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写春秋 | 江苏科技大学王琪:领着学生一起爱上科研

江苏科技大学
2022-12-29 18:59 浏览量: 2721

在《机械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力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拥有授权专利28件……2008年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来到江苏科技大学工作,王琪在漫漫科研之路苦心求索,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身为高校教师,不仅要自己做好科研,还要带着学生一起爱上科研、做好科研。”

每一个令人惊艳赞叹的科创发明,都需要从看似不起眼、不成熟的小小灵感开始培育,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反复修正,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对于刚刚走进科研大门的年轻学子而言,王琪便是他们的“梦想守护家”,学生“灵机一动”的创新“小火苗”在王琪的耐心指点下,竟能绽放出最初想都不敢想的科研“大光芒”。

王琪对一位学生印象尤其深刻。当年这位同学还是大一新生,课间偶遇王琪,简单地交流了自己关于科研的一点想法,王琪便专门找来一间空教室用来支持学生们的课外研究。在那间王琪专门为微微“星火”搭起的“保护仓”里,有老师的叮咛指导,有学生的勤奋刻苦,有一段由科研之梦牵起的师生之缘。几年后,这位同学获得微软创新杯比赛三等奖,奖金两万欧元。当年所有获奖者中,除了专业的软件研发企业,获奖高校只有两个,一个是江苏科技大学,另一个是北京大学。

王琪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想法、做实验、写论文……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我给学生改论文,最多的改了30多遍”,说起改论文的经历,王琪眉眼间尽是欣慰,“重点不是自己费了多少心思,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步了多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功底扎实、素质过硬,“现在我的学生想要去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些学校读研读博,一说自己在王琪的实验室学习过,那都是很受认可的。”

“前一天工作到夜里两点多,在忙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的事情”,精神抖擞、毫无倦色的王琪语气从容,对自己的辛苦一笔带过,转而兴致勃勃地说起认证和评估的新进展。见惯了深夜的繁星和灯影,这不过是他几十年辛勤工作时光中的一个寻常夜晚。

王琪认为,做科研一定要勤写本子,在此过程中实现科技写作、学术内容和学术积累的统一与提升,达成助推科学实践的良性循环。一份“好本子”不仅需要文笔通顺、逻辑性强,还需要把研究背景、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研究思路等内容详尽地呈现出来。万水千山的科学世界里,王琪伏案写作,精益求精。因为他是虔诚的科研爱好者,更因为他是那些同样热爱着科研学生的领路人,“首先要把自己做强,才能去强大别人。”

于科研者而言,案台不仅在书房里,也在实验室中。“我敢说,你晚上去张家港校区我们学院楼看看,4楼5楼一定灯火通明!”不仅对自己的研究抱以高标准严要求,王琪对学生的研究也盯得紧、抓得牢。他每天晚上7点去实验室一趟,11点再去一趟,既检查实验室的人数、安全和卫生,也可以及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更是让学生明白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有时都不用多说什么,你多去转一转,看看学生,学生就会觉得安心、开心。”

“正如我们学校校训所言,想让理论落地,把学到的东西真真正正地做出来,去服务地方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这是王琪始终如一的想法。和企业展开合作,给了王琪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机会。将理论置于市场生产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再从企业实践回归理论,基于现实生产经验优化科研思路。在产学研贯通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出了更符合市场期待的产品,还是对自身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合同谈判、方案撰写、技术总结……每个环节都很锻炼人。”

理论能落地,便开出了美丽的花。王琪与相关企业联合申报国家、江苏省以及地方科技项目50余项,先后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及创新奖等。

“这些年,头发白了,证书多了,但我的初心始终没变。”一路走来有荆棘和坎坷,但王琪秉持初心,更多的是充实和收获。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他自我总结“没有什么做不了、做不好的,关键是要去做。”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江苏科技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