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观点 | 陆军:双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20-11-25 19:27 浏览量: 2505

2005年,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标志着全球化思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伴随经济全球化脚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迅速崛起。

15年后,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作用下,“逆全球化”一跃成为全球思潮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英国“脱欧”到美国“退群”,再到因为疫情而造成的跨国经济停摆以及国境线封闭,“逆全球化”正从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转变成具有重大杀伤力的“灰犀牛”。

今年,中央首次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作为长期关注宏观经济以及金融政策的专家学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陆军教授对于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的新模式有着自己的思考。

11月18日,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时代数据承办的“2020中国地产时代百强论坛”上,陆军教授作主题为《全球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双循环模式》的分享,为中国企业指明在全球产业链开始重构的当下,如何把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球产业链重构

时代周报:在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你为什么强调当下会是危机并存的时代?

陆军: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几年来的执政、特别是疫情的爆发使全球产业链遭到重创、逆全球化思潮出现,这些的确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但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为中国这样的面临发展瓶颈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企业需要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提升产品的质量、维护企业的信誉并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规则。

中国崛起始于改革开放,恰好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也刮起了全球产业转移的东风。改革开放跟全球产业链的转移、产业的转移正好契合,所以中国经过40年的开放,成为“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过程也反映在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上:2006年最高的时候,全国外贸依存度曾达64%,现在虽然降到略高于30%,但沿海多个城市、包括东莞、苏州等在内的外贸依存度仍然很高。

正因为这样,在疫情冲击下,广东上半年GDP增长是负2.5%;江苏是0.9%,勉强守在正区间;山东、上海、北京都是负值。

为此而提出“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明确现在以国内市场为主,解决的是在现在中美关系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外部需求不足以及如何避免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地域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就是在发达的珠三角,也还有一些今年要脱贫的贫困县。而这些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时代周报:构建起双循环体系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陆军:对当下中国来讲,高度开放经济体、产能的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大家都说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意味着中国可以向全世界提供产品,也意味着相当部分的产品是要销售全球,而不是单在中国国内消化。

例如,2019年中国家电销售是8910亿元,出口占41%。手机的生产2019年是17亿部,卖到国内是3.89亿部,大部分是卖到海外。像服装鞋帽1.37万亿元,出口是3640亿元。

中央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中国文化里,一直都有和谐发展的理念。

“双循环”的提出本身就是总结了中国过去多年的发展经验:1987年提出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1998年以后,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提出要扩大国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到本世纪前10年的中期,由于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产能过剩的问题,其间差不多有10多年时间。

现在很多问题在慢慢解决,但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实在不同程度还是存在。十七大中央提出,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来进行转变。实际就是为解决内外平衡发展的问题。

2020年7月,中央提出加快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从疫情的情况来看,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不足,中国有如此大的产能,又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国内有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空间,所以必须采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

RCEP签订提供广阔空间

时代周报:随着天气转冷,全球疫情出现反复。你如何看待后疫情下的宏观经济走向?

陆军:从目前看,除中国以外,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表现都非常糟糕:美国的二季度GDP是负9%,英国是负21.7%,墨西哥、法国、意大利等GDP的增长都在负的17%以下。这是西方国家“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也有可能随之而来。很多*,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逾期率在大幅度上升,这些都是可能引发危机的多米诺骨牌。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季度负增长的程度虽然有所好转,但新一波更大规模的疫情正在袭来,估计第四季度经济状况又会恶化。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可能在2021年第四季度仍然难以恢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就不同地区而言,到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的表现最好,新兴市场其次,发达国家表现最差。总体来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

时代周报: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顺利举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十国的贸易部长共同签署这一协定。这对中国有怎样影响?

陆军:RCEP的签署,意味着一个涵盖15个国家、23亿人口、25万亿美元GDP和30%世界贸易总量的广阔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根据这一份协定,中国与日本建立了自贸关系,这是我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RCEP的签署,不仅意味着会进一步打破签署国之间市场存在的障碍,而且在面临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亚洲各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因此统一的市场十分重要。

但也应当注意到,现在RCEP协议最终生效还要一定时间,各个国家走完程序签下来大概还需要1到2年,但对RECP国家的经济来讲,都是令人鼓舞的*。双循环下确实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