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为什么能领走23%的诺贝尔奖奖牌? | 人文中欧
小欧说
爱因斯坦、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巴菲特、弗洛伊德、斯皮尔伯格……这些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犹太人。
2016年胡润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中,犹太人占了4席;从1901至2017年,世界范围内至少有201位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3%。为什么犹太人能在众多领域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在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张平看来,这和犹太人的独特思维逻辑有关。
【点击观看视频】
犹太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2%。但2016年胡润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中,犹太人占了4席;从1901至2017年,至少有201位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3%。犹太人为现代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其较少的人口基数严重不成比例。
为什么犹太人能成为一个创造力极强的民族?一些人认为,这和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有关。由于历史原因,犹太民族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流浪状态,人类历史上还发生过多次专门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人为了生存,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创造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但是,世界上生存环境恶劣的并不止犹太民族,为什么只有犹太人能脱颖而出?根据我多年的研究,犹太人的创造力,和犹太人的传统思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犹太人的传统思维?它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以及西方现代科学思维有何区别?它又是如何对犹太民族产生影响的?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犹太人:一个“求经”的民族
什么是犹太人的传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平行逻辑为基础的争辩型思维。要理解这一独特思维,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犹太人的“求经”传统。
我们每个人在世上活着,都有自己处世的依据。因为这些依据,我们在面对艰难的处境和困难的抉择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儒家文化认为,我们的处世依据是“道”,而道发于心。 孟子曾说,“万物皆备于我矣”,也就是万物都在自己的心里。这种传统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哪怕到了现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事或做决定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无愧于心”“对得起天地良心”。
希腊哲学则恰好相反,它认为我们的处世依据是“真理”,而真理来自对自然万物的透彻了解。所以希腊哲学家会不断追问“世界是什么”。整个希腊哲学,包括后来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科学,都是为了弄清楚世界是什么。
犹太人和前两者都不同,犹太人的处世依据是“经典”, 如《希伯来圣经》《密释纳》和《塔木德》等。犹太人被称为“书的民族”,并不是指犹太人爱看书,而是指犹太人是根据书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的。
犹太人的经典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范。比如在《塔木德》里,细至洗手用多少水,吃饭时可否说话,乃至于可否舔手指,都规定好了。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着这些规范。
这和儒家文化有很大不同。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修身”,要“仁义”,但是,遇到具体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做,到底修炼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是“仁义”,儒家经典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只是告诉我们“心即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儒家虽有四书五经,但我们并不依据这些书而活。
犹太人则不然。但是,依据经典而活,会产生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丰富多变,经典中的那些知识和准则,并不足以完全覆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犹太文化一直面临着一个急迫的任务:如何快速地生产大量新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
犹太人采取的做法是鼓励大家争辩,发表不同意见。人们常说“三个犹太人有四种想法”,就是这个原因。争辩在犹太人之间非常常见,久而久之,犹太人的争辩型思维就形成了。
争辩的艺术: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犹太人通过争辩来获取新知。但是,争辩本身是有陷阱的,比如,两个人可能会在争辩过程中上升到意气之争,或者各说各话,毫无意见和观点的交锋。如何让争辩得以高效地进行,而不沦为无休止的争吵或者无意义的对话?
对此,犹太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式。
针对争辩双方有可能会发生争吵甚至人身攻击的情况,犹太人提出了“反方律”,也就是反方的意见为大,无反对意见则任何意见均宣告无效。例如,古代犹太法官做裁决时,如果所有法官都宣告被告人有罪,没有其他反对意见,则被告人无罪。除非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为被告人辩护,他才有可能被判有罪。
在“反方律”下,一个人提出意见,另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时,前者并不会认为后者是在针对他,相反认为后者是在帮他。因为如果后者不提出反对意见,自己的意见不可能被通过。这样就避免了观点或意见相左的两个人在争辩时上升到意气之争。
同时,争辩时可能有人会以权威自居,让争辩难以进行下去。为此,犹太人提出了“形式律”,也就是争论的形式比争论的内容重要,任何内容都可以被纳入争论范围,不得因为内容而牺牲了争论的形式。在犹太人的世界里,“心安理得”并不存在,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批评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争辩的。
除此之外,人们在争辩时还可能落入一个陷阱:每个人都自说自话,不理会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这样的争论并不能产生系统化的知识。
为了避开这个陷阱,犹太人提出了“问商率”,也就是问题比结论重要。在争辩中,我并不需要你发表不同的观点,而是要你针对我的观点提出问题。这样就能让你不得不先研究我的观点,让彼此的意见发生交叉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知。
通过反方律、形式律和问商律,犹太人将辩论升级为一门艺术,为创造力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平行逻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犹太人鼓励争辩的传统,和古希腊哲学家很相像。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争辩时所遵循的逻辑截然不同。
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辩论时会严格遵守三个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拿排中律来说,它指“要么A为真,要么非A为真,不可能A和非A都为真”。比如,“一只猫是白的”,“一只猫不是白的”,这里面只可能有一个命题为真,不存在一只“既是白的又不是白的猫”。
而犹太人在辩论时,会遵守平行逻辑,也就是相信“A和非A都为真”,存在“既是白的又不是白的猫”。
犹太人的平行逻辑很难理解,因为它和我们的直觉是相悖的。我们倾向于认为,只要掌握了相关知识,就一定能把这个世界看透彻,不存在“既是又不是”这样含混不清的情况。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是“上帝不会掷骰子”,意思是这个世界是确定的,并不存在偶发概率。
但是,近代以来,平行逻辑却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验证。比如,“薛定谔的猫”就是“活”和“死”两种状态叠加在一起,光既是粒子又不是粒子(光的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对《塔木德》和平行逻辑非常了解,但是他本人并不接受平行逻辑那一套理论。同样是犹太人的物理学家玻尔虽然不了解犹太传统,他提出的量子力学的很多理论,却体现了犹太人的平行逻辑。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通信时,嘲笑玻尔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顶多算个“塔木德”哲学家。但事实证明,玻尔的量子力学理论是正确的。
在平行逻辑下,对立的双方很可能只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所谓“对立即互补”。真理的对立面同样是真理,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并行存在。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应该“能繁勿简”“能多勿少”。
这一逻辑导致了犹太人永不满足、永不倦怠的求知态度。在犹太人看来,智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和变化中。世界永远不会达到十全十美的状态,人类的智慧也永远不会达到亘古常新的境界。所以,犹太人不断求知,从而不断地取得成功。
END
本文根据特拉维夫大学终身教授张平在中欧后创业营/创投营校友系列课程的演讲整理而成,内容有删改,已经本人确认
编辑 | 岳顶军
文中图片来自pixabay,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立场
【推荐阅读】
真格王强:选择读什么书,决定了你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 人文中欧
▼更多人气阅读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