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享丨江积海:重整后的力帆,缘何“涅槃重生”?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21-07-27 19:31 浏览量: 4702

编者按近期,“ST力帆”摘帽变更为“力帆科技”,同时力帆科技汽车业务重启,首款换电型纯电动B级MPV车型在蔡家量产下线。据力帆科技一季度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并实现盈利。从面临破产清算、退市风险到成功扭亏为盈,力帆实现了“涅槃重生”,卸下了巨额债务重担重回资本市场。那么,力帆此前何以行至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力帆重整成功的核心是什么?实控股东的变更对力帆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带来哪些革新?重庆大学MBA中心特专访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积海,为我们解读力帆重整成功背后的企业战略管理。

多元化战略决策亟待提升

纵观力帆的发展历程,从快速发展、负债累累到如今成功重整后的轻装上阵。江积海认为,这与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展道路的选择密切相关。曾经的力帆对于业务的取舍以及多元化决策、节奏的把握度值得深入复盘。他指出,可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三方面着手探讨其多元化战略。提升多元化的本质就是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通过不同业务来实现协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进而分散风险。首先是“鸡蛋”的风险分配,预判新业务与其原有业务的协同性及风险分散尤为重要。从放置“鸡蛋”这一层面看,力帆或存在些许需要反思的问题。比如,就“鸡蛋”本身而言,需要考虑“鸡蛋”质量的好坏,需要进一步考虑对应新业务的“鸡蛋”是否处于发展风口期?以及风口的真假?若“鸡蛋”本身是一个坏的“鸡蛋”,那么不仅无法孵化成功同时无法分散风险。因此,需要提升辨别“好鸡蛋”的能力。其次为“篮子”,即较为关键的静态要素,如业务运作的资金来源等。2012年力帆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力帆而言,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但其摩托车装备制造的原有业务资金积累周期相对较慢。江积海认为,力帆在资金运转这一方面,摩托车的生产盈利较难跟上前期新能源汽车投入的资金需求。因此,此前看到力帆负债累累的背后关键源于其战略决策出现的偏差。最后是“母鸡”的孵化能力,体现为技术、人才等竞争力的储备。力帆原有的研发能力集中在摩托车或整车组装方面,当选择新的赛道去孵化新能源汽车往往缺少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因此当新能源汽车缺乏核心技术的时候,极易陷入低层次的模仿“困境”。此外,从企业规模扩张看。随着企业的发展其整体规模呈现出面积的增加,但对管理能力等极具复杂性的要素则是呈体积增加。较多企业在业务扩张中存在规模增大后不健康成长、管理能力无法跟上的问题。所以从战略角度的多元化抉择和企业的规模扩张层面来看,曾经的力帆确实存在部分问题。同时企业路径的选择也和决策者背后的认知及其个性、特质息息相关。

重整成功的关键:

是否具备完善的自我造血功能

回归当前力帆重整成功的背景。力帆科技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通过引入新的基金、产业投资人,总股本增至45亿股。通过“输血”的重整方式的确让力帆科技在剥离债务后轻装上阵,但输血之后,力帆科技是否产生完备的自我造血的功能?因此,需要分析力帆科技报表的增长质量及增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虽然力帆科技当前的季报和此前的年报均反映出一些指标和数据好转,但受疫情影响力帆科技去年的同期数据较无可比性。”江积海说到。“在力帆科技目前的增长结构中,原有的摩托车装备制造仍然占据营收的主要部分,同时叠加行业整体的增长,故报表的增幅较为可观。”通过资金的输血注入,同时剥离债务让成本费用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得力帆科技扭亏为盈。江积海指出,力帆科技从外力驱动输血到实现每一个业务环节的自我造血还有较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力帆科技增长数据背后的经营方式仍需时间的验证,但对于其未来持积极的态度。新发展动能的强劲注入

江积海认为,吉利这一新的产业投资人除在力帆科技注入资金外,同时注入了其他主要的发展要素。

一方面,站在吉利的角度上对力帆科技定位较高,寄望于将力帆科技打造成在新能源换电汽车领域里领先的企业。高定位赋予了力帆科技良好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吉利入主力帆科技后,董事会、管理团队及原有职业经理人的更换,更能在其内部形成新的气象。

他表示,对于力帆科技而言更为关键的一点,吉利能将其在新能源换电汽车等方面一些现有的车型直接注入到力帆中来,因此力帆科技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新车型的下线。同时,吉利愿意入股并帮助力帆科技完成重整,亦是从公司发展战略层面出发,能在力帆找到新能源换电汽车的落脚点和上市融资的平台。因此,吉利注入到力帆科技的资金、管理团队、新能源换电汽车技术均成为力帆科技强劲的发展动能,力帆科技实现每一个业务环节的自我造血值得拭目以待。

力帆科技的成功重整开启了一种新的增长曲线,同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标杆。

“力帆的重整成功对其他面临同样困境的车企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江积海补充道。

通过注入资金或者重整剥离债务以达到“轻装上阵”的方式只是一个短期的考虑,最终还是要看该公司在短期的债务问题解决后,有无办法产生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决策管理及战略布局没有跟上风口,没有按照长期的周期性模式运转,那么引入外部投资后企业同样较难继续发展。

END

责编 | 江北嘴财经

审核 | 贾丹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