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大使专访】袁晋:从“四大”到人工智能创业者 | FMBA
大学毕业,他从同学们眼中“会学、会玩”的学生会主席成为“四大打工人”;
25岁开始创业,从4人一间的联合办公室到帮助公司完成2亿融资,下一步他的目标是帮助公司上市;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袁晋。
走进"四大"的工科生
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的计算机专业工科生,袁晋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大学四年级他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走出的第一任大学学生会主席,袁晋就像他崇拜的偶像马斯克,欣赏“奋力工作、尽兴享受”的人生态度,去改变、去创造、去挑战不曾做过的事情。
因为一直更喜欢金融相关领域,袁晋毕业时选择了没有专业限制、当时还有外企光环加持的"四大"之一 ——毕马威。
从一个普通职员到金融服务部审计助理经理,这段经历被袁晋用几个数字概括:
- 4年间累计审计客户50余家;
- 2次获评KPMG BRAVO AWARD;
- 2次获年度绩效考评部门最优;
- 连续3年参与编辑毕马威《证券行业报告》。
“‘四大’是一个为职业生涯打基础、打地基的阶段。培养规范标准的工作态度、风格,在工作场合、乃至邮件往来的礼仪。比如同事会觉得我Excel手速很快,就是那时候磨练的肌肉记忆。”袁晋笑谈道。
而同样记在肌肉里的,还有他对“奋力工作”的理解。
“我们这代人是在以辛勤劳动为荣耀的教育中成长。但什么是所谓的‘辛劳’?我在毕马威工作之后才有了切身体会。
在酒店里通宵工作成为常态。晚上和同事双双在高烧中通宵赶报告,早上因为完成这一站任务终于感到一丝轻松,却又把电脑遗留在酒店。
然而,当客户认可你的工作,甚至和你主动成为朋友时,你会感到:值得。”
创业,趁年轻
2016年,袁晋在大学同学的邀请下加入了创业公司,离开了毕马威。
袁晋的大学同学开发出一个专利技术,是当时市面上首个可以通过算法对客服对话进行质量评价的工具。
袁晋说创业这件事,如果年轻时不做,自己可能以后会后悔。
于是,在杭州的某个创业园区的小办公室里,四个同学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分别负责算法、技术、销售和其他事务。
袁晋就是负责所有其他事务的“大管家”。
创业的起点:袁晋与大学同学创业的第一个办公室。
回望这段创业经历,袁晋称之为"一场商业世界观的重塑"。
“在‘四大’作为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商业规则和作为经营者需要了解的很不一样,用户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最初我们给很多客户发陌拜邮件,会附上一个产品介绍的PPT。现在回想这个PPT真的会尴尬,当时完全是一场‘我的技术多么牛’的自我陶醉。但与客户业务有什么关联呢?只字未提。”
经过一年半时间,在不断拜访客户、和他们深入沟通后,袁晋和团队逐渐摸清:这个行业有些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各个环节有哪些玩家?哪些可能有潜在交集?以及最重要的——客户需要什么?
“创业者必须时刻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反观自己能提供什么,再对市场策略等进行调整。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是我在创业过程中学到的。”
不断复盘和学习,加上在后来的每轮融资后,来自投资人对年轻创业者的耐心指导和意见,这些都为袁晋带来了超越同龄人的高速成长。
而这也让他在第二次进入创业公司时,更加得心应手。
2020年,袁晋加入了现在的创业公司——扩博智能,负责企业的财务分析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同时执行公司的对外投融资活动。
刚入职时,他就面对来自知名产业机构对公司的新一轮融资。当时对方派来一支人数众多的团队到现场来做财务和法务尽调。
“我当时入职不久,对公司历史、情况都不算熟悉,加上CFO因疫情被困在香港,我基本就是一个人在现场应对整个尽调过程。”
一入职就遇到了公司多年来最大的融资,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幸而得益于这些年在四大和创业的经历,最终袁晋帮助公司顺利完成了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新定位,新目标
袁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务实与理智,即使是讲到自己的高光时刻,语音语调也没有特别大的起伏。
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将之前不同的经历融合于工作之中:既能从投资人的角度来审视现在的公司,用更优的方式把投资人希望了解的信息展现给他们;又能从CEO的高度去观察业务发展,用自己的洞察参与公司的决策。
而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和公司一起迈向上市。
谈到在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的学习经历,袁晋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LIVE。
LIVE综合实践课程(LIVE Learning Project)是复旦大学金融MBA项目的创新教学方法。4至5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任课教授和业界讲师联合指导下,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商业世界的实际问题。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整个金融MBA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3到4次这样的project。
“第一次LIVE,我选择的project的业界讲师是上市公司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日月光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CEO陈昌益先生。
陈昌益先生给我们的项目是他曾经操盘过的并购案例。当时让有两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身边同学真是卧虎藏龙,在讨论问题和做最终汇报时,很多同学显露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二是来自上市公司老总作为老师,他会‘不客气’,会像真实世界中的老板那样推动你、挑战你、给你压力。
这个课让像我这样即将要面临公司上市任务的人收获特别大,很多都可以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我在做project的过程中甚至会带一些问题去请教我们公司的CFO。”
谈到对毕业时的期望,袁晋说:“项目提供了超越我预期的知识量,希望到毕业的时候我能够尽数掌握并运用于未来的工作。
另外,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是交到真朋友。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国际化商学院,风格年轻不死板,聚集了很多同样风格的同学。在这里和他们成为朋友,是另一种收获。”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