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知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3-04-19 16:01 浏览量: 2310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当今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视角审视世界,提倡并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三份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说:“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这是我国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些重要论述,以宏大的国际视野审视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命题,为在国际社会宣传展示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逐步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为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族理论政策在国际上的声音仍然较小,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情况,世界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传播特点的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需要学理支撑、理论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直面民族工作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概念,逐步形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这一重大创新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根本所在。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争取话语体系建设有所突破。

充分彰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显著优势。讲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才能讲得好。我们党成立100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这条道路是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平等之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之路、帮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之路。我们要在国际对话和对外宣传中,把我国各民族团结发展的故事讲出去、讲精彩,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显著优势讲清楚、讲明白。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世界各国受众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产生良性互动,能不能引发思想共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既要符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践,也要有全球视野,善用世界语言。要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提炼标识性概念,做到学贯中西、兼收并蓄,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更好地融入国际大语境,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民族工作领域,我们应以更坚定的自信、更宽阔的胸怀,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为中国发展争取好环境、赢得正能量,努力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河北经贸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