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深度践行 访重理工MBA讲师王海兵
转自:腾讯大渝网
他在艰难的条件中一路读到了博士、博士后,主持国家级课题;他活跃在本科教育的课堂上,还担任会计学硕、MPAcc、MBA等研究生导师和合作博士生导师;他是首批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同时还兼任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特聘研究员或首席专家。做到这一切的王海兵教授,今年才不过而立之年!
王海兵教授(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适度的贫穷锻造人的“逆商”那些指引成功的力量
“我此生最敬佩和感激的投资人是我的父母,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放弃让我接受教育。”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王海兵说,教育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他身边亲人的环境,如一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棒。也正因为如此,他以能成为师者为荣,希望这跟魔棒能够给更多学生带来美好的人生。
“去年看到‘冰花男孩’的时候,我触动很大!我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没有比他好多少。小学上得最多的是‘劳动课’,吃的最好的一餐是帮老师插秧后请的一顿猪肉炖粉条,玩具都靠自己发明,加餐靠掏鸟窝,零花钱靠自己抓蛇和采中药。雨天没有胶鞋就光着脚板上学,冬天没有棉鞋脚后跟冻裂疮都是家常便饭。从家门口到学校的乡间小路,充满泥泞坎坷,但也夹杂着童年的快乐和对未来的希冀。”
虽然条件艰苦,但王海兵很少有愁眉苦脸的时候,为了达成生活中一些朴素的小愿望,他充分的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他用猪油发明过“写不完的草稿纸”,用笔芯加竹棍的方式把铅笔利用到最后一刻,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创新,他认为这是贫穷赋予他的力量。而另一个指引他成功的重要的力量,是来自家庭的爱。
王教授用四个成语概括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家庭状况——初中时自给自足、高中时捉襟见肘、大学时家徒四壁、研究生时负债累累。家里的条件,最多只能支撑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最好的他成为全家寄予厚望的对象,这是一项只能靠成功的教育投资。
“为了我的学业,两个姐姐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都辍学务农或打工。妹妹们大冬天的洗藕换钱,冻得双手裂口。但是在儿子的教育投资上,节衣缩食的父母亲都非常舍得。为了让我安心备考,爸妈给我买了暖和的冬靴和很多营养品,高考前夕一个人吃掉的家里的最后一只鸡……有太多太多的瞬间,至今都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终身难忘。父亲说,不是每个时候都能够讲绝对的公平,你只有用成功来回报我们。这是我不得不努力的原因,虽然给了我压力,但更多的是激励的力量。”
课堂上的王海兵教授
被人影响也影响他人致力于做最开放的导师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面对这个问题,王教授表示没有高大上的理由,也没有华丽的故事,最终的职业选择是由很多轨迹所导向而自然形成的。
“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个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在班上念,因为他我喜欢上了文学。所以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发文章,结交笔友,做过文学社社长,包括现在仍然担任重庆理工大学报的特约通讯员和一些期刊的审稿人。你可以想象吗?我读研的学校和导师,包括备考的资料,都是笔友帮我找的。
另一个影响很大的是初中的数学老师。当从村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到镇初中的时候,一下子变成了班上垫底的了,我非常的沮丧,当时的数学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并请我担任数学课代表,教给我均衡发展的方法。因为他们,我认为成为一个可以影响他人的人,是个不错的体验。”
王海兵读研的时候,是同学中的“大忙人”,为了自给自足,他同时做了4份工作,其中一份是家教。他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和聚拢资源,同时教授了4个孩子,这其中有讨厌老师的熊孩子,有本身成绩不错的孩子,也有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他不仅帮助辅导学业,还针对孩子的性格,进行思想建设和素质培养,得到了孩子们的崇拜和家长的信任,这样的历练,也让他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王海兵教授和同学们
2004年,王海兵开始了在重庆理工大学的教师生涯。直到现在,仍有学生在刚进入他的团队时,如同牙牙学语的婴儿,连最基本的论文格式都一问三不知,王海兵并没有为之生气,而是循循善诱,耐心为他们讲解,从基础的到深奥的,王海兵一个不落,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的学生铺展一条长远平坦的求学之路。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和社会保持互动。他经常应邀为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家咨询和业务培训,用知识回馈社会,创造更宽更广的价值面。并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网络,为学生推荐就业和实习单位。同时,他还致力于做一个最开放的导师。
“我目前在带的专硕、学硕、MBA等研究生,我没有给他们设置条条框框和严格的界限,大家都是一个团队,并且由于研究领域和实践背景有所不同,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相互的交流和互动反而有利于促进学习。同一个课题组里面也许同时有MBA的学生,也有专硕和学硕,还有其他导师的学生也可能在我的课题组,因为我是一直比较开放和包容的,我支持我的学生去找不同的导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也欢迎有审控背景和科研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的人本研发团队。我认为高校的导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姿态,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
同学们也要有开放的心态,MBA的同学们由于工作比较忙,独立研究的难度会更大,我认为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主动学习,多找老师交流,不要拘泥于哪一个老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乐于为大家解答的。”
从担任教师到壮大自己的研究团队,这一路上他不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更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走向知识的殿堂。王海兵被学校授予“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教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
王海兵教授和部分科研团队人员
十余年蛰伏钻研人本会计创新科研服务社会
王海兵教授是国内最早致力于人本会计研究的学者之一,在此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围绕人本财务会计、人本财务管理、人本内部控制等三个相关研究子方向,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人本会计是以人为根本为中心的会计,它将传统的物本会计,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管理发出的最强音就是——实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大环境的变化导致会计所关注的焦点也由物本会计逐渐向人本会计偏移。”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价值越来越大,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把人力资源投资作为费用支出,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使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失真。而人本会计则是把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环境资源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科学地核算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资产和应享有的权益,从而完善企业员工内部激励机制与动力机制。
“以人为本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念,要如何将他融入会计当中?这一度成为了我科研路上的一道门槛。”
人本会计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管理、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审计等。这要求科研工作者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和实践基础,王海兵坚信没有汲取,谈何创造?因此,2004年到2007年这期间,他一直反复思考与实践。最终,他调整战略的统筹方向,通过四年博士的学习和潜心研究,终于突破了这一瓶颈,将人本会计向人本财务和人本内控逐步扩宽深化,精耕细作,走出了一条特色科研之路。并且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王海兵登上《商业会计》封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如一日,王海兵像一个蛰伏的狙击手,一直在找准自己的目标,发起精准攻击。经过四年的闭关修炼,王海兵终于厚积薄发,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并奠定了他在人本会计研究领域的话语权——2011年博士毕业后在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并获得财政部优秀论文三等奖(国徽奖);2012年出版学术专著《人本财务研究》,主持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3年成为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担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副主任、重庆理工大学人本内控研究所所长;2015年晋升教授;2016年荣登《商业会计》人物封面,荣获“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称号,并担任中国资金管理智库协同创新单位首席专家。
王海兵教授在行业评审会上发言
王海兵教授做学术报告
但同时,王海兵教授也表示,人本会计尚属于比较年轻的领域,需要琢磨的细节还有很多,他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慢慢求索。目前,他又在筹划几个新的课题,包括“文化资源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非对称性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内控和审计”、“内部审计指数的开发和应用”等。
第一个课题关注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将组织文化这一特殊且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引入内部控制框架的研究,探讨文化对内控体系的作用机理和实施路径,为内部控制建设注入新动能。第二个课题主要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对称性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员工觉得我迟到了要被扣钱,加班却没有工资,这就是社会责任的不对称性。”王教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为我们说明。第三个课题关注当前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整合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新问题,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资合,更是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关系资本等的全方位融合与创新。第四个课题顺应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的大势,对于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和夯实组织治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海兵表示,这些课题所围绕的问题,都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所滋生出来的一些新问题和大趋势。基于人本发展思想和社会责任理念,将社会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专业优势相结合进行团队式研究,可以同时达到学术科研、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四重目的。
王海兵教授为企业做内控业务培训
学科交叉是创新的源泉跨界为自己找到新的通途
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只归结于智商因素,天资聪颖却始终碌碌无为的人有很多。对王海兵而言,自身的不懈努力、丰富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科研基础、学科交叉的优势、专注的能力、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成长的能力共同成就了他,而他也有很多学习经验与人分享。
“当你觉得在工作、学习、科研上遇到瓶颈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尝试跨界,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营养。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是超乎想象的,只要你想学,掌握了好的方法,不断的努力,我觉得最终都会抵达目的地。”
本科学习房地产专业,读研是会计专业,读博是财务管理,王海兵自身是一个很爱跨界的人,包括他正在研究的人本内控与审计,就是一个跨多个学科、涉及多个交叉研究领域的综合课题。因此对于很多研究生不知道如何寻找新课题的窘境,王海兵教授提议大家尝试了解一下其他领域的东西,学习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当你的知识面广了,相互一交叉,新的课题就涌现出来了。
“就拿我们重理工MBA来说吧,它本身就是一个跨界的平台。大家学习了管理学、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会计学、投融资等这么多领域的课程,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领域都精通,但是我认为肯定是有收获的。那么我们在锁定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深研,我相信你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的。
同时,我觉得大家应该珍惜这个平台,要知道担任MBA导师的,都是我们学校各个学科的佼佼者,担任校外导师的也是相应领域知名企业的管理精英。还有我们来自各个地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同学,这些都是珍贵的资源,同学们应该更主动一些,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发挥到极致。”
基于多年带学生的经验,王海兵教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多面的观察和分析。对于MBA的同学,他的总体评价是——实践经验丰富,课下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他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几点意见。
“根据我们老师之间的交流,我们一致觉得MBA的课堂氛围比一些本科课堂要活跃很多,低头族很少啊,大家都非常珍惜课堂时间,互动也很积极。但是课堂之下却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课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我认为应该引起重视。我们的每一门课程的体量都不大,而且很多都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解读,对一些基础理论,建议同学们在课下也要多学习和充实。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摆脱现有经验的禁锢。实践经验虽然是支撑,有时候也会让我们一叶障目。很多人对于新的东西会产生本能的抵触,这个时候我建议首先要跳出原来的圈子,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拘泥于细节就看不到大局,拘泥于静态的就看不到动态,拘泥于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作者有话说:
“以人为本”即是王海兵平日里的生活态度,也是他科研的主题,不管是精神世界的充实、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他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着深度的研究与实践,于是他也将他的理念传递给别人,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