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EMBA学在长江:史蒂芬•罗奇对话陈龙教授为中国经济把脉

长江商学院
2014-07-23 00:00 浏览量: 2721

7月23日晚,原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phenS.Roach)出席长江商学院EMBA“学在长江”活动发表题为“中美关系再平衡”的主题演讲,并与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BA项目与校友事务副院长、资产定价研究中心主任陈龙教授就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展开深入对话。

“学在长江”活动是长江商学院EMBA面向在校生和校友推出的系列学习课程,帮助长江人在课外的更广阔平台分享智慧、启迪新思。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但可以近距离聆听史蒂芬•罗奇作为关注亚洲的知名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在中美合作乃至全球范围走势的最新洞见,还可以在对话环节中,随陈龙教授一起层层递进的解析、挖掘罗奇教授观点背后的思考与逻辑。

更难得的是,本次活动无论在前期的问题收集、还是现场的互动环节中,都充分考虑EMBA群体的关注点及需求,在活动前与两位教授反复沟通,让演讲及对话内容更充分、更具深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在长江陈龙教授的引导及启发下,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及建设性问题,都给这位做客长江的著名经济学家留下深刻印象。

【对话史蒂芬•罗奇】

作者:陈龙教授

史蒂芬•罗奇先生曾担任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也是中文版新书《失衡》的作者。史蒂芬•罗奇指出,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美经济模式是相互依存的。中国模式是全球最大的生产者(供应商)。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够维持,依靠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来支持的,而美国的最大消费者模式又是通过低储蓄和高借贷来支持的。其结果是中国消费占GDP比率太低,美国则太高,最后美国金融危机,中美都需要再平衡。中国过去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进行彻底的转型,以适应外生因素的变化。

我同意这个思路。那么延伸下去,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1.以上解释了今天中国那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重要的是,即便美国经济复苏,中国原来的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模式也不可持续,因为美国也必须转型。

2.中国是几方面问题的叠加:产能过剩和高杠杆导致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多年来为支持投资型经济所执行的宽松货币带来的泡沫、以及增长模式的结构转型。罗奇主要讨论的是结构转型的必然性,即长期趋势;但是前面的两点是现在最关注的周期性因素,其始作俑者也是美国模式的不可为继。

3.中国的长期未来是消费拉动。由于消费行业对人力的需求相对较大(机器相对难以替代),消费的提高意味着中国越来越可以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长率。

4.中国的长期未来是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体验经济。要投资的是和服务业和消费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包括相关的物流、交通、消费者信贷和金融服务等,再加上互联网的因素。

5.以上是对中国经济一些框架性、周期性的理解。也可以用这些去理解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布局。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