计机器人开发教程》以及《会计大数据基础》教材。

  程平通过全国各种会议和论坛的分享让全国各个高校了解重庆理工大学“互联网+会计”这个品牌,推动其他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从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到未来发展定位。于此同时,他也带领团队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基于财务模拟场景与RPG角色扮演,将业务、财务、技术巧妙融合,编写教学案例,研发教育产品,引领智能会计教育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程平看来,能作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一员,他深感荣幸,并为这份使命而自豪,他认为,这份荣誉的内涵是在于像黄大年教授一样的精神。在“互联网+会计”教育推广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给大家带来示范引领作用。

  “让生活更简单,只往自己的目标奋斗。”而“创业”就是他的唯一目标,面对高压的工作,有限的时间,程平已经很久没能像往常一样拿起相机,带着家人出去旅游。在“创业”的路上,常常去跑一场步,又再次投入到高效率的工作中,程平乐此不疲。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激情。程平明白,行政、教学、科研的平衡,要几手抓,那就要多付出,少计较。未来,带着他“创业”的激情,这位“野蛮人”以洒脱的姿态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

  吴花平:初心如磐,脚踏实地的耕耘者

  从本科到博士,从计算机到管理学工程,最后博士后才接触到管理会计的吴花平,来到会计学院已有6年之久,“误入”重庆理工大学,一路走来,这份工作却让她幸福感十足。

  除了日常的《会计信息化》、《大数据与财务决策》课程的教学工作外,她还在与同伴组建课程《管理会计大数据》,前期她专门为研究生所设计的python课程,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学起来吃力,教学效率也不高,她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课两期后就立即根据学生特点修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她谈到,我校会计信息化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有一批前辈在做指引和这个团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在会计学院工作幸福感是很强的,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位老师都是心怀学生,甘愿奉献自己,也会互相帮助分担工作。她也正是带着这份幸福感与学生相处。

  据了解,除了正常的系内工作,吴花平还同时做专业课教师、班导师、研究生导师,虽然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她也尽最大的努力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发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她会主动去给予心理援助,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从价值观、人生观去引导学生,做学生的指路灯。2019级会计一班班长赵鹏华说:“吴老师真的非常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当发现我们状态不佳时,她还会挨个儿找我们聊天。”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学习就业,吴花平更希望每个学生都身心健康。

  作为会计信息化系主任,吴花平也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每年秋季就会组织召开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会,“先就业再择业。”吴花平一直这样引导学生。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学生离开校园的临门一脚,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性,同时也映射了专业是否能长远发展,是否能在社会需求中保持竞争性。在就业中认识自己,再择业上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了。”

  由于疫情影响,近年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而吴花平带领大家通过举办小型招聘会、空中宣讲会,专门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学生,几乎解决除考研、考公外学生的就业难题,她也提到,这也是会计学院的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充满爱和奉献精神的大家庭里,学生就业问题能细化到个人,这也让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也从不止于毕业。

  面对在考研与就业中摇摆不定的学生,吴花平总是认真倾听,有时甚至到凌晨,她会结合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给予最中肯的建议,面对已经花几年时间来考公务员的同学,吴花平建议她先找工作。

  “就业和择业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吴花平谈到,在社会极速变化的今天,从来都没有原地踏步,不进则退。社会存在太多不稳定性,在给学生做指导的时候,必须站在多个角度,这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

  而针对考研的学生,在预报名前,吴花平也主动联系前几届中考研成功的优秀学子,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跟准备考研的同学做分享交流,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只为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

  “没有人会要求你去做这件事,但是我做了这件事自己也会很开心。”吴花平笑着说道,微笑是最直白的语言,当看到每位学生都能有很好的发展,也让她看到自己的教育工作被肯定,让她对这份工作更加热爱。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对于未来,吴花平希望自己能坚持对工作的这份热爱,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好的发展是她永远的追求。

  志趣相投,会计信息化人永不止步

  志趣相投应该是对这个团队成员们的最佳描写,在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日子里,每位团队成员都与会计信息化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一个偶然的想法,张志恒从数学系计算机应用软件本科毕业后,就选择去重庆大学会计信息系统专业读研,并于2004年来到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目前张志恒主要负责《会计信息化》、《Excel VBA会计与财务建模》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担任《审计信息化》的负责人,由他本人组建的《Excel VBA会计与财务建模》也称“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应用Excel VBA 技术解决管理会计的相关问题,核心是excel与财务建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财务操作很容易,但是理解财务处理流程及业务背后的关联却并不容易。

  同时,张志恒还发现,许多学生天然存在对计算机技术的排斥,“提高认识,多下功夫”是张志恒对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专业学习前,他会组织同学了解专业,认清如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认识到,信息化的知识体系对会计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他也会在案例选择上体现出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分层教学,不断调整考核方式,让能力较强、愿意多学的学生学得更深,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也能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知敬畏,懂感恩,多付出,少计较”是他对学生的毕业赠言,他不仅注重学生科研思维、学术思维的训练,同时也会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个人能力强,对父母、学校知感恩,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要是答辩遇上邱老师那也太幸运了!”应用统计的某一毕业学生如此说道,不管是教学还是日常生活,邱杰的温柔、耐心总是让同事、学生们赞不绝口。多年以来,“跟学生做朋友”的相处模式深受学生喜爱,作为团队中的“温柔担当”,本科统计专业出生的邱杰,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与其说是他选择了教书育人,倒不如说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

  2006年,邱杰开始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高级会计信息化工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就更高,自然而然离不开《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两门课程来提升学生对信息化的深度应用能力。当会计这门偏“文”的学科与“技术”类的信息化碰撞中时,邱杰致力于运用学生们熟悉的会计语言,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创新,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反馈,进行多元化考核和激励制度,意在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两手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指导的众多研究生当中,跨专业考研来到会计信息化的一名研究生让他很受触动,这个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为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邱杰强调,科研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与兴趣,凡事肯坚持,才能做好,而兴趣则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之一。

  同样从零开始的还有这个团队的夏会,2017年,博士毕业的她来到会计学院,这位长期面对计算机代码的工科博士想要换个角度看世界。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她能跳出工科思维,透过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去了解这个社会。

  夏会的到来为这个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2020年,经过商讨,夏会开始了她负责的《会计大数据基础》课程建设,却苦于缺乏相关的硬件设备,副院长程平及时与有关企业的管理层沟通,凭借他优秀的产教融合模式设计与企业对会计学院的信任,企业决定向会计学院提供虚拟软件服务和案例测试专用服务器,这场“及时雨”让夏会信心倍增,不料,这仅仅只是开始。后来,疫情爆发,当大部分人都在家休息时,夏会正一边上着网课,一边做案例分析,忙得不亦乐乎。

  “每次上课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更加坚定自己要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六个主题的案例已初步成型,在与副院长程平多次商议定下仅有的两个选题后,夏会带着学生,再次踏上了案例分析的路。辛苦付出总算没有白费,一波三折下,夏会的《会计大数据基础》课程现已经成功完成第一轮授课,效果可观。

  夏会同时也负责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模拟的教学工作,模拟企业经营运营。会计专业本科生谢敬怡表示,“最喜欢夏老师的课,因为夏老师的温柔、耐心让课堂的氛围很轻松、有趣。”

  “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不仅是夏会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她一直也来对学生的鼓励。这位工科女博士在未来会计信息化的探索路上,也将一腔热血,勇往直前。

  2016年,在计算机学院任职12年已久的的陈丰来到会计学院,在同事眼里,“锱铢必较”最能形容他的工作态度;也让向来谦虚的他在工作面前却从不“谦让”。

  夏会犹记得,在案例课程设计时,原本需要学生自行安装的软件,因为步骤复杂,让夏会很是头疼,陈丰知道后,当天晚上就自行设计出一套程序,方便学生安装。这也不得不说“技术担当”,陈丰实至名归。

  来到会计学院后,陈丰主要负责《审计信息化》教学工作,教会学生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

  由于课程的特殊属性,陈丰不仅要在实验中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要随着课程不断深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之前没有学习过的技术知识,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他采用“理论+案例+实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化无形为有形,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做事认真、负责,每一件事情都有始有终”是学生最重要的品质。正如他眼中的团队——几十年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我也从团队中获得了很多帮助,也从其他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的经验,陈旭老师对学生的奉献让我很受触动。”这些都深深感染着陈丰,在未来的教育工作里孳孳不息。

  每个团队一定都有一个颜值担当,而这个团队的“颜值担当”非朱谱熠莫属,同时他也是团队的中坚力量之一。2003年毕业后就选择留在学校工作的他,深刻认识到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源泉,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了会计和审计相关知识以后,朱谱熠组建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苦于这门课程属于国内的新兴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寥寥无几,更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和案例习题,所以几乎都要从零开始,经过这些年的编写、不断改进,到现阶段教学资料、教学视频材料一应俱全。朱谱熠的付出渗透在这一页页课程设计里。此门课程教会学生通过软件编程工具和数据工具,设计和开发了审计软件的方法和步骤,为之后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审计数据的采集、清理、发现审计线索和进行审计分析打下了技术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管理、控制、检查和审计技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朱谱熠负责的另一门课程《审计软件开发技术》就是介绍控制和防范因信息系统而产生的各种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性。

  在教学中兢兢业业的朱谱熠,在日常生活中也相当受学生欢迎。他表示,“老师如果只是传授知识,那就只是一个搬运知识的‘教书匠’。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注重他们人格的成长。”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培养,他更注重培养学生长远的眼光,做长远规划,把自身的“格局”做大。这也是他在团队中的真实写照。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它同时也强调成员的共同贡献。这种共同贡献需要一个切实可行、具有挑战意义且让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做好会计信息化。而朱谱熠也正是拥有这样的格局,坚信这份工作的意义,甘于奉献,不知疲倦。

  就是这样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教育工作者们,用数不尽的日夜与无数的汗水,撑起了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工作中话少,一直埋头做事,任劳任怨。好像是这个团队每个成员最统一的风格,只有面对学生,他们才会变得“唠唠叨叨”起来。

  在团队里,熬夜加班完成教学项目是家常便饭;互帮互助是不言而喻的团队默契;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三十年来,这个团队只做一件事——会计信息化。

  一路走来,他人看来的数不尽的荣誉,对他们来说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结果,是对团队工作的一次次肯定;未来可期,“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于陈旭这志趣相投的一行人来说,是结果,是荣誉,也是新的开始。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MPAcc教育发展智库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