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MBA20周年】光荣与梦想系列报道一:我与MBA的两次历史转身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017-11-14 00:00 浏览量: 2914

90年代初,当MBA教育刚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时,我院的MBA教育发展也历经曲折……“从理论转向实践、从本土到国际,MBA发展的20年,也是我进步的20年。”钱世超老师“以身试法”,亲历坎坷,铭记荣光。

第一次转身:从“学术高地”转向“实战互动”

1985年7月,钱世超老师进入华理管理工程系工作,那时的商院前身仅有老师十余人、办公室七八间。“那个年代,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的现象,在企业里,很多处于管理岗位上的人实际上不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他们拥有的是其他学科如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他们亟待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提升。基于社会的需求,培养企业在职管理人员就成为当时管理工程系的重要工作。92年左右,引入国际成熟培养方法成为各大院校管理专业的呼声,MBA培养模式开始在部分院校管理专业试点。虽然MBA是个舶来品,但是它强调将专业背景出身的人培养成真正的管理者,这真正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华理MBA在时代的洪流里,氤氲着。

1997年,华理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MBA培养试点院校,1998年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那一年有160余位学生报考了华理商学院,最终录取了约30多位学生,对第一届的学生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在课堂里,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我都能脱口而出。”回忆起首届学生,钱老师的眼神总是迸发着回忆的喜悦和光芒,“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成功,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然而伴随着MBA教学工作的开展,钱世超老师很快便发现办MBA比办普研教育难,一缺办学经验、二缺师资、三缺资金,这三缺使得MBA在华理的发展步履维艰。

“那时我们很多老师都不适应给MBA学生上课,老师们长期在学术领域做研究,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恰恰和MBA学生的需求不相吻合,MBA的学生有想法、重企业实践、实操效果,于是,学生们就质疑,质疑老师的上课能力,要老师下课。”2000年开始,钱世超老师开始担任商学院的常务院长,这件事,常常使他心乱如麻,头大犯难,“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去旁听课程,看看到底出了啥问题,回来再去找任课老师谈,请他们根据学生需求改进,改进不了的,学生又闹得厉害的,只好叫他们下课。”

就是这么难,在MBA教学上先天不足,只好后天来补,钱世超老师发现,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更对MBA学生的口味,“他们不像本科生、也不是普研,他们不是一张白纸,相反的,他们有很多想法,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和我来来回回互动探讨整节课,这种开放式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是MBA的学生迫使我转变、进而掌握的。”

很快地,钱世超老师课程小组的几位老师闻风而来,效法他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法,“这期间,我们还经历了粉笔和PPT的几度转变,教学初期条件有限,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根粉笔走天下,洋洋洒洒就是一节课,再后来,有了多媒体设备,我还亲自去学习,培训了我们的老师制作PPT使用多媒体,发展到今天,又有了回归粉笔时代的苗头,为啥?因为我们发现PPT局限思维,照本宣科的教学师生都疲软,粉笔更能激发思维,课堂的互动、交流也更加活泛。”

从学术高地到实战互动,钱世超老师和华理MBA,经历了第一次历史的转身,自此,再无“唏嘘下课党”,自此,奠基“学生本位观”。

第二次转身:从“土生土长”转向“国际接轨”

MBA教育发展伊始,一直是“土生土长”的思路,“我们用自己的老师、在自己的地方、培养自己的学生。但是MBA终究是个舶来品,舶来了名头,却没舶来内核,这也是我们发展处处掣肘的原因之一。”

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华理MBA的发展也在这一年进入了新纪元。钱世超老师开始洽谈国际联合办学,“谈了不下三十家海外高校,这里面困难重重,教育是带有一定主权特性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各国的学校都需要符合本国的法律法规。所以在洽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国别上的隔阂和矛盾多如牛毛。”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大学是这其中唯一一所洽谈成功的,我记得我和对方代表在酒店一人一杯咖啡,就这样聊,聊了很久,才找到这么唯一一所在关键问题上有协商可能的海外高校。”同年,我校与堪培拉大学正式合作开办MBA教育项目并正式招生,第一年就招了四十余人。

“当时中澳MBA项目的12门课程,采用6门澳方授课,6门中方授课的方式,打开了我们联合办学培养的第一步,也为我们汲取国际先进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平台,这是我们探索MBA国际化内核的第一步。”

从土生土长到国际接轨,钱世超老师和华理MBA经历了第二次历史的转身,自此,华理MBA“皮相内涵君皆有”。

后记:

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几个二十年,

华理MBA的一生,还会有无数个二十年;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为华理MBA默默奉献的老师!

文/丁婉星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