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长江同学张虹亮相冬奥会开幕式!她的速滑夺金路,一路坎坷……


这几日的冬奥会,中国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世界一家”的开放胸怀与“中国式的浪漫”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
这几日的冬奥会,中国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世界一家”的开放胸怀与“中国式的浪漫”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
而在冬奥会开幕式中,我们也看到了来自长江商学院EMBA同学的熟悉身影: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金牌得主、虹基金创始人、长江商学院EMBA37期同学张虹以护旗手的身份亮相开幕式,并在火炬传递中和开幕式现场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大部分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只有机会参加一次。离开赛场,他们寻找新的赛道,开启全新人生,但拼搏的精神不变。张虹在卸下奥运光环后选择来长江深造,为成为自己人生的冠军更新思考、积蓄能量。
分享 | 张虹
来源 |长江商学院EMBA
张 虹
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
虹基金创始人
长江商学院EMBA37期学员
01速滑首金张虹
2月4日,在闭环条件下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举行。
中国首位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张虹担任第44棒火炬手参加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张虹即将接力的下一棒,是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
能将火炬交给巴赫的这位冬奥冠军,夺金的历程也是历经艰辛。
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选手张虹在速度滑冰1000米决赛中以1分14秒02的成绩夺冠,为中国赢得第一枚速度滑冰奥运金牌。
脱下紧身比赛服和挡风帽,身着黄色领奖服的她露出令人惊叹的美丽容颜,对于许多连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都傻傻分不清的普通观众来说,这样一位高颜值奥运冠军对于项目影响力的提升帮助巨大。
12岁时,张虹进入专业队开启冰上运动生涯;
20岁,她从短道速滑转项速度滑冰,正式进入一项完全不同的运动;
索契冬奥会上,她夺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创造中国速滑历史,四年后,她又战胜伤病出现在平昌。
速度滑冰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需要的是和自己的竞速、和时间的赛跑,用张虹的话来说:
我的目标其实一直很简单,就是去超越过去一天的自己。
“速度滑冰是与时间竞争的运动,”张虹的解释让观众渐渐了解到:
速度滑冰以竞速为目的,类似于冰面上的赛跑,运动员每两个一组参赛,各从其道,内外交叉换道时不可以干扰对方,最终以成绩排定名次;
而短道速滑则可以多人参战,在疾驰中辅以战术和配合,同组中谁先到达谁获胜。
相比于短道速滑弯道多的特点,速度滑冰赛道又称“大道”,赛场为标准的400米跑道。
2008年张虹从短道速滑转项,改练速度滑冰,1米74的身高让她在竞速时占有步幅大的优势,但在外人看来似乎差不太多的项目,在专项训练中却有许多精雕细刻的不同之处。
从短道速滑转练速度滑冰的选手很多,但能练成的很少,张虹刚转项头两年效果也很不好。
平和的心态与得法的训练方式,让张虹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索契冬奥会前,教练组已经从日常训练的秒表里看到张虹的夺金实力,但为了排除干扰,他们将这些信息“作为最核心机密一直保留”,最终张虹作为黑马顺利冲到了最前面。
速度滑冰是中国冬季奥运代表团最早取得奥运奖牌突破的项目,观众熟知的叶乔波就是速滑全能名将。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获得1000米和500米速滑两枚银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三十多年之后,张虹终于登顶,为中国拿到速度滑冰冬奥会首金。
02冠军的人生新赛道
2018年,30岁的张虹以运动员身份参加了平昌冬奥会,备受膝伤困扰的她拼尽全力也无法再现辉煌。
但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提名,让张虹进入了一条新赛道——平昌冬奥会的最后一天,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表决通过后,张虹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国际奥委会最年轻的委员之一,并且是运动员委员史上首位速滑运动员。她的人生迈入了新的赛场,也承担了更多责任和担当。
顶级运动员身上的综合素质被前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为“冠军精神”,他鼓励杰出运动员不仅在赛场上争胜,更要将这种品质“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张虹脱下冰鞋后,出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加入长江商学院EMBA进修、学习如何利用商业知识助力组织发展,在国际组织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影响力,让人们看到了“冠军精神”的强大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代表运动员履职,刚卸下冰鞋的她又开始全速追赶。
“我发现自己从前的经验不再起作用。在奥委会工作,面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压力,更多的是奥林匹克的知识,怎么在委员会中,去提出自己的建议、提案,提出自己的想法,怎么为运动员服务等等。”
2020年初,看上去从容睿智的她,坦诚地告诉采访她的《北京青年报》记者,“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刚开始一年半的时间,用东北话说,我是完全的懵圈状态。”
她已经内外更新,英语口语的巨大突破是最直观的变化。
2018年平昌冬奥会前她已奋力学了一段时间英语,但也只是勉强能开口。如今,她发音非常标准,表达从容。
平昌奥运会后,她每天在语言学校泡着。加入国际奥委会之初,她连一封邮件都看不懂,第一次出国开会,转三个航班,自己一个人在瑞士一周,法语英语轮番轰炸,完全崩溃。
看着委员们提出那么多建议和意见,而自己傻傻在一旁,“一个运动员,会有要强的心理,我会一个人偷偷在房间掉眼泪。”
一个运动员在学习上发起狠用起功来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她的英语阅读是通过啃国际奥委会简报练出来的,为了磨耳朵,则在家反复观看国际奥委会的会议录像。
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但这个工具如此重要,人们要借助它才能释放思想和影响力。
工作逐渐上轨道后,张虹开始建言献策,用自己的专业经历和经验,更好地为现役运动员服务。
03为冬奥,一起向未来
张虹是北京申冬奥形象代言人,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奥运会,各方面都拿出了智慧和对策。
2020年,张虹又发起了以体育教育为主的专项基金——“虹基金”,将通过社会力量,助力奥运文化、冬奥文化的推广。
她说:“北京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举办过夏奥又即将举办冬奥的城市,我作为中国仅仅10个冬奥冠军中的一人,我希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速度滑冰、了解冬奥,发展冰雪产业,从而才会有更多的中国的奥运冠军。
我们跟其他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冬奥。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公益基金结合多方资源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张虹期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这个为他们精心打造的赛场上创造佳绩。
张虹同学说
23年的专业体育训练让我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退役之后我一直在找机会弥补。我是一个喜欢让自己一直在舒适圈之外的人,因为只有感觉压力,才证明自己在进步。
当我知道长江有体育和公益文化,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我选择了来长江。这里有热爱公益和体育的人,这里有国际文化,这里有让我成长的机会。而且我觉得企业家精神和体育精神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