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
全文共2549字,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110周年校庆
距2022年9月25日还有332天
“‘我与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
主题征文活动”专栏 ⑫
作者简介 赵慎珠,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河南日报工作期间,《炎黄的祖先不是来自非洲》等2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河南新闻奖一等奖,《新媒体时代党报加强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等10多篇学术论文刊发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个人新闻作品多次刊发在《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赵慎珠:函谷历风霜 秦汉两雄关》等50多篇新闻作品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收录,20余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主编《医务礼仪》等6部医学科普图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我的父亲是1966届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他对母校的感情,情真意切,我对河南大学的认识,始于他对母校生活的种种回忆。
慢慢的,我发现,生命中的挚爱亲朋,都和河南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他们身上,我听到他们对河大的温馨回忆,感受到他们做人做事的品格:善良而执着。
作为河南日报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河南大学的仰慕者,几次采访,数次读她,百年校史,深深浅浅,长长短短,一点点在眼前跳跃闪烁,令人沉醉其间。
2019年3月22日的《河南日报》刊发我采写的报告文学《河南大学,那些时光深处的建筑》,父亲看完后,久久难眠。他说:“母校情结,代代相传”。他的同学,河南人民出版社的编审王金楚,给他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其中写到“给到过河大,走出河大的代代学子以重温当年大学梦,重睹伟大母校风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和平台,不能不使人心灵震撼,泪流满面!”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让不同年龄段的学子们对母校如此的情深谊长?在河南大学采访四次,宣传部部长王明钦和史周宾、赵雪、吴继娟等老师们积极配合,每一次,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淳朴与真诚。在大学校园里,在河大人身上,我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我所能体会到的,是大学精神塑造了每一位学子的人格,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在了每一位学子的身上。2017年12月,采访河南大学,发表《河南贡院: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一文,校园中的两通贡院碑,目睹过中国最后的科举考试在此进行的境况。
2019年2月底,第二次来河南大学采访,深深吸引我的,是那些端庄优美的老建筑。
从校园南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500米的中轴线,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别有6号楼、7号楼、12座分布整齐的斋房,以及重修的河南贡院碑。
纵览整个校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建筑群落开阔稳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的布局。更巧夺天工的是,放眼望去,校园北边开阔的天幕上,宋代铁塔静穆,恰似宁静之处的辽阔远景。
穿行在河大的老建筑群里,气定神闲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安详,让人宁静,她古朴而不奢华,低调而有风韵。
美国地理学家苏尔认为:“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他的文化支配下,在其长期的活动区域中,必然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地表特征。”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设计师们,把对办学理念的探索,融进校园建筑物的造型、色彩、线条、符号、图案中,以装饰、彩绘、雕塑、绿化等手段,打造了美丽校园,树立起了浸润和独特文化内涵的河南大学标牌,成为有别于城市其他建筑和其他高校建筑的独特的地表特征。
“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河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了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责任与使命。百年来,这里是传播真理、唤醒民众的阵地,是探索科学、学术交流的课堂。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徐旭升等一批又一批的饱学之士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从这里走出了邓拓、马可、尹达、石璋如、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政界要人、科坛巨匠、学界名流和文坛泰斗。
追求学术独立与投身革命洪流,团结救国与刻苦读书,如同一页纸的两面,浓墨重彩写满了河南大学的百年。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培育河南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肥田沃土,它积淀了河南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厚重的价值取向,是河大人的精神家园。河大精神借此薪火相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以升华。
20世纪20年代,河南大学就提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1936年南大门落成后,校训用柳体金字书写悬挂在大门背面。它耀眼夺目,发人深省,给河大学子以光大学术、恢弘文化的启示,也使人一入校门,便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民族崇高无上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著名学者艾伦·鲁姆描述自己的母校:“组成芝加哥大学的是一群哥特式的建筑物……由于这些殿堂被赋予了先知与圣人的精神,因而有别于其他的处所。如果不计精神的话,这些殿堂具有与普通民舍相同的许多功能,然而由于信仰之故,它们至今还是圣殿。一旦信仰消逝,先哲与圣人传播的经典成为无稽之谈时,即使房舍中活动不断,圣殿也不再成为殿堂了。它会因此而逐渐走向死亡,最多成为一种纪念碑,悠闲的游客将永远不会领略它的内在生命。”作者所说的信仰,便是存在于校园建筑中的大学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校园建筑才能始终投射着人文之光。
近代建筑群是河南大学“先知与圣人”精神的殿堂,核心内容就是河南大学精神,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家园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优秀的人文环境需要历代人的苦心经营。“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不事浮华与严谨朴实,百折不挠与自强不息,构成了河大人的精神气质,百年校训和文化积淀融入到了时代发展中。
在河南大学的校园中,那些有形的建筑,已经成为无形的教育资源,“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千年铁塔、沧桑城墙是她的外表,波澜不惊的铁塔湖水是她的内在气质,气势庄严的牌楼式大门,小巧别致的东十斋,稳重大气的大礼堂是她深厚底蕴的外化。河大学子在校期间,每天都在阅读着这篇精美的文章,学着这门未列入课程表的课程,解读着河大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意志情感,进而外化为自己良好的行为。
近代建筑群有形的校园,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同时,一代代河大人又为校园建筑注入了无形的、鲜活的生命力,近代建筑群已超然物外,升华为“精神的河大”。
大学之大,不在城大,不在楼高,不在喧嚣,在于大师,在于文化,在于底蕴。几年的学习之后,当学子离开这里时,带走的不是大楼,是他自己,一个浸染了河大底蕴,重新塑造过的完整的自己。河南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个可以放飞自己、绽放自信的青春舞台,在这里,文化因为学子而传承,学子又有所创新。
郑州市龙子湖校区的河南大学校门,按照1:1.3的比例复制了明伦校区南大门,2021年9月25日,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正式启用,河南大学的校园面积,已经是过去的数倍,百年名校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百年校训和文化积淀融入到了大学校园的发展中。在河大人的精心呵护下,近代建筑群与新校区遥相呼应,必将成为世世代代河大人的精神家园,润心无声,滋养新人。
如何理解、践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日渐丰盈的河南大学,我想,我寻找到了理想答案。
-河南大学商学院-
转自河南大学官微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商院资讯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