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钟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医生”


昨晚,央视播出了最新一期 《故事里的中国》。 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在节目中 隔空喊话“父亲”, 希望父亲能够看到这段 6个月前他拍摄的一段视频。 节目播出后, 这段惹人泪目的视频很快登顶 微博热搜第一...
昨晚,央视播出了最新一期
《故事里的中国》。
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在节目中
隔空喊话“父亲”,
希望父亲能够看到这段
6个月前他拍摄的一段视频。
节目播出后,
这段惹人泪目的视频很快登顶
微博热搜第一!
这段只有短短几十秒的视频,
是钟惟德在今年5月
回家看望84岁的母亲时
偷偷用手机拍摄的。
当时的广州已经非常热了,
钟惟德路过家附近的体育场时,
看到84岁的母亲,
正顶着中午12点最烈的太阳,
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篮球上
不停地运球、投篮……
母亲投篮的动作
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矫健,
篮球也不怎么乖乖听话,
但她像一个不服输的小孩,
一次又一次将篮球掷向篮筐……
那一刻,钟惟德突然有一些心酸,
他看出了母亲内心的孤独,
和对父亲的牵挂!
60多年前,李少芬是
叱咤国际赛场的“中国女篮”副队长,
钟南山整整等了她8年,
才终于等到了结婚的日子;
时间回到9个月前……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
1月20日晚,钟南山与白岩松
那场万众瞩目的直播连线。
“肯定是有'人传人'!”
“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
就像17年前的直言不讳,
17年后,钟南山的这两句话
如平地惊雷,
成为大部分中国老百姓
对这场新冠疫情最初始的记忆!
然而,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曾给我们敲响警钟的访谈,才会发现,镜头前钟南山已是非常疲惫!一个人在52个小时里能做多少事,钟南山的答案让我们心疼:1月18日下午5点多,他跟秘书挤上高铁餐车,深夜抵达武汉;
19日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
武汉市疾控中心;
当天晚上10点抵达北京开会;
凌晨2点多散会回到酒店休息;
第二天早7:30到国务院汇报工作、
列席一个重要的会议;
下午1:30,全国电视电话疫情防控会议;
下午5点,高级别专家组
新闻发布会;
晚上9点半,
已经忙碌奔波了52个小时的他
又准时坐在镜头前,
接受白岩松的直播专访……
2020年1月19日,钟南山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收治情况
2004年,他心脏做手术装了支架;
2007年,心房纤颤逼得他告别篮球场;
2008年他得了甲状腺炎,
短短两个月瘦了五公斤……
李少芬总是希望他能休息一会儿,
可她比谁都更明白 :
“劝是劝不住的,
他心中装着病人的生命,
肩上背负着国家的使命!”
这几张密密麻麻的图表,
是疫情期间秘书小苏给钟南山
准备的日程安排。
谁家84岁的人,
还这样咬牙拼命?!
2月27日,他掷地有声地说:
“我们从不怕外界的骂声,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3月2日,他带领火线入党的年轻人宣誓:“现在正是需要党员站出来的时候!”
3月11日,他与欧洲呼吸学会连线,
对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意见。
3月12日,与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
专家视频连线,
分享我国救治经验。
3月25日,参加中欧抗疫视频会,
与各国专家一起交流应对策略。
……
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疫情热点,
研判疫情走势,
坚守诊治*,
与各地专家沟通主持撰写了
一版又一版诊疗指南……
60天过后,
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的钟南山,
又一次坐在镜头前:
这一次,当他缓缓地说出:
“我们认为我们有信心,
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时,
享受这句话的是
每一个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
重归平静生活的中国人。
“我们有勇士,但我们没有烈士”我们常常忘记,英雄,也是肉体凡躯!可李少芬清清楚楚地记得,丈夫上一次这样连续战斗、累到身体的极限,还是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
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酷的时候,
广州六家“非典”接诊医院不堪重负,
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倒下。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
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8天后,整整瘦了一圈的钟南山
出现在了医院里。
他向上级领导请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他一次次鼓励自己的下属,白大褂就是铠甲,我们就是战士!医院靠的不是一个人,靠的是大家。张挪富是跟随钟南山30多年的学生,17年前“非典”爆发初期,因为对病毒了解不够,一直战斗在*的他,曾被“非典”击倒!
在感染“非典”21天痊愈后,张挪富脱下病号服,直接换上白大褂,加入抢救第四批病人的战斗……非典,经历了193天,钟南山带领的队伍没有一个人辞职,没有一个人脱岗。张挪富永远记得,67岁的钟南山曾对全院说:我们确实付出了一些代价,我们有勇士,但我们没有烈士!2020年,张挪富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当他作为领队带领57名队员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看到危重病人没有专业的队伍接管ICU时,17年前自己亲历的一个个生死瞬间,全部浮现在眼前……
2020年,武汉,张挪富与同事们在ICU病房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在武汉,张挪富说了老师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接手ICU之后,真正的战斗打响,十几个需要插管的危重病人被迅速收治,钟南山通过视频连线系统,一刻不停地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具体的指标、呼吸机的参数、抗生素的用量都讲得非常仔细。
17年过去了,
老师钟南山仍旧是
张挪富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在武汉整整战斗68天之后,
张挪富带着57名队员回到广州。
那一天,钟南山早早等候他们,
这个经历“非典”“新冠”,
两次与病毒过手较量的汉子,
在看到钟南山的瞬间,
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双眼噙满泪水,
紧紧抱着自己的老师不肯松开。
那是肩上的重担
终于卸下的尽情释放,
57个队员背后有57个家庭,
临走时,他答应老师,
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68天后,他兑现了承诺,
带领医疗队收治危重患者86例,
其中插管患者79例,
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病死率,
实现了团队成员零感染!
这就是医生,每天奔波在生与死的跑道上。“医生看的不是病,是人命,医生靠的也不仅仅是医术,是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几十年过去了,钟南山始终把父亲对他说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直到35岁那年
钟南山的医生生涯才开始起步
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的一个医学家庭。父亲钟世藩是医学博士、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母亲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我们以为他一定是天选之才:
19岁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医学院,
23岁打破了四百米栏的全国记录,
27岁迎娶中国女篮副队长李少芬。
……
看似人生处处掌声响起,
然而最终选择了医生道路的钟南山,
走得异常艰难、坎坷。
从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间,
他当过辅导员、下过乡,
甚至当过烧锅炉的工人。
结婚后,身在北京的钟南山,与回到广州的妻子远隔千里。为了年幼的儿子,为了赡养家中的老人,已经34岁的李少芬,重新穿上运动鞋,在篮球队又打比赛又当教练。1971年,钟南山才终于从北京调回广州,成为急诊室的一名医生。
已经35岁了,
当很多同龄人已经所有成就时,
钟南山的医生生涯才刚刚起步,
他发誓,
把失去的10年追回来。
钟南山拿出了搏命的精神,
他像一个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一样,
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从头学!
跟着同事学看病,
看同行医生如何检查病人,
夜间独自到心电图室,
慢慢地看、慢慢地研究。
8个月豁了命地苦学,
钟南山瘦了20多斤,
原本粗壮的体格瘦成了衣服架子……
1979年,已经在呼吸疾病领域
崭露头角的钟南山,
抓住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改革开放后教育部组织的
第一次公费出国留学考试中,
他在无数人中脱颖而出。
这一年,他已经43岁了……
钟南山又得离开家了。
尽管李少芬舍不得丈夫走,
但她知道这是他付诸一生的梦想,
她又一次坚定地站在他身后,
毫无怨言地撑起一个家!
钟南山与导师弗兰里教授
钟南山拿自己的身体
做出的实验结果,
令英国学术圈的几位专家惊叹:
“他来自中国!”
钟南山兴奋地给父亲写信,
一向严谨寡言的父亲夸赞了他:
南山你做得非常好,
你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让外国人明白
我们中国的医生
也是很优秀的科学家!
那一年,钟南山45岁了,
这是他自记事起,
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
不是紧贴着祖国!
一番番挺身而出,一次次说出真相,一回又一回淌下热泪……有些人,仿佛只是转身的刹那,为国奉献已是一生。2020年9月8日,身戴“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步履坚定地走到发言台前:我叫钟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医生!
那一天,当他说到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时,
语调突然哽咽,
眼圈有些泛红……
不知道他动容的这一刻,
是否是因为想到了自己幼年的经历。
他不到1岁时,
被日军的轰炸埋在废墟里,
是母亲和外婆徒手扒开瓦砾,
才救回他的命;
1937年冬天,南京沦陷前夕,
是父亲果断带着全家连夜逃离,
一路风餐露宿、颠沛流离逃到贵阳,
才侥幸躲过了南京大屠杀……
“我的脉搏没有一刻,
不是紧贴着祖国!”
他经历过旧中国
对待人命的潦草与不堪,
也见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他经历过旧中国
分崩离析、任人宰割的苦难屈辱,
也亲身经历了新中国
一步步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目睹了14亿中国人民
紧紧抱团、众志成城,
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他说起武汉人民纷纷推开窗户,
高唱国歌、高喊“武汉加油”时,
眼角浸满泪水;
他与4.2万逆行的白衣天使,
湖北54万、全国200多万
战斗在抗疫*的医护人员一起,
誓死不退!
他掷地有声地高呼:
什么是最大的人权?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获得共和国勋章后,
84岁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请战:
建立一个更有实效
更有战斗力的国家突发性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平台!
胸肺科医生钟南山
有人说他是院士、是国士,
有人说他是斗士、是英雄,
钟南山自己却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妻子李少芬偶尔会轻声“抱怨”:
“他的心都在病人身上!”
年逾八十,胸肺科医生钟南山
依然坚持每周半天出诊、
半天查房;
为了去医院上班方便,
他与妻子住在医院院内的老旧房子里,
20多年没有搬过家。
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他陪我们一起经历了惊涛骇浪,又和我们一起回归平静。这一年,他太累了,这一年,她等候得太久了……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问钟惟德:父亲看过你拍的这段视频吗?钟惟德笑着回答:“没给他看过,希望他能准时收看节目,以后早一点回家……”
此刻,我们能想象到的最美的画面,就是在下一秒,钟南山走进视频的画面里,接过妻子手里的篮球……谢谢您,医生钟南山!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