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

MBAChina
2010-01-15 09:00 浏览量: 2600
 智能总结

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20世纪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

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20世纪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随后,西蒙转而研究大型组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他认为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他进一步研究了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他认识过程,并为公司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系统”,成为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

  西蒙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前一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有限度的理性。

  作为管理决策者的经理,其决策制订包括4个主要阶段:(1)情报活动:找出制订决策的理由,即探寻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2)设计活动: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创造、制订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在各种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4)审查活动: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决策可以区分为性质相反的两种决策:一种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另一种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这两种决策所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制订常规性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方式由于运筹学和电子数据处理等新的数字技术的研制和广泛的应用而发生了革命,而制订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方式包括大量的人工判断、洞察和直觉观察还未经历过任何较大的革命,但在某些基础研究方面正在形成某种革命,如探索式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模拟等。自动化方面的进步和人类决策方面的进步会把组织中人的部分和电子的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先进的人――机系统。   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是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49年担任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公共管理》(1950,与史密斯伯格等合写)、《人的模型》(1957)、《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自动化的形成》(1960)、《人工的科学》(1969)、《人们的解决问题》(1972,与纳斯维尔合写)、《发现的模型》(1977)、《思维的模型》(1979)等。西蒙对于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开创性的,西蒙也是管理方面惟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p#分页标题#e#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