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15来临 媒体群像图

MBAChina
2010-01-15 09:00 浏览量: 839
 智能总结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维权日,中国人对这个日子的关注,始于1988年。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央视3·15晚会便成了企业、媒体以及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3·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维权日,中国人对这个日子的关注,始于1988年。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央视3·15晚会便成了企业、媒体以及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3·15期间成为中国消费领域的年度活动,3·15成为代表消费者最高权益的符号,在政府、媒体的共同推动下,其权威性、联动性、影响力足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从年底到第二年的3月,我们在观赏着一场盛宴,这是媒体的盛宴、是企业的悬梁之剑更是一场公关的博弈。

  兴也央视衰也央视

  在央视每年举办的众多场晚会中,能与春晚地位相当的就是3·15晚会。虽然二者性质完全不同,但在影响力方面却是不分高低。一个艺人上了春晚可一夜成名,像小沈阳,一个企业上了3·15晚会可一夜衰败,像欧典。

  央视在国内媒体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历届3·15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消协、国家工商、质检总局等十几个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离不开经济频道与其它频道配合的采编团队,离不开长达数月的暗访调查制作周期。近三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壮大,3·15晚会现场直播环节新增了短信互动、互动论坛等,现场权威部门掷地有声的发布,民间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评选,来自各方的资源整合和共振,都使得长达100多分钟的晚会在观众间产生了强大力量,不仅使企业为之撼动,同样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媒体。

  当然,每年的晚会也会有一些赞助企业的广告出现,有人说,比起曝光的企业来说,这种纯粹的硬广告并不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光。但至少这些赞助企业,远离了被毁灭的后果。

  边缘媒体中心化

  3·15晚会很少给曝光企业留下生的希望,但其特殊的地位却给了其他非主流都市媒体创造了生存空间。我们对身边的朋友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有谁看过《消费日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质量报》呢?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没看过”。

  事实上,这三份报纸与3·15的含义即消费者维权有着类似的办报理念,并且每份报纸都由中央级政府部门主管。《中国消费者报》创立24年由国家工商局主管、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其办报理念就在于维权、普及、宣传;《消费日报》创立24年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其办报理念在于权威发布、引导消费;《中国质量报》创立20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其办报理念在于质量管理,名牌推进,打假扶忧。政府力量主导、掌握众多线索资源、以曝光负面见长的媒体特征,使得这类主流消费维权媒体零售量低、阅读率低、传播性差。可是在一年一度的消费盛宴前,正是因为这类媒体的特征,反而会引起企业和其他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具有绝对主导性的核心媒体、重要线索源和政策风向标。#p#分页标题#e#

  都市媒体四线并举

  都市类媒体贴近民生,在日常的报道中,消费维权新闻是媒体抓住读者眼球的重要部分,线索来源一是权威部门的日常发布,二是市民的热线电话。无论是真曝光还是假打倒,企业的负面新闻总是在社会新闻版面占有一席之地。3·15对于这类媒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与北京主流都市类媒体记者交流中得知,每年3·15的专题报道,会从2月中旬开始策划,新闻线索来源于有三:政府部门权威发布、维权类主流媒体报道追踪、热线新闻。而在3·15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常有企业公关部或者公关公司的人到报社来找领导沟通的场景。

  除了上述三种报道形式外,都市类媒体会统一在3月16日以专题形式对央视晚会内容进行报道,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对曝光企业的穷追猛打,大有一棒子打死之势。从《京华时报》和《北京青年报》近三年的报道情况看,一般版面安排为两个版,有时一版头条的选取也会用晚会曝光的案例。但随着新闻时效性的不断加强,可能这一项会有所减弱。

  都市类媒体有很强的不可控性,从其读者角度出发,他们更愿意同情弱者即消费者,同时对于报社的非广告客户,负面报道会不遗余力。

  财经媒体小火慢炖

  与前几种媒体所不同,财经类媒体对于3·15的报道显得持重而谨慎。一方面源于媒体定位,关注大财经、关注企业和行业变局,一方面自身与诸多企业保持着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即出版时间的周期限制,财经类媒体基本不会提前进行3·15选题策划。

  3·15晚会曝光的企业,财经媒体会着力于第二落点报道,主要从企业层面和事件本质进行挖掘。比如2008年3月24日B叠商业新知板块头版和二版,集中在对分众传媒的短信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和报道。2007年3月26日B叠商业新知板块B1-B4版(均为半版)专题报道“策划原罪”,跳出各报集中轰炸的明星代言争议,着眼于事件的策划人层面,对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事件进行再调查。对这一事件中名气不大但却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策划人张锦力的策划思路进行了全面报道和分析,并提出了“策划原罪”这一概念。

  财经类媒体更愿意在事件爆发之后,小火慢炖做出滋味。

  网络和草根的异军突起

  经历过三鹿事件、林松岭事件、华硕CPU事件、百度竞价门事件、蒙牛OMP事件、东芝竖线门事件、央视大火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忽视网络的力量。#p#分页标题#e#

  可以看出,网络已从依托传统媒体策划选题转向主动互动的传播发展方向。无论是网站本身或草根网民,操作方便、传播性强甚至不用负责都成为在3·15期间被大量使用和关注的根本原因。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网络3·15将占有绝对优势并日益彪悍起来。

  流氓媒体会武术

  说完了强势的,主流的,草根的各类媒体,最后来说说流氓媒体。3·15这块肥肉,谁都想趁机咬一口,尤其是平日饥饿难耐的流氓媒体。

  在3·15长达一个月的传播周期中,企业随时都会接到二流或不入流媒体的电话,“我们掌握了你的XX事件正准备报道,若可以广告合作的话,也许可以商量下,我们考虑不予报道。”

  流氓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不仅有武器还知道如何使用。流氓是指以不准确新闻换取高额利益的手段,而武器则是企业的各种大小失误。

  如何安然度过3·15

  当然,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难免有些枝杈。所以,企业想安然度过每年的3·15,首先要根据企业性质进行自查,其次要与核心媒体核心人物提前有效地沟通,确保企业提前获得媒体信息。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提前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键人沟通。对主流媒体提前进行媒体维护,确保媒体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内容。做到有效监测、准确预报、有效运用资源体系。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