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面子值多少钱?

MBAChina
2010-01-15 09:00 浏览量: 682
 智能总结

我的一个MBA学生,在北大光华毕业后,从政府机关辞职自己创业去了。两年后,他请我吃饭,问我:“我的公司不大,只有10个人,可这10个人里总是新招

我的一个MBA学生,在北大光华毕业后,从政府机关辞职自己创业去了。两年后,他请我吃饭,问我:“我的公司不大,只有10个人,可这10个人里总是新招的人多。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员工总也留不住。我不是贪心的老板,我们员工收入在当地是比较高的;管理也相当民主,所有规章制度都由员工参与制定;不仅如此,员工年底还参加公司利润分红。”

  我问他:“你问过那些走了的员工吗?”

  他答道:“他们说,我什么都好,就是发起脾气,有时让人受不了。可是我发过脾气后也知道不对,事后还会向他们道歉。但是我就不明白,他们怎么连这么点委屈都受不了,宁愿拿低收入去给别人打工?” 

  去年我给一个大型地产上市公司讲课时,正好赶上他们董事长从外地视察项目回来,他走进培训课堂,借用我讲课的话筒和时间,当着参加管理培训的三四百人的面,训斥一个项目经理说:我刚刚从你的工地回来,你的项目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管的?再这样下去,你是不是应该考虑你的饭碗了?

  事后,这个公司的人向我解释说,他们老板就是脾气不好,但是人很公道,他骂完就没事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我没有问过那位被骂经理的感受,但是从同类的角度,我知道他有可能习惯了,但是心里不可能没有疤痕的。

  老板的潜意识压抑着对员工的不满其实,我们从很多企业家身上都能看到这两位老板的身影,他们发起火来从不给下属面子。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他们的性格使然,可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则并非如此简单。其实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已压抑了对发火对象的不满,比如,老板可能认为他素质低、能力差、人品不好、爱与公司算小账,等等,可是这些人又不是对公司完全没用,特别是在没有合适人选替换他们的情况下,老板只能用着他们,并期望他们能快点转变。然而,一个人的转变哪能那么容易?因此,一遇到他们做错事,老板所压抑的不满就会不顾场合或借题发挥地表现出来。

  其实,这些老板发火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不是就事论事,而主要是在发泄不满。否则,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心,是不允许他们这样做的,因为这种发泄对一个具有现代人格意识的员工队伍来说,至少是在打击士气和自贬形象。

  人的不满压抑不住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不满是压抑不住的,总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老板对手下这些“鸡肋”员工的不满,就是通过这种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他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已经不高,所以老板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由性子对待他们了。不幸的是,这种发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老板这种由着性子的发泄,往往是真的在手下做错事情的时候,因此,老板就更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发泄,反而觉得是在对下属做正常的批评。 #p#分页标题#e#

  下属能从老板的发泄中嗅出味道然而,任何下属都能从老板的这种发泄中识别出老板对自己的轻视。因为人这种灵长类动物,对于他人之于我们的态度极为敏感,并且判断准确。由于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的主要生存环境,因此我们从小就学习并掌握了察言观色的(也许是先天的)能力。正常人都能够基本准确地从别人的眼神和表情判断出对自己的态度。心理学通过让一个种族(文化)的人,看另外一个种族(文化)的人的日常生活表情,发现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之间对厌恶表情的识别率都非常高。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批评的人基本上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什么是真骂,什么是假骂,什么是一时发火的冲动,什么是借机发挥。因此,下属通过老板的发泄一下子就认清了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
当人被轻视了,特别是被自己在意的人看低了,人的自尊就会大打折扣。

  什么是自尊?自尊就是人的存在价值。人的存在价值需要通过别人显现出来。你通过别人对你的反映,才能知道你是否对别人有用,你是不是在乞讨,你是不是在跟别人平等地交换?所以说,自尊就是面子,面孔是否好看,要通过镜子才能知道。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是“不识实务”的人往往为了面子—尊严,而损失实际利益。然而,有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叫做行为经济学,通过研究试验证实:这些人并不是不识实务,而是尊严有价。也就是说,人的面子是值钱的,老板给下属面子就相当于给下属涨工资;反之,损害下属尊严,实际上等于给下属降工资。正因为如此,人家才会到工资收入比你低的公司去。

  行为经济学家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让一些试验者到排队等着复印的学生中加塞儿。如果加塞儿者什么理由也不说,挤进去就复印,绝大多数情况会被排队的学生所阻止;可是,如果加塞儿者说:“对不起,我有急事,能不能让我先复印?”95%的学生都会同意加塞儿者的要求。可是当试验再往下进行时,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发生了,当试验者说:“对不起,因为这份资料必须复印,所以请让我先复印吧!”注意,这完全不是理由的理由,因为来复印资料的人,哪儿有没事来复印玩儿的?然而,竟有高达90%的学生也同意让试验者加塞儿。

  为什么?行为经济学家的解释是:只要说了理由,不管理由本身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的本身就表示了对别人的承认。于是,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看,面子值钱吧!时间就是金钱呀,我让你先复印,就等于让你先赚钱。
 行为经济学家对面子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

  该试验的第一步叫“独裁者”分钱试验,试验者每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被授予独裁者的角色,另一个人被授予服从者的角色;主持试验的人给独裁者10元钱,让他在两个人之间分,他可以分给服从者从0~10元之间的任何数目;服从者对分多少钱没有任何话语权,剩下的钱归独裁者自己。 #p#分页标题#e#

  在试验中独裁者和服从者互相不知道对方身份,而且也不见面,但是主持试验的人知道每个独裁者的分钱结果。于是,一个似乎不合常识的现象发生了,大多数独裁者显得都很大方,都分给了服从者相当数量的钱,只有20%的独裁者把钱全部揣进了自己口袋。

  人性似乎不应该如此慷慨!于是,主持试验的人决定在“双盲”条件下再次试验;也就是说,独裁者分给别人多少钱的动机不受到任何外界影响,不仅服从者不知道独裁者是谁,就连主持试验的人也不知道每个独裁者到底分给对方多少钱。结果,绝对贪婪的独裁者,也就是一分钱不分给别人的人陡然增加两倍!

  原来独裁者也要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自己贪婪。在第一次试验中因为主持试验的人知道他的身份,他装也要装得大方和仁慈一些。看,这就是面子的真实经济价值。
这个试验结果也告诉人们:①为什么独裁式管理需要更多的保密,因为独裁者也有道德感;②为什么个人负责制优于集体负责制?因为个人比组织更在乎面子。

  这个实验的第二部分叫“最后通牒”分钱试验,同上面的分钱游戏一样,只不过服从者有了权利—如果他对独裁者分给他的钱不满意,他可以拒绝;如果他拒绝了独裁者的分配方案,两个人都拿不到钱。试验结果可以想象,当独裁者的权力有了制约,独裁者也就大方和仁慈了起来;所有独裁者都会分钱给别人,因为不分,独裁者也没有。

  可是分多少呢?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独裁者只要分1元钱给服从者,服从者就会接受,因为对服从者来说,好过没有呀?!不接受独裁者的方案,服从者的收入也是零。

  然而,人在实验中的表现又一次让习惯于经济学常识的人大跌眼镜,大多数独裁者竟然分了5元钱给服从者,平均分4.37元!

  为什么?原来人的面子有价!独裁者将心比心,怕分钱少,伤了服从者的尊严,从而拒绝分配方案。

  可惜,在实验室中人们能够心平气和地考虑对方尊严的博弈,在企业追求效率的现实中几乎很难重现。因为,老板一着急就忘了下属的尊严。于是,下属也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走人了;再于是,企业的人也就没有了稳定性,总是在不断地招聘新人!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