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打造多维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届“诚信杯”研究生案例大赛举行

MPAcc教育发展智库
2021-12-20 17:18 浏览量: 2704

本文首发于《中国会计报》12月17日第11版

第三届“诚信杯”研究生案例大赛近日落下帷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本次大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未能到场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代表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最终角逐。

“搭建‘诚信杯’研究生案例大赛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增加3家国家会计学院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案例教学。通过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动,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应用科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能力。”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吴祥云表示。

打造“写教学赛”立体生态系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卢文彬告诉记者,“诚信杯”研究生案例大赛是由财政部直属的3家国家会计学院共同发起的公益赛事。前两届分别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今年,大赛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共吸引来自3家国家会计学院的28支参赛队伍、170余名研究生加入,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彰显了各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赛旨在为参赛院校的师生搭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提供相互切磋、共同成长的机会,激发研究生创新的热情和竞争意识。促进案例教学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造就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表示。

全国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化成回顾了MPAcc 的发展历程。

“2004年MPAcc学位招生之初,全国仅有24家培养单位。发展至今,目前近300家单位具备MPAcc 学位授予权,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至今已培养近10万名专业人才,已然成为影响力巨大的专业学位。”王化成说,在会计专业学位综合试点改革过程中,MPAcc教指委逐渐开发出“9+1”会计人才能力框架。MPAcc 教指委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与九大能力做了对应。其中,案例教学或者案例讨论对提升九大能力至关重要。

当下,MPAcc教指委正试图搭建“写教学赛”的案例教学生态系统。“写”就是组织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写案例;“教”就是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学”是指同学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参与讨论,课后作业也会留案例作业。“赛”就是案例大赛。

“我们寄望于通过以上4方面构建案例教学的良性生态系统。案例大赛作为案例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案例大赛提升了同学们的调研、思辨、创新等多项综合能力。不论是否获奖,只要能力得到提升就有收获。”发言的最后,王化成对所有参赛队伍表示祝贺。

以赛促学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本次案例大赛的选题——全面预算,综合了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点,能够让参赛选手把原理和实际案例融合起来。”二等奖队伍指导老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系主任聂兴凯说,预算信息是企业商业机密,选手们难以取得完备的第一手资料。但选手们克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案例单位相关的政策和行业信息,尽可能取得案例单位部分一手资料,结合所学原理将国家战略、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子公司发展规划以及子公司下属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加以协调。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宏观思维能力的考察,在微观领域中的落地、实施环节等,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大考验。”聂兴凯分析说,“从辩论技巧提升角度看,很多学生读书期间侧重于学习,面对各种激烈矛盾的机会较少。面临对方无理的诘难时,如何不失风度地进行反击,如何控制情绪而不至于被‘带节奏’,都是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在二等奖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陈朝琳眼中,好的案例大赛要能够使学生模拟参与企业实践和管理决策,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合作。

最佳表现奖获得者、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生孟琪用“学习”与“合作”两个关键词总结本次比赛。

对和她一样的参赛选手来说,赛前,全面预算管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这次大赛,我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模式的比赛,是一种文本撰写与表达的结合,是一种在求同存异中的学习、探讨的过程。通过比赛,‘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地和实际案例结合了起来,指导教师团队也从课堂上的结构化教学转变为扁平式辅导交流,实现了案例比赛理论与实务的融合式学习。”孟琪说。

谈及“合作”二字,孟琪说,从校内初选一路走到决赛,学生与导师的沟通是一种帮助学生更快获得进步的合作;小组同学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不断纠偏向共同目标努力的合作;包括在比赛场上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打磨”彼此案例,“互相督促成为更好自己”的合作。

最佳辩手奖获得者、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学生方晴岚与孟琪有类似的感受。

“学习一向不是‘1+1=2’,而是‘1+1>2’。每次吸收的新知识都是对原有知识的升级。”方晴岚说,“通过本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团结才是力量。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团结,使得工作变得非常有效率。每一次案例大赛,在收获学术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同学情谊。

以赛促教 让案例教学落地生根

冠军队伍指导教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叶小杰认为,案例大赛可以从两方面与日常课程相结合。

一是日常的课程学习,尤其是学时较长的专业课,可以尝试将案例大赛的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编写和分析案例,任课教师给予点评,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合适的案例,也可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吸纳到教学案例库中。二是研究生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在案例大赛中,每支队伍都需要提交一份分析报告。这种问题导向式的逻辑训练,跟研究生论文写作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结合案例大赛,让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学术训练,为今后学位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叶小杰坦言。

“以现实案例对象在会计相关领域的运营事实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日常课程中老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如何在现实中得以运用和表现。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案例对象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课堂,就某方面专业知识在该单位中的实际操作予以讲解和问答,加深学生对专业与实务的理解。”陈朝琳补充说。

在叶小杰眼中,优秀的案例大赛应该让各参与方有更多“获得感”。

他分析说,参赛的研究生是主角。这个舞台首先是他们的。因此,应立足于研究生的能力提升来设计案例大赛的流程。对于3家国家会计学院来说,培养的是专业硕士,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尤其重要。因此,案例题目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凸显实践性,同时,需要兼顾前沿热点问题。复赛和决赛的辩论赛模式能够提升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考虑让同学们有更多呈现方式,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决赛之后,建议3家学院联合组织开展‘优秀案例展播’之类的活动,让其他同学有更多机会去学习和借鉴。”叶小杰建议,案例大赛不仅是研究生们在场上的“唇枪舌剑”,背后更凝聚着组织方、专家评委、指导教师的辛苦付出。因此,如何增强其他各方的“获得感”,让其更有动力去投入比赛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于我们

简称会计教指委,主要负责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监督、研究、咨询等工作,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将“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以“规范、指导、评估、监督”为工作方针,以“服务、协调、调研、反馈”为工作重点,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积极探索、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专业学位教育。

会计教指委官方微信公众号——“MPAcc教育发展智库”是一个集思想与活力于一体的平台,启迪智慧、培育精英、引领发展。聚焦MPAcc专业动态,探索MPAcc培养模式,关注MPAcc学员需求,加强与实务界沟通合作,点亮会计梦想,感悟会计人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