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思考? | 长江读书312期

长江商学院
2021-05-23 12:08 浏览量: 3267
 智能总结

如何系统思考? | 长江读书312期

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部盘根错节又时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单兵冒进,看似这个问题解决了,实则系统的其他地方可能全乱了。

企业家生存在系统之中,也是系统的操盘者。因此,学会系统思考尤为重要。

今天的内容,来自读书日长江读者留言荐书中的高赞图书《如何系统思考》作者邱昭良对于系统思考的解读,希望给你启发与参考。

作者|邱昭亮

来源 | 华章管理

《如何系统思考》

作者:邱昭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我们的生活与系统密不可分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全球的畅销书《第五项修炼》讲了创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其中的第五项修炼就叫做系统思考,也可以说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我自己从1995年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发现系统思考对每位企业家、管理者、创业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系统的世界里面,与系统密不可分。

大家此时此刻想一下,在这个教室里面,就有无数的系统存在着。像最简单的是大家能够看到的机械系统,音响、空调、手机、电脑,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机械系统。

此外,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一个个人体系统,每一个内部都是一个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一个系统。

因此,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系统思考的智慧。

什么是系统

如果我们不去做一些纯粹学理上的探究,只是给大家一个特别实用的定义,系统就是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了一个整体。

所有构成系统的实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连接,而这些相互的连接会发生一些动态的反馈,然后长期持续地为了一个系统整体的目标来共同运行。

当这个系统运行特别和谐的时候,由很多部门、很的员工所构成的整体的企业就会蒸蒸日上。

联想的柳传志先生讲过,企业管理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一个体系,这里面有方方面面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有很多实体,这些实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连接,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单兵冒进,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但是实际上系统其他地方可能就全乱了。

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讲,治理企业,经营企业就是要学会系统思考。

这里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就是“拧螺丝”,所谓“拧螺丝”,如果拿木匠活打比方:

这就是一个形象的比方,也是符合系统思考精髓的一个简单的比喻。

这里面要求我们:

做到全面思考

打一张桌子,拧一个螺丝,如果少了螺丝、桌子的面、桌子的腿,这个企业,这个桌子都做不成。

要注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

如果连接错了,这个桌子也是打不成的。

要注意推进的节奏,要有一个平衡的步骤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在不同阶段,我们都要做不同的事情。

系统思考与“阴阳之道”

因此,在我来看,其实企业家和管理者就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这种智慧虽然企业里面面临的事物非常复杂,应该说是每家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

但是,如果按照《周易》上所讲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发现要学会系统思考,只有两类问题:

所谓推动成长,我把它比喻成叫“阳”,就是像汽车踩下油门一样,可以让它开始运转,每转一圈,它的加速度就会转的更快,加快推动成长,这是“一阳”。

“一阴”,就是任何成长都不会有序的成长下去,都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障碍,因此我们要睿智的解决问题。

如果为了解决问题单兵突进的话,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会引发其他的问题,这就是“阴”,即如何睿智地解决系统的问题。

系统思考的价值

推动成长

简单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起来看看系统思考的价值。

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里的“阳”,企业家普遍最担心的、或者最希望解决的就是能够找到类似于像飞轮、像滚雪球的效应,推动企业持续不断成长。

当若干的要素具备在一起,并且他们产生一种叫做自我增强性的反馈,这种自我增强性的反馈,时间每转一圈,就会强化一次,从而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你每发展一圈,成长的力量就增强一次。

而这个背后的原理非常的简单,我们把它称为系统思考里面的“增强回路”。这种自我增强性的回路,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大家都见过的,叫堆雪人。

小时候我们都堆过雪球,堆成一个小雪球,开始滚动它,每转一圈以后,这个雪球沾上的雪就更多,雪球的体积就会更大,雪球的体积更大,沾的雪就更多,由此有了更大的雪球。

台湾的果农也是启动了两个增强回路,一个就是顾客数量越多,所以大致口碑特别强,口碑特别好就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所以这就是营销上所讲的“口碑效应”。

顾客数量多了,收入大了,就可以买更多车,采购更多的果品,提高服务能力,从而满足更多的顾客。所以,这是两个增强回路。

对于企业家、经营者来讲,我们面临的要处理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这里面有四个层面的各种各样的指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处理,既有我们所关心的收入、利润、成本这样一些指标。

同时,又有我们的顾客数量,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客户满意度等等客户和市场的指标。

此外,为了获得这些客户,让客户满意,我们内部有大量的运作的这样一些指标,包括各种运作效率、组织能力。

再往下就是更深的学习发展能力,我们要做人才的招录、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保留,要发展组织学习的能力,要搭建企业文化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其实都存在内在的相互的关联。

也就是说,企业家所经营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很多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影响,可以说每个指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化。

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能够像台湾莲雾的果农一样,用一些创新性的战略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然后推动这些指标,这些数据,这些变量之间相互的影响,实现组织的持续成长。

每个企业家都需要利用系统思考来找到成长引擎,并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成长引擎,和公司的战略。

解决问题

任何成长都有它的限制条件,都不可能永续地成长下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和阻力。

因此,在企业里面,大家面临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解决问题。

结果最后发现“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层出不穷,当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解决问题时,反而缺乏系统思考的智慧。

你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恰恰源自于你昨天的记忆,昨天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采取一个对策,没想到引发了今天的问题。甚至有时候对策比问题更糟糕。

这是什么原因呢?

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实生活中很多管理者都有系统缺乏症,就是大家都觉得要有大局观,但是我们会发现还是局限思维,本位思考,甚至衍生出来的本位主义。

每个人都在斤斤计较自己部门的利益,或者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完全不顾自己解决你部门的问题会给其他部门和整个组织的福利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

2.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很多人的思考非常浅。

有位企业家说,今天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手机,每天都刷朋友圈。

其实我们的思维都停留在事件特别浅层次思考的层面上,完全不知道事件背后的趋势、模式,或者根因,就是随波逐流,今天被这个事件牵着走,明天就会关注着另外一个热门事件,这样就像永远是一个救火队长,按下葫芦浮起瓢。

3.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大家思维的注意力时长越来越短,完全不看问题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未来的动向是什么。

还有就是解决问题不考虑系统内在的相互连接,叫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何系统思考?

如果存在这么多的系统思考缺乏症,就需要学习系统思考的智慧。

什么叫系统思考呢?

彼得·圣吉讲:

每个人都渴望学会系统思考,都渴望拥有一双慧眼。

但不幸的是,到今天为止,真正具备系统思考智慧的企业家非常少。

经过我的梳理,我提出“知”“行”“积”:

所谓的“行”就是一定要掌握工具和方法,利用它帮助我们推动企业的成长,设置成长引擎,帮助我们睿智的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沿着这三个维度对它进行三重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之后,就能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到能看到事物的动态发展动向,看到内在的结构,看到一个整体。

为了让大家实现这个转变,我在每个维度上都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维度和方法,我称之为叫做辅助式、支架式的工具。

首先是要实现思维的深度的增加,需要掌握一个冰山模型。

这个冰山模型实际上就是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就是我们理解事件的事件这个层面。

事件这个层面,我们很多人在刷朋友圈,今天世界杯开幕,前天“特金会”结束,再前天是崔永元手撕范冰冰,类似这样的一个一个事件。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思维的深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这个层面上随波逐流,要把事件背后的关键问题识别出来,看到它的趋势和模式。

看到它的趋势和模式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关键因素造成事件这样的趋势和模式。

我再讲一个最简单的炒股的道理,大家就能理解这个模式。

接下来要掌握一种更有效的分析系统结构的环形思考的两种工具:

环形思考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一个项目出现了项目的延期,就列出了项目延期的原因:

但是,我们要想学会系统思考,必须要能够实现思考的升维,就是要增加一个思考的维度,不要再去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从原因到结果的这样一个维度。

我们要思考这种动态性。如果这个项目延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者什么样的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所以,实际上这些都存在一些环环相扣的闭合的回路。

因果回路图

这种工具有什么好处呢?

1. 能够让你在结构层面上去思考,因为抓出来都是关键的影响的变量,和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连接。

2. 它本身是一种动态思考,因为我只要把回路图画出来,一眼望过去,就知道这个回路可能变化的特性和态势,以及未来走向的一些可能性。

3. 可以做到一种让我们能够进行更为科学、演进的,甚至定量的进行模拟、建模、仿真。

思考的罗盘

第三个维度就是“因果回路图”没有给大家提供的全面思考,在魔方里面全面思考我发明了一个辅助工具。

这个思考的罗盘能够让我们做到真正的全面思考。罗盘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总共分成五个步骤,我叫“五找”。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几十年来学习和应用系统思考的一个心得。

我发现系统思考真的是一个值得每位企业家都去学习的新的思维方式。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带给我们很多这方面的一些价值:

所以,希望《如何系统思考》这本书帮助各位找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