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酒场感悟 话说“喝酒”

MBAChina
2010-01-15 09:00 浏览量: 2345
 智能总结

交友,尤其是男人们交友,似乎天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儿心里痛快,喝个一醉方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

交友,尤其是男人们交友,似乎天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儿心里痛快,喝个一醉方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会烟和酒,白在世上走”等等。似乎不吃不喝,今世就白做了一回男人,好象酒这东西天生就是男人们增进友情的润滑剂。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蕴育了醇香浓厚的酒文化,它不仅充当起人际之间的友谊天使,伴演着社会交往、人生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多年的喝酒经历,也给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第一、一个人我是从来不喝。其实也就意味着我还没有学会“借酒消愁”。更没有学会“品酒”,喝酒与品酒有何不同?我的答案是,喝酒的重点不在于过程,饮者所追求的是结果,即酒精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从微醺,神智不清到酩酊大醉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所饮用的通常属于酒精含量较高的烈酒,过程也较短。“英雄好汉”们的大口干杯,正是缩短过程而尽快达到结果的最好的喝酒方式。第二、正常工作周期坚决保量,绝不放开喝,在特别场合下,坚持能溜就溜,能少就少的原则。因为我深知“7954”(喝酒误事)之真理,喝酒误事也的确是真理,我从来都不枉然希望自己能逃脱这概率,毕竟自己是个凡人,自然不能奢望那些小概率的事情;但是,凡事从好的因素和影响入手,却也能够成就自己的自尊和精神!人言可谓,“酒后吐真言”乃酒家大忌。酒足已乱性,何况话乎。

  中国人喜欢用喝酒的量去度量抱饮双方的感情程度,想当初,我不管对陌生人还是好朋友,都只用这种酒则。在我还能继续喝的前提下,端起杯,就是一饮而尽。我不懂得如何从语言的技巧上去推却,只是想我若是喝的滴水不剩,应该让你无话可说了吧。酒桌上,每种人习惯行酒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人特别能喝,开始的时候却装着不能喝,小口抿着,到了酒兴上来的时候,拉着已经干了数杯的人猛灌。有些人能喝的不多,倒是来者不拒,提前让自己醉了,远离战场。因为不是酒中高手,也只是三三两两地走过场看别人饮的现象,我自己对行酒没有什么原则可讲。总之在酒桌上,要么滴酒不沾,要么就是:我干杯,你随意!想想我多年酒场之经历,想起了我师哥那句话“喝酒就要喝出气势,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多则枉然,坚决不喝。”,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文化非常浓厚,看酒品知人品。酒是一咱奇妙的液体,会令你的身体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回想参加工作之后几年酒场,无不汗颜。

  我最喜欢与我长我几岁师哥对饮。因为此兄豪放,人亦豪爽。身体魁梧,酒量亦大,且酒风极正。他知我对酒无多意,不善饮酒并重义,每次嘱我任量即可,从不与我攀杯。他喝酒有个特点,每次总是自己先干罢,然后就把杯子放在胸前,从不举空杯示人,以此炫耀和警示他人。我喝与不喝,喝多喝少,他全不在意。奇怪的是,他越是这样,我越是喝得微醉,总觉得沁人肺腑的皆是饱含友情的琼浆玉液,倘是有半杯偷懒便感觉对不起朋友。但此兄高就高在喝酒以后还能察颜观色,关键时候适可而止,大家无不尽兴,高兴而归。这也验证了“恰如其分的饮酒真的可以增进友谊”,快哉。#p#分页标题#e#

  可相反的事情确发生了很多,另一朋友,从事装修行业,事业上打打拼拼,一步一步从打工者变成了工头,从当初的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此人是四川人,厚爱下厨房,炒得一手好菜,一般要做完一个工程完工以后空闲几天,总爱在家大摆饭局,然后邀上三五哥们,狂吃海喝,他喝酒有一特点,也是我极讨厌之处,一上桌就爱说“来的都是兄弟,大家一起干拉”,此动作一般要重复个五六次方肯摆休,想当初我滴酒不沾,受净折磨,一再痛下决心,对自己说“这样喝啊,这朋友不能交拉”,不过还是顶不住他那手好菜,想想当年来海南,一日三餐天天公司食堂,那时候还不是疯了一样来他这里改善伙食。人家可是你想吃什么做什么啊。堂堂大男人,可不能忘本,不过那时候他没有现在这样财大气粗,也不吃饭必喝酒,真想不到这社会能把人折腾成这样。话虽这样说,想想几年之交,不容易,一般他叫的饭局我能参加还是参加,不过喝酒还是坚持我的原则,能喝多少喝多少,感觉差不多了,感紧离桌,找点能说得过去的事情做。不能喝酒怎么也得耍赖,不过在这方面我的伎俩可得大打折扣,正应证了鲁讯说的“拿来主义使不得”。一般喝酒到位的人话语特别多,你不见手机一响离开饭桌的,没有半个小时是回不来,以前我倒没有去刻意追究其根源。

 对于单位来说年底饭局太多,共产党掏钱的饭不好吃,深有体会,饭桌上的酒多得压得人呼吸都困难,客套话多得可以咽死人,强令或逼饮,便如同强奸他人或光天化日之下暴力行劫,像我等这人就只想开溜,但又不得不同流合污,并对自己说:“喝酒就象强奸,你没有能力反抗,就享受吧”,不过这饭局,既然来了,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礼节该到的你得到,该表达的你要表达,痛苦,左右为难,不过这里面内涵太深,我还一直不得其要领,可悲!先不说开溜,这饭局上领导还没有走,你要先溜了,那多掉链子啊,你得熬,还得不喝酒,领导喝多你要送回家,你要喝多了,哎,后果不可想象,这要到位拉,你得找办法开溜,以前经验基本一片空白,话说刚学到一招,(可现在想起来,我还不如多喝几杯,)一般饭局上大部分人一接电话就溜,可恶的我手机一般晚上没人骚扰,没有办法,那就只能骚扰人家拉,酒一多,不管什么联系多联系少的,关系好的关系差的,目的只有一个,能陪我说说话就成。那时候,多说几句就是少杯酒啊。直接导致后果是“惊起鸳鸯好梦无数,”好在我那些我认识的人大部分还是有涵养的人,虽然生气,也不敢明说,但现在我还一直内疚,为几杯酒下肚便不知所以然羞怩,可幸的是,被我骚扰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导致我那段时间养成了一个习惯,早上一起来先看手机的记录,看看昨天谁被骚扰了。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要是喝酒不劝了,爱喝多少喝多少,尽随各人的意愿,那该多好啊。但是又一想,那能行吗。俗话说“不会喝酒当不了领导。”想起某个笑话:“某领导估计是看完《天下无贼》,在酒桌上说道:今天和大家一起吃这餐饭,其中主要的目的是增强我们大家的凝聚力,然后就是发现新人,”这男人要不会喝酒,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p#分页标题#e#

  矛盾啊!

  我认为恰如其分的饮酒真的可以增进友谊。这里的恰如其分是说“饮酒”应是友情的促进剂,而不是垂钓友情的诱饵。说得更直白一点,倘若彼此已是朋友,那怕偶尔小酌几杯或醺陶陶酩酊然,可此酒因情而饮,便感觉多了几分意义。若彼此本为陌路,酒桌上相识,菜桌上相知,此类就是酒肉朋友了。这样的朋友因酒而得,也会因酒而失。待去了酒香厌了肉腻,此等朋友纵然相延些时日,恐也只存些劣酒臭肉的味道!

  酒啊!你本身是个好东西,把握好了,你可以承载人间真情友谊的天使之责;若把握错位了,则可能酿成人间悲剧,成为千古罪人、罪魁祸首。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