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们凭什么畅想“诗和远方”?

西北大学MPA
2021-10-27 09:37 浏览量: 2413
 智能总结

30岁,我们凭什么畅想“诗和远方”?

2021年7月9日凌晨5点钟,我和金米村的老文书背着砍刀、干饼、矿泉水准备爬山。说是爬山,其实我们要闯的是一片与原始森林无异的山头,山体直上直下,原先的路早已被灌木覆盖,一个屁股蹲坐下去就可能扎上浑身是刺的毛栗壳。

这是我在金米村驻村采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清晨。研一下半学期我一直过着“双城生活”,周内在村,周末回西大上课。我展现在老师同学面前的形象常常是这样的:扛着一大包脏衣服,在上课铃声即将响起的两三分钟内狂奔进教室,蓬头垢面大汗淋漓挪到第一排的老座位上喘气。

贺娇龙,那位 “一袭红衣,策马奔腾”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的网红副县长,曾在网上被人嘲讽在职研究生学历低。如果有机会,我很想拍个短视频给大家看看西大的MPA学生。

有人凌晨从榆林的某个偏僻的县城出发,在火车上颠簸一夜,但求不要错过老师的每一段精彩讲授;有人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尝试各种交通工具未果,万般无奈托人捎来一纸假条;有人怀着孕、有人拄着拐一步一步攀爬上教室门前的阶梯……

在这里,有人可以把课堂笔记做成艺术品,用它晕染开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学习氛围;在这里,有人尽情展示思辨才华,博弈论、无知之幕、林达尔均衡,经过实践洗礼的大脑不再困于“象牙塔”的浪漫或迷茫,而是从问题出发,讨论、碰撞、求解,酣畅淋漓;在这里,师生之间通过课堂结下深厚友谊,那是因为知识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魅力无法阻挡。

可以说,我的工作生活深深受益于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锋中,我彻底扭转了对公文写作的偏见,开始敬畏这样一种“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文体,创新并不在于外表沉闷或是活泼,而在于是否有点睛之笔令文尽其责;我尝试以更科学的态度、更缜密的思辨去剖析我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因为我的老师教育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公管人的使命,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

我经常在想,30岁,我们凭什么畅想“诗和远方”?

不是凭借躺平的姿态,更不是倚靠升职加薪的功利心,因为这原本就是南辕北辙的求索。我们只能凭借奋斗,凭借对知识扩容的渴求,凭借温水里的青蛙在浑浑噩噩之前清醒地纵身一跃,“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有可能站在原地”。

那天,在金米村山顶,我用右脚抵着一棵胳膊粗的耳树,望着山下感慨万千:原本山上的三户人家享受国家搬迁政策早已下山安家,山体退耕还林后再无威胁人生命安全的洪水爆发,而我想要探寻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渊源、行为方式根本的目标,也最终达成。

感谢知识,它正在为我们提供洞穿世界的思维。

左京,1988年11月出生,西北大学2020级MPA学生,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扫码关注我们

Tel:029-88302906

88303536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西北大学MP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