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离不开这三点
又是一年儿童节!
作为保留节目,我们会在儿童节特邀长江教授聊聊自己在儿童教育上的观察与体会,希望能为你带来新鲜的观点。
今年儿童节,我们荣幸请到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王一江教授。
王一江教授近期出版了新作《人为何物:进化的逻辑》,从历史、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多轴并进,在各学科对人类既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面认识“人为何物”的3×3结构化模型。在研究“人为何物”的过程中,王一江教授系统梳理了人类大脑发育的科学规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大有启发。
在今天的文章中,他将结合著书所得,和我们分享培养优秀下一代的三大核心要点。
王一江
哈佛大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
学术事务副院长
如何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培养优秀下一代,话题之广泛、之复杂,千言万语也难以概括。
但任何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底层的科学原理及规律。我想结合对人类发展的研究,尝试捕捉培养优秀下一代的三大要点:
第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首先自己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第二,词汇量决定了智商水平;
第三,见过最好的,才会追求最好的。
1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
自己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子
这一点,从人类的基因中,就有迹可循。
人,有一个其他动物都不具备的超级强大的大脑。这个超级强大的大脑需要物理基础——一个体积上也相对巨大的大脑。
体积大的大脑给人的生育和繁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了在这个超级大脑和生育的安全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人类需要在胎儿大脑发育还未成熟时,就要将孩子娩出。
正因如此,每个人刚出生都是不成熟的,大脑发育成熟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0-6岁大脑会快*长,增加一倍以上的重量和体积,达到1200毫升左右的容量;
之后的7、8年间,大脑会达到1400、1500毫升左右的容量,之后便停止发育。
因此,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高度可塑性,刚刚出生下来的大脑不仅仅一张白纸,甚至还没有形成一张纸,你怎么去塑造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如果一个人类孩童,从小由狼来哺育,长大以后他就会模仿狼的行为。
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在人身上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比如说我们会有这么强大的大脑,是因为我们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父母在基因上,就有这种类型的大脑。
但是,这个大脑的潜力在他基因决定的基础上,发展成最终成熟的大脑,这就是后天所决定的了,就是看你把这个孩子交给什么人去教育,怎样去教育。
人是一种从众的动物。原始人为了在暴力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必须生活在集体中,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归属需要,养成了从众心理。
这个基因也延续给了现代人。在归属感的驱动下,个人在进入集体后,会自动向集体的行为规范看齐,尽力融入这个集体。这导致个人行为越来越与集体其他成员行为同步。
这就是所谓的“耳濡目染”。
所以说,环境的浸润与滋养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是教育孩子的那个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首先自己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2
词汇量决定了智商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放眼全球,从古至今有两个社会,能批量产出优秀的大脑。
一个是《论语》社会,一个是《圣经》社会。
以《论语》和《圣经》标注这两个社会,目的不是为了特别推崇某学和某教,而是为了强调“经典”在智力开发中的突出角色。这两部经典和人才辈出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呢?
《论语》文化和《圣经》文化有一个共同特点,强调读书要从牙牙学语开始,甚至是从牙牙学语前开始。
儒家劝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深入人心,从朗朗上口的“人之初”开始,大人小孩的生活都浸润在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成语典故的经典名句之中。
《圣经》文化讲究虔诚,真正的犹太人读《圣经》,从牙牙学语开始,一辈子反复诵读,将丰富的词汇及其表达的概念和故事,都熟读牢记,了然于胸。
经典书籍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孩子从"人之初"到唐诗宋词,犹太孩子从"十诫"到律法一读就是一辈子。
两个文化圈形成自幼读书的传统,各有其历史原因。但不论什么原因,从小读书,大脑的潜力就会得到应有的刺激,得到极大的开发。
这就相当于大脑发育早期就往大脑中输入优秀的“概念”“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又在一生中反复加强,优秀人才不批量产生才怪呢。
词汇就是输入脑中的概念。
教育学研究反复证明,早期教育的一个关键是增加儿童的词汇量。研究表明,儿童在6岁前掌握的词汇量,决定了他们一生的智力水平和成就水平。
对于孩子的大脑来讲,他不知道哪些概念叫难,不知道哪些概念叫容易。你天天跟他讲相对论,对于他来说,和天天跟他讲苹果香蕉,难度是一样大的。
要敢于向小孩大量输入先进的、准确的、有信息量的优质概念,这些概念最终都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转化为孩子的智慧。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输入,不是说死记硬背,不是说一定要让他理解、让他懂,而是要让孩子在早期就能够接触到、沉浸在这些词汇中——核心的概念是要让他听到过。
大人可以经常带小孩参加优质的讨论,或者说大人在进行讨论时,让小孩坐在身边,所有耳濡目染,最后都会在时机成熟时转化为他的智慧。
3
见过最好的,才会追求最好的
人的学习,需要两个条件:
内在条件需要孩童时大脑的开发,外部条件需要交流的机会。
为何亚欧大陆会成为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带,而世界其他地区却远远落后,直至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被彻底征服?
原因是在亚欧大陆,交流从未间断,学习潜力从未闲置。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文字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铁器的使用、骑兵的使用、军事组织和军事艺术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文化体系和法律的发展,亚欧大陆东西方向都一直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东西方向频繁交流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亚欧大陆的主体部分,几乎同时进入文明时代,在农业、贸易、军事、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
反观南北方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流困难且稀少。各个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为缺乏交流与学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与远隔重洋的美洲、澳大利亚、四大洋众多岛屿,以及亚欧大陆核心区域发展的水平拉开了差距。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轻易且貌似永久地征服了其中大部分地区。
交流的决定性作用,可见一斑。
将视角落到个人,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很有意思。
长江商学院每年会组织到海外游学,其中有的项目允许亲子。有一次我带着校友去剑桥大学,她的孩子与世界著名的天文物理学家坐在一起,相谈甚欢。
后来,这个同学不断告诉我,那一次交流成为了小孩永远的激励。自从那一次参访以后,她的小孩从学习的态度、生活的态度、理想的追求都发生了改变。
见过好的,才能成为好的。饱览千帆,孩子自然会吸收外界的营养,见贤思齐。
所以我们带孩子参与社会、体验生活时,要尽可能让孩子了解先进的理念,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尽早树立伟大的追求目标。
(本文转载自 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