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为农大人定制的“职业发展指南”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3-02-17 20:59 浏览量: 6882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二十年聚焦“三农”问题。全文共出现了195次“农”字,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院校,河南农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师生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构建均衡化的乡村产业布局、建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完善以土地集约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采用以现代科技为核心支撑的生产管理方式、实施以品牌化塑造为重点的营销策略。

在均衡化的产业布局上:在乡村产业方面,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农业基础地位、守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资源,优化布局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提升单位资源的劳动承载力和产出效益。

在一二三产融合上:要以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目标,疏通三产融合渠道,创新乡村产业形态。

在经营方式上: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补齐集体统一经营弱化的短板,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创新乡村产业经营方式,把分散的、细碎的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利用、统筹开发,向经营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

在生产管理方式上:要用现代化的人才来替代传统农民;用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替代落后的生产技术;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控制生产成本;用绿色化、低碳化、标准化加强质量控制;用订单化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在品牌化塑造上:要坚持绿色低碳、质量第一,科学评价、标准引领,标识明显、内涵厚重、保护得力,不断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农业信息化,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学习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感觉这是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动员令”,特别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我们农大师生指明了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方向。

我国粮食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河南实际,在未来三年河南省还要完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这是在加强对林、田、路、水治理的基础上,更要加大对土壤管理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了解决全省高标准农田间形成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问题,急需构建集农田信息管理、生产过程监测、产能评价和信息共享“四位一体”的“高标准农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分散式建设、集中式管理。

河南农业大学以作物学一流学科创建和智慧农业团队(专业)建设为载体,建有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撑平台,拥有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设计了全套基于智慧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方案,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加大高标准农田不同类型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既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化种植方案、又能实现对苗情的实时监测和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管理,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信息化保障,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大学子只要转变思想,强化专业技能与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就会发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备受全国人民群众关注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十分激动,干劲更足。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加快培育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结合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的现状,我认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是要注重农作物育种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利用基因编辑、双单倍体育种、智能育种等前沿技术提升常规育种技术,重视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持续提升单产,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增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值,多方共赢,农业产业振兴。二是注重农村急需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大涉农高校支持力度,围绕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设置急需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新型“三农”人才,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高水平的农机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队伍

中央一号指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文件首次提出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学科团队肩负着河南省农业机械化重任。应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发挥更大作用。着力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加大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在播种质量提升,高效低损收获技术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要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团队,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机专业教师为基础建立高水平的农机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队伍,深入农机化生产一线,坚持农机农业融合,为农民服务,为机手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河南农机装备更智能、更先进,为河南粮食生产,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加突出贡献。

守好“三农”基本盘,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建设农业强国,守好“三农”基本盘,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扛稳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对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到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为保证13731亿斤粮食产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总体上讲,我国农业抗逆能力还不够强,建设农业强国,仍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核心,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端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产业振兴靠人才、靠科技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靠人才、靠科技,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重点工作,高素质农民培训要强化粮食高产和超高产栽培、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相关技术的培训,为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技术支撑;要强化大食物观、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发展理念与案例的培训,使农民在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农村新业态中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切实采取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乡村治理是地方治理的基础,其成效和发展走向将直接关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保障。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有助于创建乡村美好生活,有利于构建平安有序格局。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法学教育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我将继续潜心培育法治人才,致力法治乡村建设,奉献乡村振兴事业。

青春有力量,乡村有希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才会国强。青春有力量,乡村有希望。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深入乡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投身基层,扎根基层,用自己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深入渗透农民思想。帮助农民开拓致富渠道,依托本村优势打造新兴农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此外,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定期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等工作。帮助乡村凝聚特有文明乡风,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让农民们找回心理归属,愿意回乡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金黄麦田机会颇丰,建设美丽乡村,振兴未来农业,我已整装待发,迎接新的未来和挑战。

领悟弘农爱国精神,涵养厚生丰民情怀

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决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看完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文件中所说的“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深刻感受到了农大人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会勇敢接受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投身农村,去领悟弘农爱国的精神,来涵养厚生丰民的情怀,我将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引领,瞄定农业创业“坐标系”,交出振兴实效“好答卷”。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