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日月梭七秩 锦绣绘新篇——庆祝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记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2021-10-22 17:16 浏览量: 1712

日月梭七秩 锦绣绘新篇

——庆祝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记

巍巍学府,国之上庠。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在东华大学建设发展的图卷上,写满了初心不渝、教育报国的奋进故事。

▲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成立,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

▲1960年华东纺织工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8年,中国纺织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7年,东华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探本溯源,循道致远。东华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划归教育部,同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70年沧桑巨变,东华大学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传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校训,“应国家需求而建立、应国家需求而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多学科、高水平大学,在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进程中留下一串串专属于东华人的奋进印记。

新学府,应运而生担重任。这是一所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建立和发展的高等学府。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工业凋敝不堪,恢复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新中国成立后,加快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纺织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而旧纺织教育无法负此重任。百废待举之际,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为解决人民“穿的暖、穿的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主动选择。不论哪个时代,东华大学都在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中,聚焦国家、地方和行业需求,不断提升、不断发展。建校以来,东华大学共向社会输送26万余毕业生。自1985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近50项。

▲碳纤维科研团队开展研究

1954年,为国家建设需要,东华大学着力推进新专业建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为纤维工业转型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撑。1959年,东华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设有纺织材料、化学纤维等4个专业,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高校、科研院所、行政机关、大型工厂企业的骨干力量。1978年以来,东华大学主动承担了国家下达的关于“高速纺”的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纺织机械重大装备国产化的道路。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推广,促进了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空心纤维透析器小型人工肾、水溶性几丁糖医用制品、微创伤介入医疗中空纤维管制备关键技术、系列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及制品等,一项项造福百姓健康的“接地气”成果,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东华方案。“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等,打通了产业循环经济之路。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卓越人才和科学知识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一方面,东华大学将坚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跨前一步推进“五育并举”,让体育、美育、劳育“重起来”,不断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品格、知识、能力的全面成长,造就大批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东华大学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纺织、材料、设计等优势学科的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实现极端环境下纤维等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在基础科学问题上“从0到1”的重大突破,力争在时尚与传播、时尚供应链管理、工业与产品设计等领域取得系列交叉成果,彰显东华贡献。

新步伐,翻山越岭著华章。这是一所锚定“小目标”,就有“大作为”的大学。

建校70年来,东华大学以高等教育“国家队”、科技创新“登山队”、服务社会“先锋队”的姿态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华大学及时抓住改革发展、布局结构调整、“211工程”、“双一流”建设等机遇,更新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加快建设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年,学校提出“研究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的观念,5年后《东华大学章程》颁布,学校依法治校开启了新历程。伴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东华大学答好拓展办学空间的“必答题”,占地近1500亩的松江校区2006年底全面建成,校舍总建筑面积由新世纪初的34万平方米增至83万余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近年来,无毒轻质内层防护材料、舱外航天服实验用暖体假人系统、宇航员尿收集装置、舱外航天服防护外层材料、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航天员服装研发及设计等,一批“顶天立地”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助力中国“航天梦”。从成功研制出“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到联合企业攻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制备先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再到打造纺织机械“特种兵”助力“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东华成果一次次用智力之笔服务国家战略。

▲东华大学联合其他18国共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

自1984年首次举办中美纺织教育学术研讨会以来,东华大学成功举办国际纺织学会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等一系列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全球19国33所纺织特色高校,建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打造全球纺织教育共同体;先后与世界160余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院校之一……学术话语权、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

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三位一体目标的叠加,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

▲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

新征程已然开启,找准定位、目标至关重要,在2021年——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全体东华人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共同擘画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高水平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科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领域教育科研的中心,材料、设计等领域教育科研的重镇,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到2035年,学科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壮大,纺织、材料、设计等3-5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或行列,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社会声誉及主要办学指标持续攀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

蓝图已经绘就,一代代东华人必将锚定目标不放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继续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谱写新的华章。

新时代,砥砺奋进绘新篇。这是一所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的大学。

七秩光阴,初心不忘、使命牢记!

▲学校服务进博会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东华大学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理念与实践创新,“云”上聚力,筑牢网络思政新阵地;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创品牌、丰载体、厚内涵”,打造学科特色、校史底蕴兼具的“知史爱国、知史爱校”文化氛围,教育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文明之光照耀校园,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面对“双一流”建设新机遇,东华大学立足国内外高等教育形势,深挖学科建设这座富矿,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分三个层次重点发展优势提升学科、高原培育学科、战略发展学科,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等7个学科领域入围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世界前1%……。同时,加强多领域的学科交叉,在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产业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围绕智慧纺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环境与健康、智能制造、智能可穿戴、时尚创意等主题,前瞻性布局若干学科交叉方向和领域,助力国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学科和研究实力进一步显著增强。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国家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在“用”上狠下功夫,解决实际需求和行业痛点,服务国家战略才更有意义。东华大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锚定主攻发力方向,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创新性建设“纺织科创中心”“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与上海市经信委、长宁区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与上海市松江区共建G60科创走廊……校地、校企合作同心圆不断扩大,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持续提升,东华大学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七秩奋进,筚路蓝缕,使命光荣,成就荣光!

▲松江校区鸟瞰图

▲延安路校区鸟瞰图

从百亩校园、简室几间,到千亩沃土、大师大楼;从培养纺织工业人才,到勇攀世界科研高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多改变,只为东华人心中那份“不变”——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勇担大学之责任,贡献教育之力量。穿过七秩期待,知往鉴今,以启未来。东华大学踏着强国有我的自信步伐,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来源:解放日报

—▼—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