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东: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些思考丨清华经管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3-02-10 19:31 浏览量: 2871

中国企业,包括国企,也包括民企,为什么需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如何建设?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近日在《蓝海经济》发表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和自己研究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1 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一是外部压力,二是内在动力。外部压力,主要是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内在动力,就是中国企业发展已经到一个阶段,可以引领发展了。

1.1外部压力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比较有利的。但是,2018年以来,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连续两届政府采取极力打压中国、极力防止中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的政策,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此,外交部原副部长崔天凯先生在2021年12月20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指出: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崛起;美国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甚至没有底线地对华打压、遏制、分化、围剿。因此,中国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的准备,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好14亿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维护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在国际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立自强”,使自己尽快成为世界一流,不惧怕来自于任何地方的竞争和打压。

1.2 内在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表明,单纯的经济追赶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追赶的重要影响因素[1]。但是,中国的实践表明,发展到今天,这条路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

又比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另外,巨大的贫富差距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割裂严重。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能照搬这样的发展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领先者在一些领域(比如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网络效应非常突出的产业)极具优势,中国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流,就必须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世界一流的基础

1.3 对世界一流的界定

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前,我们对世界一流企业进行一些基本的界定。我们借用在相关研究中的认识,认为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一流的竞争能力和一流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创新力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大小

2 政府层面的对策

在这一部分,我们探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主要是政府政策,包括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包括对我国政策的思考。

2.1 国外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众多,政府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创造“百花齐放”与“大项目引领”齐头并进的局面

日本也有众多世界一流企业,更是技术赶超和经济赶超的典范。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

这充分说明,日本汽车工业是在高度保护的国内市场上培养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汽车工业是在培养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以后才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换句话说,开放市场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市场保护也不是国内企业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当然,日本在高度保护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鼓励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丰田、尼桑、本田等你追我赶,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这符合战略管理中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这一重要结论

与日本不同,不少发展中国家高度开放市场,最终结果是跨国公司主导了本国的经济命脉,本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严重压制

2.2 我国的政策选择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核心标志是中美关系的根本变化,以及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已经积累起来的强大实力。基于此,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中国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两个第一” “一个主导”,即“迅速建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加速建设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比如,“迅速建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中国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条件,因为这是稳定世界秩序的必要条件。为此,一个重要的选择是,加速经济发展。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只是一段时间里很多人把经济高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对立起来了,认为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低速发展,因而投资没有跟上,甚至是大幅度下滑,没有抓住机会。比如,2015~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是:2015年比2014年增长9.8%,2016年下降为7.9%,2017年进一步下降为5.7%,2018年更是下降为0.7%,2019年则是负1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经济低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更谈不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因为难以聚集资源,更难以吸引人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哪一个大国可以在低经济发展速度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使是现在的美国,出现特斯拉、谷歌、脸书、苹果等企业,也是因为其所在行业高速发展。或者说,这些企业创造了行业的高速发展。

“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是“迅速建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加速建设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核心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企业的基本发展战略就是加入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问题,就是在很多领域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进行技术封锁就陷入很大的被动。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将同时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相应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以及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体系。这两大体系,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竞争而不是合作的关系。因为本质是竞争为主,就需要分出胜负,双方都需要拼尽全力,争取成为胜出的一方。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鉴于重大工程的战略意义

产业格局重塑工程,就是在一些有条件的产业大幅度提升已经建立或者比较容易建立的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的规模、实力和世界影响力。这是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应对。中国不少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需要做的是发挥市场+政府两个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卡脖子技术突破工程,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技术卡脖子领域,挑选一些大型用户,让它们担任特殊使命。开始的起点不一定太高,比如光刻机从28纳米开始,但是迅速迭代、迅速提升。这里的核心要求是大型用户企业比较靠谱,敢于挑重担。与此同时,政府给予挑选出来的企业以全方位的支持。

前沿技术突破工程的逻辑是,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在一些经济和军事技术领域,即使是很少的领域,迅速动员特殊力量,加速进入世界前沿,建立压倒性优势。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在二战时期为了超越德意日而进行的成功实践,以中国最顶尖的大学、特别是军工和国防院校为核心,下达特殊任务、给与特殊支持,取得特殊突破。

另外,政府政策方面还需要考虑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想办法大幅度降低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让大家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创新、搞企业;二是想办法提高国企主要负责人的待遇,让他们有更多的自豪感,也真正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3 企业层面的对策

在这一部分,我们探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企业层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包括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与教训,也包括我国企业的经验与教训。

3.1 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与教训

我们重点考察美国企业的例子。美国拥有众多的世界一流企业,首先是领先者优势的结果。也就是说,很多技术、产品都是美国企业最先开发出来的,在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支持下,美国企业在这些技术和产品领域领先世界是容易理解的

除了领先者优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竞争优势来源的深刻把握。实际上,上世纪70~80年代,来自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曾经使得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衰落,美国社会甚至因此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研究表明

反面的例子是,同样是上世纪70~80年代,为什么很多美国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研究表明

3.2 中国企业的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四条建议:切实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认真重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一,切实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这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首要条件。如果丧失了主动权,时时处处受制于人,生存都保证不了。掌握主动权,一是企业层面,一是产业层面。从企业层面看,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中石油下属企业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简称东方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个企业在本世纪初就受到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封锁,为了打破封锁,东方公司决定在中石油总部的支持下开发自己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软件GeoEast。非常有意思的是,东方公司刚刚作出这一决定,那两家外国企业就通知他们不用自己开发了,还会继续卖给他们有关软件产品。但是,东方公司没有改变决策,继续坚持开发自己的产品,并从此真正开始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也就是说,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居安思危,该做“备胎”的时候做“备胎”,“备胎”也不够时直接进行完全替代。

产业层面的主动权,与前面提到的“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紧密相关

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行业领先企业可以、需要发挥核心作用。深圳地铁的例子非常典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地铁建设中设备主要靠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服务非常差。以价格为例,1995年地铁进口设备的合同价格平均折合成人民币2.71亿元/km,其中进口的地铁A型车辆每节折合人民币1510万元。深圳地铁主导的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比如A型车辆价格在国产化之处就降低到人民币1000万元左右。截至2017年12月,深圳地铁设备全部实现了自主创新,零部件的自主化率达95%以上,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运营服务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第二,认真重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在追赶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存在“追赶心理”、“学生心理”。因此,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需要牢牢确立“一流心理”,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进行认真、系统的重塑

比如,“对标”学习其他企业的最佳实践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但是其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更重要的是“首创”,或者说是“从0到1”。丰田生产方式不是对标学习来的,是首创的

又比如,“产学研结合” “开放式创新”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碧桂园为了转型,两年多的时间吸引了6~7千名科研人员研究建筑机器人。应用材料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员工12600人,4000多名博士。

又比如,企业需要同时加强有计划的重大创新与量大面广的计划外创新,这两方面在追赶阶段都是短板。在企业里,有计划的重大创新就是在选定的重点发展方向上投入精兵强将,长期坚持,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learning by trying),而不是临时抱佛脚,以机会主义的方式对待重大技术攻关

计划外创新是非计划安排的、自发的创新活动

再比如,企业的文化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在追赶阶段,很多事情可以“照猫画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多的是自己探索,没有“猫”可以参考了。“照猫画虎”的时候,为了“画”得像样,“削足适履”的情况是常见的,华为也倡导“先固化,再优化”。做事情,都讲究遵循“流程” “规范”,写个报告都有既定的格式。为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都需要留下足够的自由创造的空间。

第三,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应有之义。很多人可能认为,在强调“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开拓国际市场没有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在市场开拓上过于内向和封闭,必然是束缚自己的视野,也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有限的市场之中,中国市场虽大,毕竟只是世界经济的很小一部分,久而之久之,就会失去竞争优势,重蹈一些美国企业衰败的老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企业的出口不是多了,而是仍然太少。以2007~2016年人均出口额为例

第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对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似乎有很大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实际上存在很多误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企业家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再不好,企业家精神也有用武之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不畏艰难困苦,不惧环境艰难,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开辟出一条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各种各样的外部约束,解决各种各样的内部问题,不断把企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如前所述,深圳地铁在打造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方面成就卓著。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地铁的简炼先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从1998年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21年,直到2019年退休。简炼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坚忍不拔的企业家精神?在他看来,地铁国产化是把深圳地铁建成世界一流地铁企业的必然选择,对整个国家地铁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困难多是意料之中的,是正常的,一个个解决掉就行。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国企企业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教授简介

高旭东

高旭东博士现为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公司战略、技术战略、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涉及的主要行业和领域包括电信、汽车、能源(包括新能源),大型央企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所著《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与方法》(2007, 知识产权出版社)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主创新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文章发表在管理学报、技术经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