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丨北师大第22届“十佳大学生”风采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22-01-20 17:45 浏览量: 4407
 智能总结

在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精通学术知识 活跃在竞赛科研 他们学生工作出色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在自己的领域星光闪烁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二十二届十佳大学生评选暨颁奖典礼 北师...

在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精通学术知识

活跃在竞赛科研

他们学生工作出色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在自己的领域星光闪烁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二十二届十佳大学生评选暨颁奖典礼

北师大第二十二届十佳大学生已评选完毕

让我们一起听听“十佳”的声音

学习榜样的力量!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01

人工智能

学院

彭泊词

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我手中的两张照片:一个是变形金刚,英文名叫Transformer,这个是Bert,是《芝麻街》中的一个角色。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和Bert是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模型,他们都是由Google公司提出的。它们出现后,刷新了众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最好成绩。比如今天大家熟知的机器翻译、聊天机器人等,都有Bert的身影。我常常想,面对发展迅猛的AI领域,我们如何才能提出像Transformer和Bert这么厉害的模型,占领科技制高点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一直在探索。

2018年9月,我第一次迈入师大的校园。那时的我,虽然对人工智能领域了解甚少,却明白其战略重要性。大学四年里,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提名的成绩;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斩获银牌。如今的我,以专业第一的身份保送至北大信科,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

在我深爱的科研领域,我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孙波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我们的项目针对现代人的情绪管理问题,提出了通过实时采集的用户图像、分析情感状况,进而推荐合适音乐的模型,有效帮助用户调节情绪。此外,在王志春老师的指导下,我深入研究概念间先序关系挖掘问题,并完成论文两篇,一篇发表于NLPCC会议,另一篇投稿至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ACL中。这些经历为我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也让问题的答案逐渐变得清晰。

究竟如何才能占领科技制高点呢?我现在的回答是,做一名有担当的中国科学家,与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奋斗!我们携起手来,如涓涓细流汇入海洋,终会有惊涛骇浪。

大学四年,我始终不忘带动其他同学,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到科研队伍中。在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学业辅导室主任期间,我先后为同学们辅导微积分、数据结构等课程,并分享美赛、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经验。我始终相信这些努力的价值,相信点点萤火可以汇作人间星河。

占领科技制高点,是我们这一代AI人的使命。四年师大时光,我追逐着问题的答案,也书写着属于我的答卷。我将带着师大教给我的知识,勇敢地走向未来,做一名有担当的科学家!

02

物理学系

邵瀚雍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和物理的故事。

还清晰地记得在高中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华为每年需要向美国缴纳的专利费无比高昂,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开发自己的射频芯片。他操着一口四川话向我们提了一个要求:“我希望你们这群娃儿,不仅要喜欢学物理,还要热爱你的祖国。”那时的我,心里便埋下了一颗想学好物理的种子。

抱着兴趣与热爱,我来到了师大物理系。初入物理之门,就像走在破晓时分的林间小路上,虽脚下崎岖,但前路光明:研读五十余本专业教材,整理600多页手写笔记,课后与老师探讨问题的电子邮件近百封......无数次冥思苦想换来的是连续两年专业、综合排名双第一,10门专业课97分以上和两次国家奖学金的好成绩。

升入大三,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同学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于是我主动担任了三门专业必修课的助教,讲授习题课20余次,累计40多个学时,给予了两百多名同学力所能及的指导。在课程之外,我还作为物理学术社团的社长,组织物理竞赛,举办前沿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努力打破物理在同学们心中的刻板印象。

伴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我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三篇论文,其中两篇是唯一作者;主持的北京市科研项目顺利结题;设计的实验装置获批国家专利;独自开发的软件解决了三体的仿真问题......这些成果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心中那颗想学好物理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但我该如何与国家同频共振,就像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甘霖迟迟没有落下。直到担任国庆志愿者时,我聆听着群众联欢的声音,仰望着星空绽放的烟火,那一刻,我的心与祖国一同跳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身为一名中国青年的责任。

回归初心,攻克芯片技术也成为了我的心之所向。我将带着师大教给我的知识,跟随北京大学的黄如院士,研究被垄断的集成电路技术,与更多中国青年一起努力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接受祖国的召唤,肩负起一个物理人的使命与担当!

03

体育与运

学院

石佳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从小就对军人充满敬佩和向往,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够献身国防、保卫国家。北师大给了我圆梦军营的机会,大三那年,我将热血和激情化为行动,投身绿色军营。

部队两年,生活是枯燥的,训练是重复的。但排雷英雄杜富国面对危险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北大宋玺作为海军陆战队队员,前往亚丁湾护航的经历都深深震撼着我。在党旗和军旗的指引下,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和平年代,精武强能,练兵备战就是我的使命!训练场上我是“拼命三郎”,绑着沙袋负重跑,冲圈进行爆发力训练。衣服一天湿透四五次是常态;浑身磕肿、淤青和划伤是我的荣耀。演习场上我是“打赢尖兵”,曾和战友持续工作七天六夜,每人堆积沙袋上千个、搭设直径60米的炮火打击目标20个,圆满完成演习任务。当立功受奖,作为强军典型被中央电视台专访报道时,我很骄傲我是一名军人和师大学子,能用我的肩膀,扛起祖国的重任,能用我的钢枪,保护我最爱的家人。

退伍返校后,我始终铭记:我是党培养的战士,要时刻保持部队优良作风,并且将这种作风传递到校园中!我积极参与学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开展征兵宣讲十几场,帮助学校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在我担任定向越野协会会长初期,全社团加我一共三个人,一年过去,社团不仅获评双“十佳”,和我最开始搭档的两位小伙伴,也在国防教育中汲取力量,准备报名参军。那一刻,我是自豪而开心的。做好榜样,影响身边人,那是一位退伍老兵的责任和担当。《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过:好好活就是干有意义的事,干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我们是新时代青年,做一些影响他人的事情,做一些影响自己的事情,人生才更有意义,作为党和学校培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士兵,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得更多。

从卫国战士到师大学生,身份转变,初心不变。“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早已镌刻在我的骨子里,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时代重任,在人生的每个赛场上向自己、向学校、向祖国交出优秀答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回!

04

地理科学

学部

田雨欣纯

放眼山川湖海,心怀教育与爱

中学时“为人师”的想法便深入我的脑海,三年前,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北师大的公费师范生。从此,开始了对“何为人师”的探索。

初入大学的我以为:为人师,就是做知识的传播者。由于高中是理科生,我对地理学科几乎一无所知。为此,我用时间提升本领:1000多个晚上在自习室练习板书板画,59个周末在师范生社团练习无声试讲,4个学期共参加6次教师技能比赛,3个暑假前往西部地区支教,连续2年学习、综测双第一。还记得我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双腿微微颤抖、粉笔字歪歪扭扭、常常紧张到忘词。如今,我已经能在5分钟内徒手画完一张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点燃学生的激情。

“学为人师只是学着做别人的老师吗?”大一的一堂课上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领悟到,巍巍师大培养的是一群有情怀的师匠,而非普普通通的教书匠。学校对师范生组织、管理、科研等能力培养上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敢想,敢实践。3项优秀课题、5篇《中国国家地理》文章、12项社会实践、13段学生工作、14个志愿项目,让我更有底气在未来去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何为“人师”,我想就是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我正在我的家乡湖北,为了回报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帮助,我成为了 “守望春天”项目的一名组织者和志愿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汇集了700余名志愿者,为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子女无偿提供学业辅导,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师范生的使命。我将自己在师大学习到的一切知识、技能与情怀奉献到活动里,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诚挚感谢。何为人师?这一次的我的答案是:做人民教师,时时刻刻把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主战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在“何为人师”的探索之路上,感谢巍巍师大为我指引方向。正如一年前我作为公费师范生代表在学校第36个教师节暨118周年校庆上所说:我将以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担当起北师大人于国家、于民族的责任,扎根基础教育一线,立德树人、服务人民,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05

教育学部

王艺凝

心怀理想、扎根实践,做有家国情怀的教育人

在英东学术会堂进行终评,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三年前,我在这里聆听了第一场新生讲座,拉开师大生活的篇章;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出席全校优秀师生表彰大会,感受榜样的力量;在这里参与共训班培训,接受教育的滋养。我至今记得在新生讲座上听到的那句“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北师大教育人,我所追求的绝非独善其身,而是“用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教育”的大志向。

立大志向,需要修大学问。追求学问的脚步不止课堂上的积极思考,三年来,我自主精读14本专著、撰写5万余字读书笔记,扎实专业知识,连续2年获国家奖学金。修大学问的脚步不止理论学习,还有实践检验。大学期间我参加美赛,2次京师杯,3段科研,10余场辩论赛。从“四有”好老师素养到在线教育平台评估,再到教育惩戒实施,始终心系教育热点问题,用研究探索教育答案。

立大志向,还需要有大视野。我的大视野,来自3年里师大润物无声的教育滋养。我在大一光荣地成为了女子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虽然训练艰苦,但每每目送国旗升起,总压抑不住澎湃的心潮。同样的心情也出现在国庆70周年,我作为群众游行方阵的一员走过长安街的那天。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里,成为点亮我教育理想的灯塔。我连续3年担任班长,努力把班级建设成“有教育理想的共同体”,疫情期间和班级同学一起为农村小学开展为期5个月的线上支教活动,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身兼党支书重任,我积极动员支部200余名党团员,助力社区老人在信息时代的终身教育,获“京师先锋党员”荣誉称号。作为寒假返乡宣讲成员,我向400余名师弟师妹介绍北师大风采。今年冬奥,我也将作为一名反兴奋剂志愿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大事筹办。

或许,教育于我而言,已不仅是一个学科,更是生命意义所在。今年暑假,我收到在二连浩特支教时同学的一封信,上边写道:“艺凝老师,我一定会走出二连,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你在北京见!”15天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成树成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未来,我将继续留在北师大教育学部,立志为党为国家,为更强的教育贡献我所拥有的一切力量!

06

历史学院

王耀璞

学史问道守初心,乐育奉献筑梦人

感谢,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话。还记得在自强之星终审现场,内心千言万语我却紧张到磕磕巴巴,沮丧之际却听到老师说,“耀璞,你很棒,要自信地展现自己呀”。那一刻,我真想冲上去拥抱这份沉甸甸的鼓励与支持。我的心中越发坚定:我要做孩子们的向日葵,带去同样的温暖。

四年中,这朵向日葵接受爱的浇灌。从站上讲台说不出话到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陪伴我的,是与老师30多个日夜的打磨讨论,在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敬业;从迷茫懵懂到从教信念坚定,鼓舞我的,是古丽加汗学长在叶尔羌河畔的青春故事,是远在贵州、内蒙的朱启平、张慧学长为卡在教学瓶颈期的我加油打气的留言,从学长身上,我学到了坚持;从感性地喜欢讲课时孩子们大喊“王老师来了!”到理性地思考教学如何相长,打动我的,是疫情前后300多名学生获得知识的欣喜与满足,从学生身上,我学到了拼搏。

四年中,这朵向日葵厚植坚实的土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师大人的追求。我不是最优秀的,却是牢牢扎根的:成绩进步到师范生第一,教学类比赛获8项奖励,在科研项目中历练,在33本民国教材中探索。

四年中,这朵向日葵不断播撒情的种子。我坚持三年返乡宣传师大,激励家乡学子自信自强;从国庆70周年联欢到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我两次站在天安门广场为祖国歌唱;作为春秋人文报社长,我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思想引领,三个月紧张筹备话剧只为精彩红色教育;举办首都家史大赛,鼓励大学生表达家国情感;不久前我有幸获十佳社长称号。师大119岁生日,我参与新华网撰稿和十万多名读者一同为师大送上最真切的祝愿。

感谢师大让我看到平凡人成长的诸多可能,更感谢师大让我坚定一生为教育的理想。如今,小小向日葵即将走出师大温暖的花房。未来,我将继续培育爱、传递爱,践行“四有”好老师的理想,永远扎根在祖国教育的土壤!

07

艺术与传媒

学院

张安桐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大学故事。如果要为今天的分享定一个主题,我想应该是“做一身正气的青年奋斗者”。

我特别喜欢在北京四中读书时,我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北师大老学长向我们分享的一句诗,“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按照我的理解,猛虎代表着刚毅,是血气方刚的男儿本色、是家国天下舍我其谁的情怀与气魄。“细嗅蔷薇”则是驻定于课业学习,精于学术。自大一时起,我便立志向十佳大学生榜样学习,并以此精神作为自己的奋斗动力。

心有猛虎,我想到了军训时作为军旗手刻苦训练挥断的三根旗杆,想到了在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祈愿和平,想到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挥舞北师大校旗走过天安门时的骄傲与自豪。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三年间,我组织并见证了校园歌手大赛中各位选手的精彩演出,震撼于“一二·九”合唱比赛中北师大学子以青春之声传唱红色经典,感动于毕业生晚会上师兄师姐们的相拥而泣,也看到了学生会工作者台前幕后的辛勤付出。此外,我曾作为院团委宣传部部长将传统艺术带到社区,与人们分享艺术创作的乐趣;曾在17期团市委青马班上与首都各高校学生干部交流工作经验。任职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我将深入基层锻炼,在做好组织建设的同时以艺术之美去帮助和温暖更多的人。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20余项荣誉是我这一阶段奋斗的打卡点。

男儿心中有天地,心存猛虎之志,还要有细嗅蔷薇之情,我认真完成课业学习,以综合成绩第一的身份推免至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曾主持国家级课题,以动画为视角探究体育技术的数字化模型构建;曾作为组长在北大与港大的虚拟影像项目中用Unity 3D引擎制作出一款模拟火灾逃生系统;在牛津大学拍摄了一部恐怖短片并获得了摄政公园学院颁发的最佳影片奖;以第一、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核心文章。获评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是我奋斗征程中的加油站。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感谢北师大的培养,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肯定。我会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充分发挥艺术育人的作用,为学校文化软实力发展尽一份力,誓要做一身正气的青年奋斗者。

08

数学科学学院

张润

坐冷板凳的数学人内心是温暖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数学人和师大精神之间的故事,对,大家没有听错,是两个人。故事,从那封录取通知书开始——摸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此沉重的8个字,我心中感慨万千。究竟何谓人师,何又谓世范?

在师大这些年,从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咱师大的数学家、教育家——王梓坤院士身上,我看到了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完美阐释!

王爷爷学生时代艰苦求学,拼命夯实基础,势把冷板凳坐穿,最终将“天书”《随机过程》烂熟于心。读毕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两行俊秀的小字——“精诚所注,石烂海枯”。在先生精神引领下,三年来,我从早八到晚十一,日复一日。每一门数学专业课都尽可能多的同时学习国内外的初、中、高级教材,反复研学。在获评国家奖学金那年,9门数学专业课,5门满分,8门98分以上。三年来,综测成绩两年第一,一年第二,数学类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学为人师,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来自师大的每一份教诲都鼓舞着我作为数学人奋力向前!

那么,何又谓世范呢?王先生曾说过,科学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德居其首。自大三下学期起,我义不容辞承担起数科院学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共辅导数学分析和数理统计两门硬核专业课。仅数学分析一门课,就有来自本科4个年级、5个班级、5本不同教材的16位同学。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因为约不到合适的教室,我和同学们就从教室里搬了几个板凳,拿了几只粉笔,在教二楼狭窄的楼道中间的那块活动黑板上,继续讲起了题……同学们都很认真在听,还有人主动上黑板讲题。数理统计课上帮助的8位同学,最终也全部通过了考试。每每这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王先生教书育人的身影,我知道,我离故事中的那个人,又更近了一步。

受先生事迹影响,如今我坚定的选择留校,继续攻读概率论方向,非常荣幸的成为了王爷爷的徒孙。一定要努力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大精神传承下去!

09

法学院

张煜召

执法律之剑,为公益而诉

前三学年,我专业成绩排名第一 ,获得国家奖学金、三次京师一等奖学金与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去年,我代表北师大参加北京市宪法知识竞赛获得高校组一等奖第一名,是我校的最好成绩。现推免至北京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我深知,今天来参评的同学都是各自领域内的翘楚,我又何以在其中脱颖而出?

我想除学业上的优异表现外,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书本之外”世界的探索。2019年初,我参加国家扶贫办的调研项目,在深冬之际,踏着山雪,走访两县四镇上百户,了解了基层脱贫工作的艰辛,更坚定了我入党为民的信念。2020年初我组织北师大师生抗疫募捐,两小时内筹集善款三万余元,是因为坚信一个20岁青年在应当举国蒙难之时有所作为;天下苦垃圾短信久矣,经过我们的调研,身边95%师生受到垃圾短信的骚扰,作为一名法学生,执法律之剑,为公益而诉,当仁不让。因此我们以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由起诉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而有感于我国法治教育的不足,我与同学发起法行育才国家级创业项目,关注偏远山区孩子法治教育问题,让法治之光更加闪耀、温暖,照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在学生工作领域,我曾担任班长、院团委副书记、校卓越训练营常务秘书,获得校优秀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所在的班级也获得北京十佳班集体的荣誉。

何为“十佳”?十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气质,是我百廿师大作为红色师范的血脉传承,也是我师大学子在新时代的铮铮誓言。若我的故事能给师弟师妹们在“内卷”激烈的今日提供一种可能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宝贵、短暂的本科生涯,让他们能在一众躺平者中,去明白读书自能破万“卷”的道理、去坚信“我辈当自强”的使命、去践行“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呼唤,这可能是我,也是之前21届十佳大学生们站在这里的意义所在。

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日趋重要的今日,我作为一名法科学子的做好了为我国法治事业奋斗终身的准备!德育英才、法行天下,百廿京师,生生不息!希望我能得到老师们的支持,去传递师大的法治之声!

10

外国语言

文学学院

赵裕君

以我之所学,树育人之风

从进入师大到如今,我的大学生涯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逆风翻盘,另一个是向阳而生。

大一时或许是不适应,我考出了大学生涯最低分73分,第59名。73分是我的起点。初入校园时,我看见十佳候选人的海报,那上面完美的履历令人惊羡。我想,我的终点有可能会是那儿吗?于是,我这只蜗牛秉持着想看高峰美景的心,又开始一步一步向上爬。第二年我便获得了专业、综测、全部科目三项第一的成绩。大学三年我共获得2次国家奖学金,2次港澳台特等奖学金,并获评了校三好学生。

在师大期间,我参加过很多次支教。那些孩子们就像向日葵,外面是山,他们便追寻着山外面的光热烈生长。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山的那边是什么样的,澳门是什么样的。那一刻,我只想到作为老师的我该怎样向他们介绍。可是后来我转念一想,这三年里我曾半蹲在敬老院里陪伴孤独的老人,曾在家属院里为老教授带来欢声笑语。我曾在疫情期间,连续三个月为北京市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子女进行课后辅导,也曾与来自内地和台湾的同学组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看过北京的日出,吹过凉山的风,见过宜昌采花乡的星空,也淋过贵州鸡场坪的细雨。在西昌,我参观了卫星发射中心,亲身体验我国科技的发展,也走进凉山四呷村幼教点,感受脱贫教育的前线。如果我没有来到北京,继续留在澳门升学,我又怎么能经历这些?我不是和这群孩子们一样追着光向阳而生吗?只不过,我比他们幸运,我已经走出了我的这座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光的存在。今年,我也曾回我的母校实习,告诉他们我的所见所闻。

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三年里,师大的老师用教诲用行动让我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何为人师,何以为人师,以何为人师而今后,我将会回到澳门做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希望我能带着这八个字,让我的学生也看到光,让我和他们,和我的祖国一起向阳而生。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祝愿每位BNUer都能在大学校园里

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

-bnuweixin-

来源:京师学工

排版:杨越梅

责任编辑: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