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例比赛中的学与思 参加第二届全国案例精英赛总决赛的心得体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4-09-23 00:00 浏览量: 3201

MB1308104龚克

我在北航MBA学习,与案例结缘,大小案例比赛打了多场,而此次参加第二届全国案例精英赛总决赛。也算是为我的案例比赛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顾过往,感慨颇多,仅以此文,谈谈我参加此次案例精英赛的学与思。

一、所学

我们通过案例比赛到底能学到什么?我觉着有两个要点,一为团队合作,二为眼界视角。

1、团队合作

题目在赛前60小时发,没有团队协作是根本无法完成最后的任务的。每个人的专长性格,各有不同,如何能够与不同性格的人默契合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如何有效协调好教练团队、队员团队、后勤支持团队做到无缝对接。这是我在案例比赛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短短一夜两天,难忘老师们的深夜指导,难忘战友们共同度过的三个凌晨1点,难忘MBA中心支持团队为我们提供良好备战条件。记得我们逻辑上的一度困惑,记得我们理清思路时的愉悦,记得我们赶做ppt的仓促,记得我们面对难题的互相补位。有些东西用语言已经很难表达。只有我们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了解这其中滋味。山叠嶂,水纵横.顶风逆水雄心在;案错杂,线难理,不离不弃团队魂。

2、眼界视角

同样一个案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在案例分析中,锻炼我们去用更多样,更高度,更深入,更能链接实相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我们不仅要知道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SWOT,价值链、PEST、波士顿矩阵、六力分析等等。关键是要知道这些工具的适用条件,战略制定背后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本次的比赛案例《电商大潮中如何百战“百盛”——PARKSON的O2O之旅》初看是选O2O还是OandO,而这背后蕴藏这是企业在做线上线下业务的时候,到底有哪些选择模式?哪种更适合百盛?而我们要回到战略的层面再看,看百盛定位,看百盛的困境,去链接企业的实相。运用双元能力的视角去解析化解之道。

如何优化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及抓主线的能力,去更有效的链接企业的现实状况,是我今后需要不断的加强和锻炼的。优化视角,链接企业现实。同样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这对双元中着力,知行合一,不断磨练。

二、所思

1、比赛的形式

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案例比赛就是辩论比赛吧?”我听后总是皱皱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我认为源于目前案例比赛的形式,在双方陈述完之后,双方用比陈述还长的时间进行大小PK,然后才是评委老师的提问。在PK中双方各自寻找对方逻辑上漏洞进行攻击,在规则“可以指定回答人”的指引下,就会选择对方表达相对弱的人进行攻击。从形式看就是辩论比赛,但是这应该是案例分析比赛应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么?

我参加过在台湾举行的商管联盟杯案例比赛。我个人认为那更接近案例分析比赛本质。评分标准上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占有更高的权重,没有PK环节,每队呈现后,由专家评委,针对方案进行提问。而参赛队员的心态也更加平和,更多是享受比赛,无论名次好坏,同是欣喜。案例中学习,以案例会友。没有剑拔弩张,相互攻击;唯有坐而论道,推敲探讨。

2、比赛的本质

案例比赛的本质是什么?我理解它就是一个团队逻辑游戏。我们集团队之力,运用管理工具与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一套看似完美的商业逻辑。从此次案例比赛也看到了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各队提出的解决方案似乎适用于任何企业,使用的分析套路亦有趋同之势;提出的解决方案真的可以落地实施,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吗?;西方管理工具由于先天强调逻辑性,所以被更多的人所用,让而这些工具在中国商业情境下的是否有效?;我们东方传统管理智慧与思想,如:孙子兵法等,来源于实战,但由于其内在逻辑的松散型,使得我们在教学和分析中较少用到,在MBA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照搬西方MBA的学习套路,有一套固定的方法,有的评委也戏言大家的分析具有很强的MBA味。”诸多问题,案例比赛对案例教学到底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分析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评分标准?我们的案例教学中要给学生传递什么样的理念,提升何种能力?

答案在哪里?答案在MBA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表现中,在企业对MBA学生的评价中,在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中。

回首一年的案例学习与案例比赛,收获颇多,亦知不足。在我的案例比赛生涯结束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师长和队友,纪念我们一同战斗过的岁月。感谢在案例学习道路中为我指点迷津的老师:欧阳桃花老师、周宁老师、潘立新老师、邓路老师、黄劲松老师、曾德麟博士…..;感谢那些与我共同战斗过的队友;感谢MBA中心为我们搭建的平台。祝愿北航MBA的案例教学生态圈,持续成长,和谐共赢,让更多的MBA学生从中受益。

第一次案例比赛以势、业、略三子开篇,最后一次案例比赛以双元能力收尾。最后,以四句话作为我对案例比赛体会的总结:

三子启开篇,双元静收官,游戏逻辑间,欲辨已忘言。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