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聚劲杯”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19-02-26 09:25 浏览量: 6902

MBAChina网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秉承“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学术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的光荣使命,借助商学院校内外资源的优势,构筑了“聚劲杯”创业大赛平台。日前,2019“聚劲杯”创业大赛已正式启动,本次赛事侧重于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为创业者搭建金字塔型培育体系,营造商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创新教育生态系统。

2月23至24日,“聚劲杯”创业大赛创业讲堂火热开讲。来自创新创业领域的七位学者与投资人共同搭建两天的课程模块,帮助创业者深入了解全球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与逻辑规律,洞见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中蕴含的商机。

复旦管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中心主任孙金云以“回荡的创业钟摆”为题,从当下创新创业面临的现状分析出发,为创业者提供应对挑战的基本思路。孙教授认为,从宏观经济到纵观、微观现状来看,经济无疑正在面临“寒冬”。但如果能够理清思路、认清现实、找到方法、果断决策,有先见的创业者能够在冬天之中找到春天的步伐。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逆势上流?孙教授通过详实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提供了三个方向:找对行业、选择市场、技术创新。第一,选择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行业中更加具有投资潜力和增长前景的子行业;第二,找市场,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都受经济寒潮影响,例如三四五线城市就蕴含着巨大而有潜力的市场,需要根据人群细分特征进行策略调整,小城青年中埋藏着不少商机;第三,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式,从市场驱动到技术驱动,关注技术前沿。

欣元智投创始合伙人夏旸先生围绕“到底什么是‘商业模式’”这一问题,层层深入地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他指出,将所有问题归结于商业模式过度拓宽了概念的范畴,背离了问题的实质。创新创业首先要洞察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潜在的未来需求,创造性地构建满足上述需求的手段和价值,把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做成一项业务,到这一阶段才能体现商业模式。

夏旸认为,企业是以盈利性为目标、通过业务实现某种价值的组织。业务是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目标而选择的商业活动。商业模式是用来设计与构建业务主体的业务运营系统的工具,也是一个从商业机理上解释、阐明某个特定业务运营系统的商业逻辑、盈利能力。同时,“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概念,又用于指称基于某种特定的商业逻辑而构建的业务运营系统。商业模式是业务属性,而不是企业属性。

学院企业管理系唐跃军副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创业企业中的控制权竞争,为创业企业合伙人分配股权提供思路。唐教授指出,控制权的争夺是企业从开始到消亡都始终存在的问题,唯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才可以对抗和修养人性,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内部机制和制度保障。

公司治理的主要做法是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合理竞争,实现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激励相容和合理制衡,有效凝结关键利益相关者战略资源和能力,帮助企业获得内生增长动力并逐步形成内生增长能力。创业企业治理最为核心的是股权治理机制,唐教授分析了股权比例、股权控制方式当中的关键要点,指出理想的、动态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建立基于人力资本的共有、共享、共治,收益权、控制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的社会化企业治理模式。

中引创投主管合伙人王雷精准地指出并分析了创业过程中的三大“死穴”,为同学们规避风险提供指引:第一个“死穴”是需求与商业模式。创业需要聚焦客户,了解市场需求,并不断验证商业模式。第二个“死穴”是人。王雷将创始人团队的矛盾根源概括为3R-V规则:关系(Relationship)、职责(Roles/Responsibilities)、回报(Rewards)与价值观(Value),组建创业团队时要思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3R-V框架并非一成不变,且没有完美之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第三个“死穴”是现金流。资金的两大来源是销售与融资。在运营当中要注意几个陷阱:亏本生意规模化,把预付款当真收入,未认真计算单位经济效益,过度依赖投资人的注资等。因此在融资的时候,创业者要考虑什么时候拿钱,拿多少钱,从哪拿钱,从什么人那里拿钱。

春山资本董事合伙人唐海松以目前在AI、网络、航天航空、生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为例,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展望。他认为科技本身无好坏之分,未来的科技将会主宰我们整个未来的生活。

未来难以预测,创新就是要做反常规的事情。中国的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贸易摩擦、去工业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着创业环境。仅仅考虑投资回报率的创新创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业者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创业真正推动未来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复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卢向华教授则围绕“技术驱动的创新逻辑”,探讨了技术的本质以及企业、组织如何驱动技术的指数发展。卢教授结合《奇点临近》的内容,说明技术的加速回报定律,指出技术的发展是指数型的。

她强调,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联系性思维,所有的创新都来自组合。技术的进化和新物种的出现都建立在组合基础之上。在同一技术范式内,竞争持续加速并且价格不断降低,通过技术与商业元素的组合创新是企业持续生存的唯一路径。组合创新需要若干前提条件,包括环境的相邻性、流通性和物种的多样性等。

最后,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王安宇带来一场主题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讲。他首先指出,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逻辑。根据《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这一逻辑由九个要素组成,从中可总结出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方向:价值创造、支撑体系与价值实现。

围绕这三个方向,结合丰富的案例,王老师提供了六个常见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基于情景化的价值创新;基于参与的新型客户关系打造;基于相关性的新业务的衍生;围绕赋能的生态系统的打造;以交叉补贴为核心的收入来源的探索;计价方式的创新。

“创新改变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为期两天干货满满的创业课堂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了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学院教授从理论层面为大家剖析了创业方向、勾勒出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业界大咖则从实践出发呈现了一系列精彩案例,分享了商业模式的构建之道以及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点,为大家带来深层次的启发。多维度的思想干货和实战指引必将助力本次创业大赛,激发创业新生代的不竭灵感。

编辑:媒体小编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