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经管学子为广西穿心莲产业发展“寻诊问药”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07-31 21:37 浏览量: 3712

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四名学子在学院老师和当地有关人员陪同下,赴广西多地农村参与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项目,就近些年发展困难的穿心莲产业对种植户进行调研,为其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价格高的时候,这里有近两万亩穿心莲,这两年价格暴跌,只剩五六千亩了”,玉林市沙塘镇工作人员指着窗外说到。在去五团村的路上,队员们看本应该是穿心莲核心种植区的穿心莲种植逐渐被玉米、花生取代。

价格走低影响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生产第*的农户。绝大多数农户都在今年缩减了种植规模,有很多只种植几分地甚至弃种的。“种这个,不得钱啊。”五团村农户杨旺玉给队员们算了一笔账,“一年只能种一季,一亩地种子和化肥要两百多,明面上成本不多,但管理很费工,用的也是自家的地,如果去掉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就没有什么利润了。”他估算,价格要1.5元/斤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而去年穿心莲的价格仅在1.0-1.2元/斤,今年的价格依旧不乐观。当问及以后是否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打算时,大多农户态度谨慎

除了价格因素,穿心莲种植户也面临着不小的困扰。大多数种植户都在50岁以上,既不了解种植,也不了解市场,生产盲目性很大。我年年就从上门贩子那里买种子,也不知道什么品种,当被问到品种问题时,贵港市木格镇班凤村农户李玉珍摆摆手,这个挺好养的,平时就除除草,也没啥病虫害。靠天吃饭,依靠传统经验,不懂得田间管理。薄种薄收的经营模式是当地农户的普遍写照,而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生产风险。

期间,队员在与一位穿心莲收购商交流时了解到,当今上游药材需求端已发生深刻变化,但农户传统种植方式难以转变,缺乏科学规范的生产意识,产量和质量难以对接市场,许多药企已转向广东等地收购药材如果再不改变,不出十年,本地穿心莲种植将彻底消失。

正值农忙时节,南宁横县大和村农户谢春兰在地里紧张地清理杂草,今年她家种了7亩穿心莲,这在村里已经算是很大规模了。“穿心莲最大的问题就是杂草,这几天雨水多,杂草又长起来了。”她边说边用手比划。据了解,穿心莲是一种对地力消耗很大的作物,需要细致的田间管理,连年种植会使种植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而这些技术农户都不掌握。

在穿心莲从播种到收获的近半年中,政府参与极少。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作为穿心莲的核心产区,当地政府却很少提供种植补贴、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公共服务,也不去引导农户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道路。包括谢春兰家在内的一些种植规模更大的农户都没有从政府那里得到帮助。有农户表示,哪怕“政府只教怎么施肥”,他们就有扩大规模的信心。

不止政府缺位,种植户缺乏龙头企业支持的现象突出。在调研过程中,不少农户表达了想要与药企合作的愿望:药企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药材后由企业回购,保质保价,一举共赢。而没有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农户不免要承担全部经营风险,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

经过一周多地的奔波调研,团队了解到当地穿心莲产业面临的挑战,也对农业生产的不易有了切实的体会。中药材资源是广西的聚宝盆,不仅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更是融入进广西人民的精神血脉。身为华农学子,此番“寻诊问药”,我们也希望借自身微薄之力使更多人来关注穿心莲,呼唤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助穿心莲产业“药到病除”,重新盛放于广西大地。

文字 | 经济管理学院赴广西暑假社会实践团 郅建功摄影 | 经济管理学院赴广西暑假社会实践团 时美佳

编辑 | 红微工作室运行部 王璐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