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入学面试实战案例之北京大学

MBAChina
2010-01-15 09:00 浏览量: 1120
 智能总结

北京大学 5.2.1 2004年面试流程 1.中文面试 (1)面试前20分钟,进行资格审查(在MBA办公室),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面试通知书、报名登记表,同

北京大学

  5.2.1 2004年面试流程

  1.中文面试

  (1)面试前20分钟,进行资格审查(在MBA办公室),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面试通知书、报名登记表,同等学历报考者需提供大学四级英语证书(要求原件)。

  (2)审查合格后,到大教室填写登记表,包括姓名、考号、报考类别、经费来源等,并填写两个信封:邮寄录取通知书及政审通知。

  (3)填写完毕后,统一看案例10分钟,案例为3页A4纸,字数约为3000~3500字。

  (4)工作人员点名分组,每组6~7人,由工作人员带到相应面试教室

 

  (5)面试官一般由4人组成,但也有6人的。由面试官宣布面试流程:每人1~2分钟个人自述,然后计时案例讨论,时间为30分钟,最后进行英语口语面试。

  (6)个人自述时,如遇有人超时,但考官没有打断,说明考官比较随和。

  (7)小组讨论结束后,不一定要进行总结。

  (8)讨论结束后,考官有可能就案例询问问题,并指定某人回答。每组6~7人。

  2.英文面试

  (1)中文面试结束后,由一位考官对每位同学问一个问题。

  (2)问题内容多涉及:来自哪里?工作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毕业院校?专业?公司介绍?

  (3)问题较简单,且考官有时在你听不懂时,再用中文问一次,态度随和。

  5.2.2 经验手稿

  (1)同一个时间段的考友被集中到一个大教室,约60人左右,按照事先随机分到的号组成10个6人小组。老师发给面试材料,10分钟内浏览完毕。

  (2)老师带领一个面试小组进入面试教室。由于浏览案例的大教室到面试教室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路上还有2分钟左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进入面试教室之前,需要确定各自的角色。

  (3)进入面试教室,问好后就座。依次向面试老师做每人1分钟左右的面试陈述。从入座到介绍完毕共6~10分钟。

  (4)开始讨论案例。前15分钟自由发言;到15~20分钟的时候,Leader要帮助大家的讨论聚焦在一个方向上;大家就这个方向进行讨论,分析原因,阐述现象等等,提出数个解决方案,约10~15分钟;Leader总结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讨论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约5~10分钟;整个讨论的过程控制在40~45分钟。达成一致后,由Reporter进行总结陈述,约3~5分钟。随后征询大家是否还有补充,完毕后老师提问。这个过程大约10~15分钟。

  (5)讨论结束之后老师也许会问问题,也许不会。老师示意面试结束之后,整理桌面和椅子等物品,礼貌向老师致谢,退出考场。#p#分页标题#e#

  注意事项:

  (1)在大教室阶段,不能带入规定以外的随身物品。有同学曾提问是否可以打印出面试的注意事项带入大教室,在浏览案例之后发给同组的同学,以便减少面试时候的风险。但这是不可行的。一来很可能带不进去;二来带进去万一被老师发现了结果不堪设想;三来这会涣散同学们对案例的注意力,打断对案例的思考。因此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当然,在本组内的成员都浏览完案例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大致了解一下大家的情况,初步确定一下角色的分配,也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人物。

  (2)走向考场的路上这2分钟相当重要。如果在大教室没有来得及分出角色的,在这两分钟内就必须确定下来。因此,大家一定要尽量主动争取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有冲突,你又认为对方不大能胜任,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对你产生信任,一定要自己来担任这个角色。这既是救你自己,更是救大家,救这个小组。如果由于角色的分配产生冲突和意见,一定要当场说出来,大家协商。以免产生不满,对面试产生负面影响。

  (3)进入考场之后,问好,就座。老师也许会指定一个人从他开始进行陈述,也许不会。如果没有指定,可以从U形桌的一端开始按照顺序进行个人陈述。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1分钟,不要超出太多。七到八句话足够揭示你的闪光点。要考虑到老师这一天已经听过很多人的陈述了,如果你的陈述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将会令他多么乏味。在这里指给大家一个练习的方法:找一位你的朋友或者同事来听你的个人陈述,听完之后询问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些方面,并请他对你的陈述提出意见。如此修改几次之后,你的陈述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废话,还会相当出彩。

  (4)由于面试进行的是无领导的小组讨论,因此进场之后切记不要向老师介绍:某某是Leader,某某是Reporter等等。这些角色都是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自然产生,老师自然能看出来。但是大家心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并在面试过程中自然地起作用。其中Leader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己的言行中,对这个领导人的身份不能痕迹太重。比如“大家都说了这么多,我现在来确定一个方向,大家就围绕这个方向进行讨论吧”等这种话要少说。并且在面试开始的讨论中,第一轮的讨论可以指定一下发言的顺序,第二轮或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5)Leader除了发表自己的看法、掌握大家发言的方向外,还要控制大家讨论的节奏。也就是说,Leader要控制现场,控制时间。比如到了20分钟还没有统一讨论的问题和方向,大家的发言还是很散乱的时候,Leader就必须往回拢一拢,尽快得出一个统一的讨论方向。比如有人老是抢断别人的发言,Leader就需要委婉地压一压;有人老是不发言,Leader也要特别提请。#p#分页标题#e#

  (6)Reporter除了发言之外,还要在最后做总结陈述。这个总结陈述非常重要,大家辛苦备考、准备面试的成果,不能在Reporter这里打折扣。因此Reporter的发言要注意条理性、层次感以及逻辑性,你们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最后大家选择了什么方案等等,要让老师听得非常清楚。

  (7)Members的积极参与精神非常重要,要踊跃发言,一定要踊跃发言。Leader和Reporter的表现机会相对是比较多的,因而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不过这样其实风险也很大。因此,Member相对是比较稳妥的角色。虽然稳妥,但只要表现得体,一样能优秀过关。2004年的面试就不乏有Member脱颖而出获得面试优秀的。

  (8)在面试中,大家一定要摆正心态。这个小组里的成员不是你竞争的对象,你要竞争的,是别的组。大家Just in the same boat. 切记,不要窝里斗,Leader尤其要注意,不要一个人试图掌控全组的行为和方向,这会直接导致其他人一致针对你。大家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Leader和Reporter严格说来是一个为Members服务的角色。

  大家看了这么多的实际面试过程,从中得到的经验可以浓缩为几个词:不紧张,只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面试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做到不紧张,因为大家是有备而来,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之一。有方向,不管主考官如何问,自有主见,知道自己的大体方向就不怕答错。多练习,看书后还要自己练习一下才能熟悉各个步骤,可以提前几天到校,找一些考友互相面试,互相点评。有的小组后来全部入学,有的全军覆没,这与提前练习不无关系。

  我想北大面试还是侧重于考查个人能力的,如思维的逻辑性、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等,并不完全看你的经历。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那么完全不必害怕。

  一是笔试成绩要优秀,至少不要给你拉分。既然在经历上不占优势,那么就要在学习上占优势。

  二是面试前的认真准备。不要矫揉造作或无中生有地吹嘘自己,面试老师是有经验的,别想唬住他们;也不要害怕,要充分相信面试老师会公正地判断你的能力的。

  面试过程是比较让人紧张的,但是一定要稳住,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程序主要是先从很多题中抽2道题回答,答完后,老师会再随机问你一些工作中的情况。题目一般不难,关键要想好、表达好。时间一般是25分钟(真正开始后,觉得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

  分数是基础,不但能得到面试机会,好的笔试成绩在面试时也能给你减轻不少心理负担。最后的综合成绩里,也会具有一定优势,所以一定要争取一个好的笔试成绩。在面试材料准备上要多下功夫,多表现适合读MBA的亮点。如果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最后只能在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了,除了前几十年积攒的个人表现能力外也就是靠运气了。 中国人民大学#p#分页标题#e#

  5.3.1 2004年面试流程

  1.中文面试

  (1)面试前一天领取面试时间表,面试分为中、英文面试,上、下午交叉进行。

  (2)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

  (3)采取抽题回答的形式,每人大约20分钟。题目大多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你认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企业薪酬体系的理解”等等。

  (4)老师会针对某些回答提出质疑,采用追问的方式。

  (5)面试的所有细节会如实记录在案,包括换题目的次数等。

  2

 
.英文面试

  (1)题目相对简单,主要提问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教师会根据考生所回答问题进一步深入提问。时间大约每人5~8分钟。

  (2)一名英语专业的老师进行面试(个别小组的老师为外籍英文教师),另一名记录助手一般为在读研究生。

  (3)一般不会提到涉及管理理论方面的问题。

  5.3.2 经验手稿

  笔试通过以后,复试也是重要的一关,复试有淘汰率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像人大2004年的复试有笔试,内容为管理理论与实务,中文面试为综合素质和专业,还有英文复试共3部分。

  我是等到成绩出来后,估计自己的分数已超过人大的面试线后才开始准备的。真正准备的时间约有半个月左右,其中包括请假一周。先到网上下了不少关于MBA面试的资料。并和一些考友联系上,收集了很多题目,每人分几道去找答案。参加模拟面试辅导,还将机工版的管理教材翻出来,好好看了两遍。英语专门找了个伙伴每天练习1~2个小时。

  2004年3月31日是复试的日子。上午是笔试,是两道大题,分别为:

   温家宝总理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用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

   随着企业的改革,为何要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这种题目较大,答全不易。我发觉,大家和我一样,盯着题目看了10分钟,很少有人动笔。我考前曾看过一些“两会”的内容,好像与之有点关系。还感觉政治考试的内容和其也有些关系。我稍微打下草稿,将自己所能写的都写上。尽量字迹清晰,条理清楚,共写了满满四版才交卷。

  下午是中文面试,分了很多组,每组约10个人。老师先让我们签到,我一看,顺序已经排好。我居然是我们那组的第一个,真倒霉。我还没有一点状态,硬着头皮走进教室。面试我的老师是一男一女,相当和蔼而又极富修养。一位老师主问,另一位老师主要记录。我站稳后,鞠了一躬,说“老师好”,老师示意我坐下,我从一大堆题中抽了两道:#p#分页标题#e#

   怎样管理企业信息化人才?

   小而全、大而全企业的改制有何意义,怎样着手?

  老师可能也没完全进入状态,非常和气,要我准备几分钟,甚至说我可以拿笔写一些提纲。我想,要写其实我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便故作自信地说不需要。第一题我先讲了一下什么是信息化人才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人才。后来随着和老师的互动交流,谈到了激励,我顺手将管理教材中的内容说了出来。第二题我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老师问了几个问题,谈到减员增效时,老师问:大而全的企业负担重,需要减员增效,企业又拿不出资金安置那些减员的人员,怎么办?我回答可先向国家借贷一部分资金,企业减员增效后,能轻装上阵,通过创新、变革,得到发展,再将借贷的钱还上。老师没说什么,笑了笑,点点头。我也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答到要点。最后一两分钟,两位老师都和我聊了两句,便示意我可以退下。我站好,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出来同学纷纷围住我,问考了什么题目。我暂时不想离开,到处转了转,发现好多同学都说答得不好,有的甚至连ERP都不清楚,我心里略为踏实一点。晚上的英语面试我又是第一个。不过我口语向来较强,一位女老师主问,另一位学生模样的做一些记录。我站稳,鞠了一躬,说“Good Evening,Madam,Sir”,老师问了一些诸如“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Do you like your job,why?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work?Do you think MBA is successful in China?”的问题,我和老师较为轻松地聊着。约5分钟,老师示意我可以走了。我站好,鞠了一躬,说“Thank You,Madam,Sir”。

  面试是如此之快,自己精心准备的许多东西都没有机会用上便结束了。后来和同学一交流,发现有不少趣文。有些同学英语极差,不能和老师交流,最后老师都急了,忍不住说起中文来。

  总的感觉,人大的英文面试也只是一些常规的东西,在于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内容的对错相对要求低,能够开口“说”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般考生来说,一个星期的口语练习对应付这种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笔试,这次主要是和“两会”的内容有关。这种题较大,紧扣时事、经济热点,要注意多和同学交流,到网上收集信息。

  人大的中文面试,内容涉及到一些基本的专业性知识,需要花费的准备时间多。和同学共享信息,多交流。我这次参加了面试辅导班,觉得有些收获。尽管后来面试抽的题没考到这些,但为了这种考到的可能性不得不做100%的准备。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