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知行途记】探索“玉米国”背后的心酸史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9-08-28 19:25 浏览量: 2401

MBA中国网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这是一句40年前的口号,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又重新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实践队伍在7月走访开展调研活动,走访调查了湖北湖南河南的多个村庄地方的不同情况。

在这个季节,位于河南新乡市新乡县的村庄之间都隔着玉米海,高高的玉米将村村联通的路遮得严严实实,往往一条路走到尽头才看得见到底是往左转、往右转,或是原来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玉米,基本覆盖了新乡县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大多数新乡人都在自家土地上种上了玉米。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玉米种下去,只需要浇三到四次水,省事儿又省心!”其实过去两年这个时候的新乡人更多会选择种植水稻,虽然农民需要操心操劳多一点,但是赚的也相对多一些。不过去年由于水稻大面积的种植,最后出现的较为严重的亏损情况让农民都有些后怕,农民大多都想着缓一缓,便换上了“玉米”这种硬货,不求能赚多少,只希望不亏钱,这便是大多数农民心中最满意的事情。

但是就算是这么一点小愿望还得一波三折。今年新乡久久不落雨,好不容易积起一点乌云,没落两滴,又都散开。站在路边望向玉米海,乍一看绿油油望不到边,低下头脚边的土地都黄的发裂,街边的玉米大多都有些垂头丧气。因此新乡农田路边上见的最多的就是粗粗的水管,一头连上自家的水龙头,另一头弯弯绕绕,不知经过几家的地,才终于落在自家的土地上。为了提高灌溉效率,村民们自发筹款并由村委会来修缮,不仅大多数村庄将泥土地改为了水泥地方便农机、家用小三轮或摩托等通行,也有一些村庄开始在田地间或道路旁安装灌溉装置,让干旱缺水的问题得以缓解。

站在田间望过去,往往多半是半天难看见一个人,好不容易有个人从“海里”露出头,发现也是白花花的银发老人在地里忙活,实在是难看见年轻人的影子。据村民介绍说,大多数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在家里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收入万余元,出门工作一月最少也有两千元,这笔账一算,哪里还有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流失,人口普遍老龄化无疑是雪上加霜,受到劳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简单不费心的玉米成为新乡农民的不得已之选。不过随着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不仅越来越多的农业优秀人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投身于农业事业,农机补贴也使农民有能力购置农业机械,间接提升农民劳动能力,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新乡现如今成为了“玉米大国”,背后却有着迫不得已的苦衷,表面看是种什么都不赚钱而不得不种玉米、只求“保本”的无奈之举,进一步思考却不难发现其中更深层次的诸多原因:农民之间种植信息难共享、农民与市场之间供需信息流动滞缓、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市场人才缺乏等共同导致的结果。但新乡选择了玉米,反而是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他们清楚认识到现状而选择大面积种植玉米,但更加不可忽略的是他们同时也在不断修缮农业设备、招揽农业人才、提高农业技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乡村振兴机遇,为建设更美好的农村、更富裕的农业、更幸福的农民不断奋斗!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