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造生命共同体 追求内外在驱动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017-08-24 00:00 浏览量: 2977

央广网北京8月24日消息《对话商学院》,通过零距离接触商学院负责人,为考生详解招生政策、报考流程、考试信息、录取规则、课程设置等,帮助广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学院。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阎海峰做客央广直播间,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宝东的独家专访。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3个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院长(图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宝东(图右)

基于区位优势和母体优势发挥自身特色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你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来自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我还是那个小东,今天我们继续对话商学院系列,今天我们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院长,他是谁?先来请他和大家打个招呼,做个自我介绍先。

阎海峰: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院长阎海峰。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空中相会。

主持人:我们也特别荣幸能够在这里听到阎院长跟我们分享关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内容,还有很多关于商学院教授的,课堂上听到或者听不到的内容。

阎院长您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多久了?

阎海峰:如果从最早的工作算起的话,我大学本科1991年毕业就开始了,二十多年了。

主持人:一直都在华东理工大学从事教育的相关工作?

阎海峰:是,很久,所以我对这个学校非常的了解。

主持人:能不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

阎海峰:好的,首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它在上海的徐汇区,这是一个。第二个,它的前身叫华东化工学院,听这个名字你也知道,它是一所以化学工程相关学科为主,发展起来的一所理工科大学,所以这个大学是在1952年建立的,我们的第一任的校长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当时是叫院长,印象中他的聘书是毛泽东主席签发的,周恩来总理颁的,所以它是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所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就是在这样一所理工科的大学建立的商学院。

主持人:阎院长,您当时是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然后留校吗?

阎海峰:对,我是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所以你们可能也猜的到,因为中国的商学教育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如果不算49年之前老的学校,基本上都是80年代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这种经营管理人才,或者我们统称叫商科人才的巨量需求发展起来了。我在这之前读的是工科。

主持人:您早年间为什么会选择到华东理工大学学这样的一个专业?

阎海峰:这个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个人化的问题,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华东理工大学改革风起云涌,对学生非常好,有集体公寓,还有一个原因,它是极少数在本科二年级招收管理专业学生的学校。

主持人:特别是在管理类的这个学科当中,特别强调一个逻辑能力,也特别强调一个摆人头的能力。

阎海峰:对。

主持人:所以这个可能和工科的很多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大家能有这样一位好院长,我们先羡慕一下。

说到这,当时在您毕业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应该说很多地方都会需要很多人才,您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华东理工大学,当时华东理工大学是什么样的原因把您吸引下来的?

阎海峰:这个也是非常个人的问题。当年华东理工大学的改革全国闻名,我也喜欢在高校工作,有感情。还有一个很好笑的原因,上海户口当时很稀缺。

主持人:作为当时来讲,像您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学校也希望您能留下,并且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内地大概在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商学院的教学、教育,我们华东理工大学的商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您又是什么时候加入其中的?

阎海峰:商学院在华东理工大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学院建制的机构,1990年成立的。大家知道在这之前,中国的大学是没有学院的,都是叫系,后来随着大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了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83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

主持人:应该说90年这也算是咱们中国内地的第一批商学院之一。

阎海峰: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历史跟国内大多数学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都是差不多时候成立的。

主持人:而且商学院的诞生本身和人类社会的这一次文明变革应该有着莫大的关系。像最早资本论开始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解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的一些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商学院的诞生也是得益于在上世纪大概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全球的这样一个经济变化,最早好像是在哈佛大学首先推出的这样一个商学院教育。

而在亚洲范围内是我们的香港地区最先推出的,大概是六几年的时候,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随着咱们中国内地的发展,商学院也是孕育而生,所以这也是对于现在的很多经济现象,包括经济规律的一个算是新的弄潮儿,我个人是这么理解,但是阎老师您可以帮我把把关。

阎海峰:非常好,小东对整个商学的,特别是商学教育的发展非常了解,做了很多的功课,说的非常对。国内也是这样一个情况,像您刚才提到,商学教育的最重要标志是MBA教育,以哈佛商学院代表的,它是1908年,到现在100多年了,像我们的话,时间短很多。

主持人:我们说每一所商学院,尤其是内地商学院的发展来讲,它都会有各自的特色,您觉得作为我们华东理工大学来讲,我们的商学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阎海峰:首先我想简单说一下中国的商学院的背景,因为商学院本身以及商学教育是西方开始的,很多的知识体系也是来自于西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这么一个现实的需求,中国的学校是作为追随者和学习者在做这个事。如果从80年代算到现在,有30多年了,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在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应该是什么特色,我们基于两点考虑来发展和形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特色。

第一,华东理工大学的商学院是一个位于中国最大的、最国际化的商业城市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商学院,它应该有一些特征,体现它所在城市的区位特征,应该有别于,内地一些高校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点。

第二,华东理工大学的商学院是在华东理工大学这样一个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理工科大学里面的一个商学院,因此,它又应该有别于一般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财经类高校,甚至也应该有别于一些有其他不同的行业背景,比如说交通、航天等等的这样一些理工科高校里的商学院。

主持人:在您提到的这些特点当中,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包括在您到访节目之前一直在做功课,对于像管理方面,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整个学科建设的方面,特别是管理,华东理工大学似乎和咱们内地一些著名高校的商学院比较,应该是各有千秋感觉,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阎海峰: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要做全国、乃至全球商学院拼版中的一块,而不是浪花中的一朵,所以我们坚持探索发展自己的特色,比如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等优势学科,及其所在行业的影响力,做出我们的特色,为行业和企业的新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多方面甄选学校理性选择专业

主持人:阎院长,刚才我们和大家简单的聊了一下,关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历史,同时也聊了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些商学院的特色,其实随着麦克罗汉当年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到现在来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商学院的这种进步,如果用时尚一点的词来讲,迭代,也是日新月异,随着这样的交流增多,随着这样信息爆炸性的传播,您觉得这些年,特别是今天,和之前在90年刚建院的时候,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最大的差别在哪?最大的进步在哪?

阎海峰:我觉得最大的进步,一个就是我们的国际化水平,我们的国际化视野。我可以说,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是放在全球商学院的坐标里面对标的,我们非常了解全球商学院的发展状况,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大的差别。

主持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对于内地,还是对于全世界,这个商学院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排行榜的出现,比如说现在华东理工大学这样的一个排名,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全球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这样一个变化,包括排行榜也会根据各自排行榜的条件进行筛查,你怎么看待这个排行榜和教学质量间的关系?

阎海峰:一个严肃的排行榜,是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但是要看是什么排行榜,我们的听众朋友,如果你要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包括你要选学校的时候就要仔细看这个,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比如说ESI的指标,这个当然不是商学院的指标,它是一个偏理工科的指标,就是所谓的基础科学指数,它主要是看科学研究。很多的排行榜跟科学研究有关的,如果对学生选择学校来说,我认为你最要看中的是教学类的排行榜。

总之一句话,要看是什么排名,而且不能光看排名。

主持人:沿着您刚才的这段介绍,我个人理解有这样两点,第一就是各位在选择商学院报考的时候,更重要看专业,看专业的教学质量怎么样,特别是对于很多排行榜也存在很多的误导,比如说我们都看综艺节目,有一些综艺节目的歌手往往在唱歌的时候他更加会关注技巧,更加会关注现场的氛围,甚至更加会关注他跟现场观众、现场评委之间的互动,这个在投票的时候往往更能吸引人气,但是有的音乐上可能也是非常好听的,只是这个时候,往往在相比较之下,可能更会与观众获得交流的这样的歌手,他在拿奖上更在行,这是第一。

第二,在一些专业的学习上,很多时候一方面你要考虑你所在的城市,就是商学院所在的城市,这个氛围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如何能将学术与实践紧密的连接,包括让个人能够实现,不仅能有增长,而且要关注它的增长率这样的一个变化,往往更能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阎海峰:对,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个讲法,这个很相似,每个行当都一样。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因为选择一个学校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在职的,要读专业学位,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主持人:比如说像MBA和EMBA的学位。

阎海峰:对,它的学费也比较高,理性很重要,而不是只是看学校的名字,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另外学校所在的区位也很重要,职业发展也很重要。

主持人:是,尤其是学术怎么样能够连接实践,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阎海峰:这点上,理工科类的大学和综合类的大学,偏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校不太一样一点,相对来说理工科类的更偏向于务实一些,各有优劣。

打造生命共同体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成长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学生也会好奇,包括前段时候在做直播节目的时候,也有听众问,为什么前几年MBA和EMBA的这个热度火了一阵之后就弱下去了,这几年为什么MBA和EMBA又被大家开始关注了,而且有越来越多,大概毕业刚三年,或者五年左右的同学,反而又投身到这些相关的学位的学习当中,而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体,他们这个年轻人,包括说学习MBA人的年龄段大概在40岁上下,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差异?

阎海峰:首先,有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整体上,在中国,与现实的需求相比,MBA这样的专业学位的教育发展的不够强,还有很大的空间,即使是从培养规模上来讲。比如说美国,美国的人口没有我们多,它的规模要比中国大的多,中国每年大概有3万多一点,相差很大,但是美国有相当一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去学习,我们希望中国商学院将来能够走到这一天。这个变化我觉得是正常的,是现实需求的原因。

在国内,报考MBA的年龄要求就是大学毕业工作满三年,或者大专毕业工作满五年就有机会了,但是你刚才讲到说在发达国家平均年龄要高一些,这个我不知道是调查数据的结果,还是听友提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个情况,我看到的,比如说在美国,本科毕业不需要工作经验,也可以读MBA。它的EMBA是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但是其实反而中国对工作经验有严格的要求。

主持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高校,对于这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阎海峰:现在总体上是比较年轻化的,我看国外的学生年纪也都不是太大。

主持人:说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家报名的年龄趋势,您结合我们现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商学院的学生的情况,以及您日常了解的情况,现在大概是什么样的学生来报考我们的相关的学科,您觉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我们这样的学科?

阎海峰:首先华东理工大学大部分专业学位项目都有。MBA、EMBA、MPAcc,就是所谓的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当然还有MEM,就是工程管理硕士。我们还有金融硕士。报考者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我们尤其欢迎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

主持人:大家更倾向于通过这些来掌握一项相关的管理技能?

阎海峰:对,这个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因为企业确实需要内行的、懂管理的人。我到今天为止越来越觉得管理是一个专业,确实不是说工作多少年拔上来就能当经理,它是有专门的学问在里头的,虽然这个学问是社会科学的学问,是偏于实践的学问,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但它是社会知识,也有它的内在逻辑的,是需要专门学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我观察下来,第一,确实整体上在全中国都是一样,他的年龄肯定是越来越低的,现在90后也出现了,最大的90后也不小了,今年27周岁了,他21、22岁大学毕业,25、26岁就报考了,这样的人有一些,还有一个原因,可能跟职场竞争、压力加大有关,对学位要求高了,因为现在硕士多,这也是一个原因,不纯粹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有些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也无可厚非。

另外一个,能够尽早的融入进来的,也能够认识很多的朋友、同学,这个社会网络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商学院跟学生讲的时候,我们概括为打造三个平台,一个叫专业知识平台,一个是叫管理经验平台,一个叫社会网络构建的平台。专业知识的平台我们指的是发展出来现代的新知识,这个主要是在课堂中,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个管理经验的平台有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我们邀请企业界的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我们每周都有讲座,有一些课是跟相关的业界人士合开的,把这些鲜活的经验带进来,这个是书本之外的东西,但是学生是非常需要的。

这个网络平台,因为它需要社会支持,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有这样一些同学还是很重要的,相互扶持发展。那么在这一点上,我在上海这个地方感受更深,我相信这个跟北京有相似之处,北京大量都是北漂,上海叫什么漂,就是它有大量从外地来上海的人,有的人就是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或者大学毕业来到这了,或者大学毕业找工作找到这了,或者在别的地方过来,他们都是一个一个单个的个体,如果他要生存的好,发展的好,需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足够的社会网络支持。我知道很多在上海打拼的人因为进入到商学院这样一个平台,人生因此发生了改变。

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爱人,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同学朋友,就是自然会成为同学朋友,同学之间的情谊是无价的,这种支持对一个人在一个陌生城市的职业发展,甚至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的价值观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就叫“生命共同体”,我们视我们的学生、校友和关心支持我们利益相关者,是生命共同体的一员,我们愿意与他们共同分享我们能够做的,和他们共同成长。

主持人:其实刚才在听您讲述的时候,脑海当中突然浮现出弗洛伊德的关于心理学理论的东西,自我、本我、超我。

相信很多在听节目的听众朋友也会对报考商学院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印象当中,您在一次演讲上特别提到了“传承”两个字,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商学院教育的重要性,您今天既然都亲临现场了,这两个字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阎海峰:商学教育和商学院是一个舶来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认为它其实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样有组织的工业生产呼唤出现的这样一种商业文明和商业知识,在这点上,首先作为学习者,作为后来者,我们需要传承人类在整个的商业文明活动当中,发展出来的最宝贵的这样一个成果,这是一。

第二个,不仅仅传承知识,还传承通过商业创造价值,使人类能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的这样一种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反过来,简单的或者把它理解为从事商业就是赚钱。要有价值引导,有价值引导的赚钱才是有意义的,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真正你的价值先创造了之后,你的精神内核先是饱满的,随之而来所谓的金钱、所谓的富有没有办法冲淡这种快乐,当你的目标都设定在我要赚钱的时候,你一旦达到这个目标,你的精神内核是偏空的,你会发现我的人怎么一下子找不到了方向和目标。这个基础之上更为关键的是怎样管理自己。

阎海峰:对,这个说的非常好,我认为这个也是学习管理学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所在,同样的人在商学院学习,如果真能认识到这一点,他将获得更多,最终你会看到还在于你的自我管理,包括刚才说到的,追求金钱获得的价值感,那是外在的,人真正的价值是你内心的追求,内在的价值的驱动。不然的话,如果追求到了,你会发现,一切外在的驱动力量都没有真正的力量,最终还是内在的力量。我们来商学院读书,主要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不能改变我们自己,而是读了以后,越来越发现我的同事、我的上司是多么的愚蠢,认为他们需要被改变,这个事情就坏了。

主持人:我们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看,比如说真的发现所谓的领导有这种情况的话,那怎么处置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是相安无事,还是说你能和领导去更好的沟通,还是说你能反过来用一种方式加引号的“管理”领导,这种可能更多是管理学当中的精髓吧?

阎海峰:这个要个人去体会,我们有课程,在管理学科里面有很多与人相关的课程,因为很重要的核心是管理人。商学院可以教你一些与人际交往,或者社会技能有关的知识。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还是自我的改变,要相信一点,不要要求别人去改变,你变了,你跟别人互动的模式就会变。

对于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有力量、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自己掌握对自我的管理和改变。很多人对自己是毫无管理能力,却想着把别人管好,这个是不可能的。只要把自己的这部分管理解决了,环境跟你互动的人他的模式会变化,对这点一定要坚信不移。

另外,这也是唯一的道路,我们唯一的作品就是我们自己,如果这个作品忘记了,把这块忘记了,眼睛盯着别人。假定我们自己是一个雕塑家,我手头最好的雕塑材料是我自己,而不是拿着刀眼瞅着别人,这就是失败的,所以首先做事情理念要正确。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