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周少来:如何让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基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MPA
2023-03-22 21:41 浏览量: 3107

周少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创新工程 “政治发展与民主建设” 项目组首席研究员。

在今年的两会上,大多数代表委员深入基层踏实履职,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份份扎扎实实的建议和提案,既回应经济社会热点,也心系民众关切。这样的调查研究作风,需要更加大力提倡和推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高效全面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汇聚民智、凝聚民意,是我们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之途。

基层是发展过程中问题矛盾生发的一线场域。基层生活是国家权力与民间社会对接的接触面和基础面,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实施的一线阵地,也是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符合基层的发展实际和条件,是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哪些问题和困难只是个别群众的暂时性诉求,哪些问题和困难是共同性和普遍性诉求,哪些问题和困难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哪些问题和困难可以通过自治组织加以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等等,都牵涉到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走形式,不耍花腔,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基层社会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所在。

基层是解决具体问题、化解具体矛盾的智慧之源和创新之地。预防化解基层矛盾风险的“枫桥经验”生发在基层,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也生发在基层。过去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如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拿出符合实际、更接地气的对策举措。为什么说“高手在民间”?是因为“智慧在民间”。比如精准扶贫中,贫困户的分类与帮扶对策、乡村振兴中的“一村一品”产业支持政策,都是各方在扎实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好政策。从实现机制上来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宏观历史来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汇聚民智、凝聚民意,因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更接地气,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坚持和原则,也是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根本。也许各种“大道理”人人都懂,但为什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中央一再加以强调?为什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仍不时出现?从制度机制上来说,调查研究的激励机制和监督体系仍需进一步改进。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深思和研究的是,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民众如何进一步参与和监督?意见表达渠道和机制是否足够畅通?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如何有力地监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只有真正通过进一步深化制度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开拓和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机制,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只有让人民主体、人民参与、人民监督有切实可靠的制度化法治化保障,才能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长久保持,才能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一步夯实,才能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更加坚实。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