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陈春花:中国企业的领先之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8-11-10 10:19 浏览量: 6302

MBAChina网讯】研究本土创新:筛选“行业先锋”

我自己在研究当中,一直想解决本土创新的问题。

艾德蒙·菲尔普斯在一本最著名的书《大繁荣》里面说:草根的创新对于过去所有的繁荣历程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也是恰恰我做这个研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撑点。所以我就从怎么样去做本土创新的视角,去研究中国企业在过去的成长过程当中取得的成绩、发挥的作用。整个研究的过程,我是沿着八个最重要的要素去展开。这八个要素我相信做管理研究的人都很清楚,就是一些优秀企业的基因。这八个要素当中,包括创新性、成长性、领导层、全球化能力,以及环境匹配力、价值链、产品和技术、企业治理结构。如果我们来看一个优秀的企业,无论通过文献还是通过实际的企业调查,都可以知道这八个要素对他们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我就沿着这八个要素去展开我自己的研究。

当然研究是不可能再停下来,所以我会分别在每一个10年当中就把这个研究的结论公布出来,所以2004年的时候《领先之道》中文版的第一版发布,当时实际上是引起了很多人对这个研究的关注。到了2016年的时候,中文版的第二版发布,它还是叫《领先之道》。比较巧合的是到了2012年整个结论做完的时候,我在2013年又再一次带着这个研究回到企业当中。这一次出任新希望六合的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带一家农业的企业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恢复增长,成为依然保持第一强劲增长的公司。在任期间,我花了三年的时间,到2016年的时候我也比较幸运,这家企业又成为我们这个行业市值最高、影响最大的公司。我做这件事情就是不断去证明一件事情,就是理论研究跟实践之间是完全可以融合的,当然这一次也感谢张董事长、姚社长以及乌兰给予的帮助,感谢北大以及国发院、知室给予的帮助,使得我们的英文版正式发布,那这样就可以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的企业在过去的20年、30年是怎么走过这条路的,这条路走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我们之间有更多的话题能够跟大家去做分享。

个体自我独立、万物互联一体:管理理论面临范式转换

我的研究依然是要继续往下走。我刚才说我这个研究一共是30年,现在进入第二第三个10年。在第三个10年,我们遇到的挑战跟之前都完全不一样,就是我们遇到一个叫做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世界。

那么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世界,我认为有两个特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是个体自我独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万物互联一体——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但是万物是互联一体的。因为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所以我继续要研究2012到2022年的时候,发现很多变化不断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企业都有可能会遭遇挑战,包括我所研究的这五家企业。我们也会看到很多新兴的企业不断出现,包括基于技术推动的,包括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所导致的各种新兴企业的出现。所以我在不断的做研究的过程当中,就去寻找这背后的到底原因是什么?我们过去100年来所讨论的理论是不是也要做一些根本性的调整?

以前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不断地去还原,也就是找他最根本的内在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甚至今天我们会不仅仅还原到原子、分子,可能要到量子。我们要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要回到一个更大的宇宙、更大的自然观当中,人只是其中一个物种,我们要放到一个更大的整体当中。

我们因此在研究过程当中就有了一个叫做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的一个转换,我们怎么能够去处理复杂性,去处理我们讲的更大的变化,去处理不确定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上,我就认为就应该要有一些调整,源于这样的一个调整,我个人比较强调的就是我们的管理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以前比较多谈的实际上是分,比如说分工、分权、分利,我们认为责、权、利对等效率是最高。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告诉各位,有可能不是这样,我们今天更大的效率有可能是来源于整合或者协同,包括中美之间我相信更应该是一个协同和整合,而不是一个分裂的状态,如果是一个分裂的状态,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产生更高的价值和更大的效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就开始告诉大家说管理应该是一个整体论,它不应该是一个分散的部分。那么在这个地方我提出七个原理,这篇文章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布的,那我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这七个原理提出的核心就是我们要从一个大的整体来看组织,而不是只看组织内部,我们要基于顾客的价值来看每一个员工,然后我们怎么把人激活,而不是让人成为一个被管理者,我们如果不能让每一个人的价值被释放,我们仅仅是管控,我们是没有办法获取更大的效率。这也是我通过过去20、近30年对于中国领先企业的研究,我最后看到今天他们能够持续领先的背后的一个管理的部分,就是它把整个企业看成是一个一体,甚至放在整个自然观之下来看,那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能够看得清楚。

所以管理真正的核心不在于我们今天能得到什么结论,而在于我们不断要去问管理遇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自己是做组织管理研究的,我们在组织管理研究当中一定会提到这三个人。我们从科学管理原理开始,我们就会提泰勒,他其实强调分工就会带来最大的劳动效果。然后接着下来我们就会讨论作为管理者,你怎么发挥价值,这个就是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对于管理功能的定义。接着下来我们就会回答,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你怎么能够真正的产生效益,这就是我们现在最多人用的科层制,我们大家都喜欢的结构模式就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但是无论是从分工还是管理者,还是我们讲分层级的马克思·韦伯的理论,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今天互联网下个体强大的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回答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让第三个10年领先的企业未来持续领先。

我非常期待有机会跟在美国的很多企业家、学者做交流,去讨论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和新的经营环境背景之下管理到底应该回答什么问题,这就是我想在最后说——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必须不断去追问——这既是给我自己的要求,也是给每一个管理者的要求。

编辑:马丽霞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