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Panel对话2:商学与人工智能:未来的融合与挑战

MBAChina
2023-12-15 18:57 浏览量: 2804

12月11日,由MBAChina和经理人杂志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盛典涵盖主题分享、论坛对话、颁奖典礼等环节,来自全国的二百余名教育界领导、专家学者、商科院校代表、行业领军人物、专业研究机构和知名教育媒体现场参会,共同探讨中国商科教育未来发展、分享最新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商科教育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数万名在线观众共同见证年度荣耀时刻!

Panel对话2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姚海林主持,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郑文全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王海芳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围绕“商学与人工智能:未来的融合与挑战”展开精彩分享。

【Panel对话2 商学与人工智能:未来的融合与挑战】

话题一: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姚海林:

我们今天大会的主题、都是跟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从1997年“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开始,我们就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到后面,Alpha 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我们都一直以为人工智能是不是就只会下棋?直到2023年我们终于迎来了人工智能的大爆发的一年,先有ChatGPT,这两天又放出来了谷歌的系统,确实非常的震撼。人工智能对我们整个工商管理的逻辑和实践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冲击,所以我们今天也是邀请到了中国顶尖的管理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我们工商管理教育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冲击和改变。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我们人类的决策?前面的叶院长,白院长都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了,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人工智能和人类决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商学院的教育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和职业技能的需求有哪些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郑文全:

人工智能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人类社会除了技术还有很多非技术的东西,所以人工智能出来了过后,它对于管理的贡献是把几乎所有能够程序化的东西都程序化,并且进一步提高效率。但是,我觉得人类社会有太多的东西是非结构化的,特别是我们的环境是多变的,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这些东西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可以去发现的。对于已有的需求,人工智能可能给出非常大数据、高效率的答案,但是对于人未来的需求,对于新的产业模式,技术本身解决不了,必须要靠管理来解决。

所以我觉得,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在一部分程序化的工作被取代的同时,其实创造了更多非结构化的工作。因为有了技术,我们对一些非结构化的工作,新的产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可能要求的会更多一些,所以我认为任何一次技术的变革,在程序化以外的东西时,其实创造了更多管理的蓝色的海洋。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 王海芳:

在今天的会上,我们听到了永贵校长、叶院长、白院长的主题报告,其中包括全球化这个主题对商科教育的挑战。所以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前面的一些专家给我们了很好的答案。有哪些还需要去补充,我认为是这样的,商学院在国际上成立200多年以来,中国的 MBA教育30多年以来,其实我们商学院的发展主题就是探索、变革,主题是和当前的社会发展是直接契合的。我们多次在讨论人工智能对我们商科教育的变化是,其实已经有很多答案。比方说永贵校长说到的把商学院建在产业里,叶院长讲到了5个懂,还有我们白院长讲的幸福的商学院创造等。我想人工智能对商学院的挑战,其实是商学院怎么样去培养社会需要的,或者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

我想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今天我们的专家,我们的学者讨论的理念重构。面临挑战,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念重构,我们的方向走到哪里去,我们该怎么去做。

第二个,就是我们各个高校在制度层面的探索。刚才我也听到了中山大学谈到了,我们怎么去有组织的教学、有组织的科研等等,通过我们的制度化建设和设计,我们的交流非常有益,我们也可以回去实践这些探索。

我想补充的第三点,所有的任务变革到最后,无论是老师的变革,无论是有组织的科研好,有组织的设计,还是理念的更新,其实最硬的骨头就是我们商学院的老师们,这些师资。我们商学院的师资可能大多数都是在象牙塔,都是高校到高校,我们如何去应对理念的实践,以及各高校的探索。我觉得可能是我们需要去啃的硬骨头。

刚才的对话环节在国际化的探讨中也讲到了我们老师该怎么去提升,其实这是可能我们各商学院面临的,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近些年,无论是MBA教师,还是我们各个高校都组织了不同的探讨。我们在理念层面、在实践的探索层面,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设计,就是最后一公里了,老师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怎么样去落地,让商学院能够培养出说祖国需要的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肖延高:

我一直觉得电子科大的经管学院老师一定要多读书,尤其多读技术类的书。所以我从信息论开始读,结果没想到三年疫情过后的今天用上了。今年我开了很多会,国际、国内的商科教育的会,其实归结起来两个关键词。第一,AI,第二,学科交叉。其实我想说的人工智能它本来就是学科交叉,这是它恐怖之处,它是算法、计算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哲学等交叉学科。所以为了这个问题,我简单的报告一下。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个技术,它属于新兴技术,它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包含它的技术不确定性、管理的不确定,乃至于制度的不确定性,而且它会颠覆一些老的行业,形成新的行业。

我发现人工智能其实发端于信息技术,但是它不止于信息技术,简单说信息技术有三大,围绕信息化的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获得产生了三大关键技术,一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计算机,第二个就是无线通信,第三个是互联网。

我想说的是,以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叠加了新一代的传感技术、新一代的物联网技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它将会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的方式,社会治理的模式,乃至于我们学习和思维的方式,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的,由此给我们商科教育带来的这种冲击。而且我看到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的一些“破坏者”,我是打引号的破坏者的意思。

请问各位商科教育我们怎么办?但是无论如何说,我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人工智能是人造物。人造物,它应该为人所用。不过人造物为我所用的时候,它的潜入度和人造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它的周期,乃至于代价不同的,关于潜入度,我简单说一下潜入度的问题,我们最早的工具其实是我们人手的延伸,乃至于让我们活动的半径更大等等。人工智能带来的我觉得绝不仅如此,它触及到我们脑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现在感到有压力的地方。第二,关于人造物和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个问题。其实你会看到它带来的冲击在于我们现在对它的代价,对怎么样跟它和谐共生的周期不确定的,恐怕这是我们商科教育必须要面对的话题,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 骆欣庆:

我先做一个统计,在座的各位院长们,实际用人工智能做过PPT,培养过学生,或者说是做过相关的文献搜索的,请您举一下手,有多少人?实际上寥寥无几。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当我们都在谈用人工智能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实际的用ChatGPT4。所以说,人工智能和商学实际上是有很多的路要走的。我个人观点,我认为有三个步骤要走。

第一个步骤叫点解决方案,所谓点解决方案就是我个人使用人工智能来帮我做个PPT,帮我查个文件,帮我识别一个图片等等。我们现在很多的人工智能的操作层面都是个人的应用层面,这是点解决方案。但是实际上我们商学院要关注的是后边两个维度。

第二个方面叫应用解决方案,什么叫应用解决方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电力的应用的时候,在电应用之前是蒸汽,蒸汽应用的时候,因为蒸汽它只有一个动力,所以说所有的机器必须放到蒸汽机的旁边,一旦开动所有的机器必须全部开动,但是有了电以后,每一个机器可以独立开动,我可以让有些机器不开动,一些机器开动,这个时候管理的逻辑就发生了变化。我现在需要对这些机器进行变革,不能让它联动了,每一个机器变成独立电源,独立动力的时候,这个就叫做应用解决方案。所以说未来人工智能的第二个维度,它会形成一些对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分解,它一定和现在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二个维度,应用层面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商学真正应该关注的最核心的是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所谓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就是他根本的玩法完全不一样了。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淘宝上买东西,你去看字节跳动的头条,它一定会向你推荐相应的信息,但这个推荐信息实际上是一个点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它就可以产生应用性解决方案。应用性解决方案的时候,我知道你喜欢哪些东西,因为我有人工智能,有足够大的数据,我可以主动的把相应的东西在你没买的时候送到你家里了。以前是你付钱买东西,现在我知道你喜欢的东西,把东西放到你家里,你挑一挑哪些东西你要,哪个东西你不要,这样商场的逻辑就被彻底颠覆了,人工智能会产生这种影响,它是商业真正的场景的变化。

我们现在想的是人工智能+,但是我们可能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系统逻辑。如果说你有些东西不要,要退回去,现在为什么没有产生这种?我们知道是退货太麻烦了,退货的时候你还要检查,如果将来我要有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时候,我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可以直接全部完成退货,我的商业的底层逻辑就变化了。所以说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在谈商学和人工智能的时候,都在谈点,应用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真正带来的变化应该是在应用解决方案和系统解决方案层面。

但是系统解决方案就是完全颠覆我们现在的管理逻辑,如果机器全部分散了,成了流水线了,在蒸汽机时代是没有流水线概念的,如果有了流水线了,是不是流水线的所有的组织架构,所有的管理逻辑全部变化了呢?这是我们商学现在要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不是点的,而是在应用,甚至是系统层面的,这是我的观点。

话题二: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 姚海林:

刚才几位嘉宾都已经对人工智能给我们商学教育带来的这些冲击做了深入的分析了。作为商学院,其实我们MBA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我们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之类的结构在做 MBA的教育。现在在数字驱动的新的商业环境中,刚才嘉宾们用到了很多次颠覆性的词,会不会颠覆我们固有的这种培养的方案呢?比如说像一些课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编程能力,这些是否应该纳入到我们商科教育的成为一些新的教学的核心呢?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郑文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改变我们商业教育的模式?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它肯定会不断的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的运作方式,、商学院的运作方式。比如说更多的技术使用进来,让我们的老师更加的具有人工智能这方面的能力,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也会改变,但是我觉得它不会改变管理的本质。因为我们知道,经营是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管理是在价格既定了过后,我们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新的技术出现了,它可能会改变一些生产要素的这种价格,它的组织方式,但是背后如何去对这些技术,以及学生,以及老师他们之间的这种组合方式,我觉得这是管理,无论是在工业时代管理,还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都要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第一个层面,它可能会改变商学院的一些运作模式,但它不会改变管理的本质。我们再进一步去说,管理里面核心的一点是创新。刚才我们讨论到了人工智能,从大模型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看到有基础大模型,有这种产业级的模型,有更加具体应用层面这样的一些模型。这些模型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它会越来越变的可操作更简单。就像我们在工业时代,企业的整个运作的过程,我们最后会把它变成标准化的机器,在机器的基础上,我们来把它变成模块化,变得更容易操作。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我觉得这些模型它必须要变得越来越简单,为人所用。

技术其实并不重要,技术如何应用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创新技术的应用方式,这是管理的内核。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在补了技术这门课的情况下,我们在管理的基础上最多加人工智能,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那套思维的逻辑方法,我觉得技术本身 我们可以不特别care,因为技术最后发展的方式就是必须要应用到人社会生活当中,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它必须很简单,便于运用。所以重要的是背后思维,不是技术本身。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是我们管理特别要care的东西。还有一个,我觉得在管理的内容里面,除了要加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东西,可能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加更多人文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觉得这背后的学理分析可以去追溯到主体性的概念,这是认识发生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我们人类是如何去认识外部世界的,其实是靠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的。我们认识到外部世界,有了感受,这种感受,我们把它变成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出来过后跟别人形成共识,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再经过可重复、可检验的标准,最后变成科学,请记住这时候没有完,科学到技术中间还有很长的鸿沟要走。

刚才在前面叶强教授讲,一个技术最后到应用中间要经过魔鬼谷、死亡海等等,从技术再到应用,这中间又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回过头来说,科学实际上我们从认识发生论的角度上去讲,科学相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体验直觉来说其实是很小的范围,为什么?我们每天通过感官,有无穷多的感受,这无穷多的感受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表达出来,很少的一部分表达出来的东西才能形成共识,形成共识了过后,才可能形成科学,科学过后才有很小的一部分变成技术。所以说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虽然影响很大,但占比不是很大。人本身成为人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感受,所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把很多东西都程序化了过后,更进一步的使得我们商学要逼近每个人的感受,每个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在加技术的时候可能要加更多的人文的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可能要去学文史哲,我们要去学心理学,学很多体验学的东西。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 王海芳:

我同意郑院长的核心观点,我们商学院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其实我们的管理就更重要了,它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商学院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三大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我们今天下午很多的专家在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商学院在更好的进行培养人才的时候,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比方说我们应对人工智能,我们往产业中去,以及和企业去联合,这些都是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

接下来就是课程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刚才郑院长也谈的比较多,更好的去加入到人工智能的课程,大数据的课程,当然综合类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也补充一点,我们说人工智能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刚才主持人说,我们以前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等,这些岗位可能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因为人工智能可能替换掉了一些基本的,或者一些基础的功能,比方说人力资源,或者我们来写编程,或者是甚至于去当老师,对我们来讲我们的余地在哪里呢?刚才白院长也提到了,我特别赞成,更多的要去塑造价值观,这个是人工智能没法去替代的。当然能力方面刚才也可以通过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去提升我们的能力,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

在价值观这个方面,人工智能是很难去替代的,如何在我们的课程中强化我们的主导的价值观,比方说我们都有一种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替我们去做决策?有这样一个恐慌,但是我认为人类是依赖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去做决策,我们不可能想象让人工智能来去做一个相对理性的决策。

举一个例子,刚才我们有些专家的报告上也讲到了,我们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产业振兴的目标等等,我以全国的脱贫攻坚来去举例子。我来自于新疆,有2000多万人口,是祖国的1/6,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多年来其实相对来讲资源比较匮乏,先天的条件不是太好,发展不是太好,但是我们国家在决策的时候就讲得非常的清楚,如果你用成本收益去讲,你可能就觉得怎么样才能放弃,或者怎么去支持。但是我们国家是讲到了一句话,不让一个民族落队,不让一个人落队,我想这个决策是通过我们的情感,通过我们的综合价值观,我们中国的价值观来去判断的决策,才赢得了我们全球的这种尊敬,我们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成果。我想这就是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人工智能的确对我们的上课的教育,包括我们的在决策方面可能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我们依然在我们的商科教育里面强化我们关于创新知识的一种培养,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创新知识,而且还有一些综合能力,挑战性等等,还有我们的综合的价值观的培养,我想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肖延高:

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中国商科教育的影响,今年发生的两个事情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个就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来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其实取得很丰硕的成果。当然我认为想没用,重点在行动,所以这个月开完会以后,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我们学院内部立了三个重点项目,第一个就是科创MBA,这是和我们学校比较牛的计算机学院和智能计算研究院合作。第二个,推出了一个重点项目,就是MBA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方案。第三个,围绕这两个话题,我们会对我们的MBA的课程老师授课以后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就是评教成绩,进行系统性的改造。我相信未来2~3年,在我们中科大和清华大学的两次会议的基础上,电子科大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在我们MBA教育领域里,一定会有新的路径出来,因为我觉得行动非常重要。

刚才讲到这个内容上,我想简单说一下。很重要的是数据驱动,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的产权逻辑,它的商业逻辑和它的治理逻辑是避不开的。商科的学生必须要扎根在这里,研究这个话题,去学习里边的逻辑和范式、模式、机制,我想表达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人工智能无所谓善恶,但是当你用的时候,它有可能向善,有可能向恶,这个时候我认为数据合规、布局向善的问题提上日程,这个话题会改变我们商科教育里边的一些方向,包含我们的价值观。所以我想表达的意思,包含改变我们的商业伦理、社会责任方面的课程。所以我想我们要一起共同努力,行动起来,应对我们人工智能新的时代,拥抱这个时代的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同时要应对相应的挑战,让中国的MBA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强国助一臂之力,这是我想表达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 骆欣庆:

我谈两点,第一,商科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更底层的知识发生了变化。知识,我觉得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类,一类就是我们现在商学院里讲的知识,所有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称之为叫做显知识,所谓显知识就可以通过传授让别人去接受。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潜知识,或者叫隐知识。潜知识和隐知识相当于什么?比如我打个乒乓球,我游个泳,你得自己去操盘,自己去动手,你才能学明白。所以说很多商业的时候,我们还要讲隐知识,潜知识,得让他实际的去操作,所以我们有案例教学。

但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第三类知识,这类知识我们从来没见过,它叫做暗知识。所谓的暗知识就是它既没有逻辑,也不能被感受,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人看过两个围棋人工智能的棋局,其中一个在下棋的时候,曾经在完全死棋的地方下围棋,当时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既没有逻辑,也不能被理解,但是人工智能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被接受的,这种知识的出现,它一定会动摇我们现有的哲学基础。

我们现有的哲学两大基础,一个是经验主义,一个是逻辑主义。经验主义就来自于那些实操的,逻辑主义就是来自于逻辑的三段论。如果这两个东西都不能解释那些只有机器才能理解的那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商科会不会产生影响?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商科不仅课程要发生变,而且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如果人工智能变成了通用型的人工智能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挑战者就是教育者,他从小学就开始用人工智能去辅助他做很多的事情,搜一下错题,关注一下他的知识薄弱点。但是现在我们仍然是按年级制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可是有很多的学生他已经很牛了,他根本没有必要在学一年级的时候再重新去学了。他完全可以打破年级制,完全根据所有的学生有足够大的数据量的时候,我就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完全教学。

而我们现在的MBA教学就是一个像教小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一样,这个是人力资源,那个是财务管理。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职能去分类去上课的话,可能未来在人工智能的状况下,这个逻辑会崩溃掉。因为就像我们去医院,他说你这是神经内科的我呢提,我这里是神经外科,这个话以后是不能说的。你说你是财务的,我这是人力的,解决不了。未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支持下,它的高算力的支持下,我觉得老师都会变成通才,而这个通才是我们怎么去应用人工智能,以及去重新设计所有课程的一个可能的方向,也说是未来每一个老师他都可以承担所有的课程,但他有自己的专业的研究领域,不过在授课的时候,这个力量可能来自于人工智能的加持,这就是刚才我们很多的嘉宾提到的场景化的教学,我觉得场景化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商科教学必然要走向的方向,这是我的观点。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姚海林:

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分享,我们今天从人工智能对我们商科教育的冲击,挑战和机遇各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探讨和思索,有的学校可能也已经开始了一些实践,像我在2019年带学生去加州伯克利海外课堂的时候,其实我们上的那门课里面基本上都是在做计算机的计算,对我们的学生的冲击和挑战是非常大的。但是一个多星期下来,大家也就适应了,也就知道了在数据驱动的管理世界里面,我们应该要去学一些什么东西,我们要去做一些怎样的调整。刚才老师们也回应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归管理的本质,回归人性,回归本心。这些都是我们管理学届应该去遵循的原则和守则。

在人工智能的新形势下,各个学校会有更多的新创新和新举措,我也期待着下一次我们在这里碰面时,大家能够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分享,我们非常期待新纪元的到来,谢谢各位。

图文 | MBAChina

编辑:朱晨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