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IMBA校友张群辉:以创新驱动,助力国产软件实现“硬通”
在兼具科学技术与实干精神的华为,担任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软件工程首席科学家的张群辉更多是在扮演一个“支撑者”的角色。由于华为现阶段的软件与硬件间客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更好地应用现有软件技术赋能硬件并做出一流的产品,是在软件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的张群辉和团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thoughtworks到阿里巴巴、再到华为,这一路走来,“迎接挑战”已经成了张群辉职业生涯的一种常态。进入领域至今,他不仅专注技术落地,也致力于去推动和实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华为构建的“科技万里长城”上,张群辉像一块质朴、稳健的“城砖”般践行着华为人的初心和担当,更向行业和世界传递出技术的光与温度。
张群辉
2006级复旦IMBA校友,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软件工程首席科学家
01、在办公领域达成“文化替代”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似乎已经同“5G”、“芯片”这些“热词”绑定在了一起。实际上这家蜚声世界的科技公司还有着很多小而美的产品线,由张群辉主导研发的一款可作为office数字化在线替代方案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于office,它不仅功能完善,也更加‘聪明’。”张群辉介绍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博弈的升级,国际秩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出对“科学”与“国界”的全新解读,国人对民族企业和品牌的关注也持续升温。根植于职场的办公场景不仅与企业文化及行业生态息息相关,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公共情感建设、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就像张群辉所说的,华为和华为人是有情怀的,但情怀不是用来“贩售”,而是应该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中。“任何一家企业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时,都会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取得共鸣。”
在行业沉淀多年,张群辉见证了软件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对软件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保持着敏锐的“嗅觉”。现阶段他在华为成立了研究方向为未来自主软件开发框架FIT软件的工程实验室,并已经取得了跨语言、跨通讯协议、可信内置、可聚散软件编程框架的研究成果。
“这款框架的受众群体是软件工程师,而我们的设计愿景是帮助国内的软件工程师构建、书写满足业务需求和国际规范标准的软件。”虽然FIT本身比较偏专业性,张群辉也清楚其不会成为一款被“广而告之”的产品;但在他看来,充分连接不同用户需求并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正是华为“成就用户”的服务理念的最佳诠释。
软件应用领域不仅对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复杂、不可见和易变的特殊属性。张群辉深知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付出都是“润物无声”的,但公司也正是因为有着像他这样数以十万计默默耕耘的华为人的共同努力,其数据存储芯片和算法才得以突破多重“围剿”成功实现自研,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和经济体系中继续逆风飞扬。
02、求学复旦,去看清脚下的路
在国内的软件相关领域,长时间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技术的尽头是管理。张群辉在步入职场数年后也曾经历过“转型焦虑”,并一度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我当时不确定是应该继续做技术,还是转去做管理。”为了引入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加全面客观地思考这一问题,他将目光投向了复旦IMBA项目。
多年之后再次回顾这段求学之旅,张群辉直言这是一个让自己“看清楚脚下的路”的正确决定。尽管工科出身的他比起拥有商科背景的同学,要面对更大的课业压力;但项目涵盖了学术厚度、科学深度和思想广度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令张群辉受益匪浅,他也因此为心中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学习带给我的改变之一,是对技术的理解更具大局观。”张群辉发现,当他尝试从商业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研发的角度去看待技术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副更加开阔、清晰的“画卷”:“我开始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需求势必会催生出更大的软件市场。”
在本世纪前十年,也就是张群辉到管院读书的这一时段,国内的软件行业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彼时由于软件建设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重硬轻软”的发展模式令我国的高端软件长期被欧美软件巨头严重垄断。而这一切都促使张群辉最终下定决心,要沿着科研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03、让技术更技术,商业更商业
张群辉在2013到2019年曾任职于阿里巴巴,并分别在盒马、新零售兄台担任首席架构师。他在阿里基础设施工程效能技术总监的岗位上也有过一段工作经历,期间创造了新零售中台分布式多态服务架构NBF。
“NBF是一个旨在为生态伙伴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新零售 PaaS 和 SaaS 解决方案的新零售服务开放框架,具备了标准化业务定义、快捷服务开发和生态开放的能力。”正是依托于张群辉研发的框架基础,2016年初,集“生鲜超市+餐饮体验+线上业务仓储”的盒马生鲜走进国人视野,并以其将生鲜类产品作为切入口、充分契合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的颠覆性理念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经过十余载与制造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及场景数据的大量积累,如今,中国软件行业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向世界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张群辉坦言国产软件的一些核心技术至少还落后国外最高水平30年,但他也充满信心地表示:“虽然错过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只要中国的软件人同心聚力,我们即便在‘直道’上也一定可以实现赶超。”
软件工程师被称为“连接商业世界和代码世界的桥梁”。张群辉认同一款好的软件产品、框架或商业模型最终应该达成梦想、情怀和技术的落地,但是他也清晰地洞察到现阶段国内很多应用型、或互联网平台企业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还远远高于对科技含量的追求。这种商业与技术的“不对等”显然是短视的,软件行业、乃至整个宏观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前面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站在一位科学家的角度,张群辉更为倡导的做法是在研发行为中纯粹地以技术为始、商业为终,也就是让“技术更加技术,商业更加商业”。坚持奋战在创新和研发第一线的他还是一名常年与欧美软件抗争的“战士”,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属于中国软件人的坚韧、不屈与自强。
“我们是与国外软件巨头抗衡的第一代中国软件人,也是最先直面战火的一批人。”科技的博弈虽然激烈,却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张群辉也会按照自己的规划,去推出更多优质的软件产品,激发行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动能,并助力国产软件真正地实现“硬通”。
(本文转载自复旦管院校友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