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芮萌:2018,互联网金融你们过的还好吗?
【MBAChina网讯】2018年3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和《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这两份报告对中国所有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报告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共有164家独角兽企业。根据报告的标准,独角兽的评定标准包含:
1.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2.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2007年及之后成立);
3. 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4. 符合条件1、2、3,且企业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称为独角兽;
5. 符合条件1、2、3,且企业估值超过(含)100亿美元的称为超级独角兽。
根据原始数据,我们整理出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类独角兽企业榜单,图表如下:
2017年,中国共有21家互联网金融类独角兽企业,共计估值约1592.7亿美元,如果按照2017年底当时的中美汇率1:6.5算,这21家企业市值共计10352.55亿人民币。这164家独角兽企业一共含括了18个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健康,文化娱乐,物流,交通出行,互联网教育,新能源汽车,云服务,人工智能,房产服务,新媒体,企业服务,智能硬件,大数据,旅游,软件应用,和社交。其中,互联网金融独角兽的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电子商业行业企业的数量。图表如下:
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的市值却是在整个18个行业当中最高的,达到了1593亿美元,高出第二名电子商务约690亿美元。图表如下:
虽然以上图表数据均显示了:2017年底互联网金融行业热度和市值最高、中国市场普遍看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仅仅根据时间点的市值来判断一个行业并不可靠,理性的消费者和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研究者可能会发现,2018年这些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2017年到2018年,中国有将近20家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交易所上市,但是截止到2018年10月18日,这15家公司中有11家较发行价下跌,最少的下跌幅度为23.4%,最高跌幅为81.63%;只有三家(乐信,爱鸿森,点牛金融)在上涨,其中点牛金融增势最为强劲,较发行价增值了近67.5%,其余两家增值力度偏弱;小赢科技市场波动频繁,暂不跌不涨。
近期行业热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体更名是近期市场上一大热点。 “2018年9月17日晚,京东金融将其官方微博、抖音、头条号等各大媒体社交平台全部更名成‘京东数科’,对此,京东金融的内部人士表示:‘京东数科更能体现公司的定位’; 其实京东的转型早有端倪,早在今年4月,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产品,而是将其转给专业的金融机构去做,自己则提供科技方面的输出;今年7月,京东金融与中银投资、中信建投等机构达成B轮130亿元融资协议,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然而,京东金融的更名并不是个例,2018年4月百度也对外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拆分后百度金融将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金融”,实现独立运营。”
2018年9月20日,蚂蚁金融云也正式更名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专注为行业提供完整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包括容灾系统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如金融安全、区块链等都将对合作伙伴开放。”除此以外,“趣分期”更名为“趣店”,“分期乐”也更名为“乐信”。根据以上现象,名字上的改变不仅反映出传统互联网金融行业正逐渐向数字、高新技术服务方向靠拢,中国政策的导向也暗示了传统互金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
互联网金融集体更名原因及背后隐含的行业痛点
1. 中国市场监管趋严,政策导向。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迹于2008年前后,在经历过将近10年的缺乏法规监管的野蛮性、不规范成长后,2018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拳印发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次通知是对现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次重大规范。通知主要确立了4条验收标准,3个验收流程,4项分类处置方法,和5条管理要求。对现有互联网金融行业影响最大的一条标准当数第一条:“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未经许可,不得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其中关于金融机构的定义,中国人民银行在1994年8月颁布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指出:“金融机构是指下列在境内依法定程序设立、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
(一)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作银行、城市或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或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及邮政储蓄网点;
(二)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保险经纪人公司、保险代理人公司;
(三)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证券交易中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融资公司、融资中心、金融期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典当行、信用卡公司;(五)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严格意义说,当前市面上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并不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法律定义。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打法律擦边球活动后,国家为互联网金融划清了最终底线,即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我们可以简单认为《通知》是为了规范金融行业市场,即金融类公司可以拥抱科技,但是科技类公司不能随意输出低质量的金融服务。此外,对原有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公司未来的发展与业务正常运作要受到相对更严格的监管,即必须要持金融牌照,这也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一类公司的原有业务受到了打击。以京东金融为例,乍眼看去这是一个京东旗下的金融类公司/金融机构,但是本质上京东的确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了不踩监管“红线”,所以更名转而输出技术服务也就不难理解。所以,国家的政策方针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公司业务重心转移的最大推动因素。
2. 互联网金融行业收益率下降
除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规范外,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收益率下降也是互联网金融公司重心转移至技术输出/更名的另一个原因。以市场上最大的基金天弘余额宝为例,截至2018年10月20日,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了3%,现为2.6890%,与近5年内2013年12月29日的最高值6.5%相比已经下跌了58.63%。如下图:
此外,每万元的收益情况整体来看也是在逐渐下降,与近5年内2013年12月29日的最高值1.7886元相比,2018年10月20日的数据显示为0.7126元,跌幅为60.16%。如下图:
截止到2018年7月,余额宝的净资产规模也由2018年3月31日的历史最高值16891.85亿元下跌到了14538.76亿元,跌幅达13.93%。如下图: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10月17日,11只对接接入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中,有9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3%,其中7日年化收益率最低的品种仅为2.58%;对比来看,其他货币基金的情况也并不太乐观。根据同花顺统计数据,目前近800只货币基金(A、B、C类分开计算)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9%,进一步下跌,收益率在4%以上的货币基金仅有18只。”互联网金融行业收益率的降低是导致向技术输出转移的直接原因,“根据日前上海清算所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京东金融在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2140 万元,连续亏损多年后首次实现盈利”。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拥有众多客户数据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日子都不好过,更别说二梯队公司了。至于处于第二梯队的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为了在市场生存,大多数的做法一般是拉高承诺客户的收益率,然而,这种做法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却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成果,在经济大环境低迷时,这种做法对公司带来的消极影响较难缓解。当所承诺的收益率降低时,客户向竞争对手流动速率也会加剧上升。
3. 前车之鉴-行业巨头蚂蚁金服的导向作用
蚂蚁金服的口号是“我们不做金融,我们只做技术去支持机构做好金融。”据路透社报道,“四位知情人士称,因为蚂蚁金融的核心金融业务(包括支付、微借贷、信用评级和财务管理)面临的监管压力日益增加,公司加速转型,蚂蚁金服正将其业务重点转向技术服务,远离支付和消费者金融。” 技术服务输出将成为蚂蚁金服未来收入构成的主力军,“蚂蚁金服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支付连接、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2015年时,蚂蚁金服约64%的收入来自于支付连接,23%的收入来自于金融服务,14%来自于技术服务;2016年,其来自于支付连接的收入为65%,技术服务的收入比例上升至17%,金融服务收入占比为18%;2017年,蚂蚁金服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大幅上升至34%,支付连接收入占比下降至54%,金融服务收入占比缩水至11%;而根据预测,到2021年时,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根据以上图表数据,2015年至2017年,蚂蚁金服三大收入构成中,支付连接和金融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唯有技术服务增势明显,2017年技术服务较上一年增长了50%。“蚂蚁金服今年的小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34%升至65%”。[12]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行业巨头的导向作用是互联网金融向技术转变的另一关键要素。
4. 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攀升
我们之前提及互联网金融行业收益率下降是导致行业向技术方向靠拢、去金融化现象普遍的直接原因,则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攀升则是导致收益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获客成本是企业或平台成功购买/吸引一个消费者所花费的成本,一般包括营销费,渠道费,信息数据购买费,惠客返现支出等一系列费用。“平台的获客成本主要取决于平台推广渠道,不同的渠道成本也是不同的,比如搜索引擎投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旺,几大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价格都水涨船高;一些网贷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在2014年末,其公司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点击其公司网站,每一个点击大约3~6元,而在2014年初,只要1元出头;短短一年价格已飙涨了好几倍。”[13] 如果按最低速率为3发展,则2018年一个点击的成本大约会在200元上下。
以宜人贷为例,其2016年财报显示销售费用约为7亿人民币,管理费用为约为20亿人民币;而2017年其广告宣传费达到了10亿人民币,管理咨询服务费增至约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2.86%和35%。降低获客成本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根据宜人贷2017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其销售费用约为4.69亿元,投资人数19.2万人,平均获客成本2400元;信而富2017年第一季度消费支出1020万美元,新增借款人54.5万,平均获客成本为18美元,较2016年上升一美元。[14] 互联网金融中的大公司由于产业布局早,资本雄厚,市场基础稳定,品牌宣传力度大而深得人心,而小公司起步晚,资本缺乏,行业认知度不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大多数只能从高福利,高返利抢客户,但这种烧钱抢客户的经营模式并不能绝对保证客户的高忠诚度。
5. 规避被污名化的“金融”字眼(P2P爆雷)
“互联网金融包含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金融机构、和金融门户。”[15]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市场表现时刻关联着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心。然而,2018年P2P大范围爆雷为互联网金融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截止到2018年7月24日,中国P2P爆雷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217个,涉及人数高至111.9万人,累计*余额约777.6亿元。到今天,仍有许多被P2P“收割”的投资群体在维权的道路上奔波。在经历过爆雷事件后,有绝大一部分人谈“雷”色变,进而把这顶污帽子直接扣到互联网金融的头上,所以P2P爆雷事件在某些程度上也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名誉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而其他正常的平台为了尽可能的“避嫌”或迎合数字经济的大趋势,向数字科技转型更名的确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缺乏客户/大数据基础是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通病。
“金融科技”类公司股价下跌原因何在?
1. 打着科技大旗走老路
2017年至2018年,有一大波“金融科技”类企业在香港、美国上市,还有一些正在筹划IPO中。上市是一个公司迈向成熟的里程碑,也意味着公司运营更加规范化。但事实却很骨感。在整理招股书中,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公司实际上还是将自己的定位偏好于金融借贷方向,而大数据、云、人工智能、智能风控等高尖名词目前只是博取投资者眼球的一种手段。
上图由左至右依次为乐信,拍拍贷,趣店,和信贷。乐信对自己的公司定位是:Better Credit,Better Life;拍拍贷:#1 Online Consumer Finance Marketplace in China;趣店:Credit Provider with A Mission to Make Personalized Credit Accessible;和信贷:Fast-Growing Consumer Lending Marketplace。从以上公司定位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类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Credit(借放贷),只不过是服务平台的转移,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对于科技这一方面,也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风控突破。
从营收情况和盈利情况来看,拍拍贷,趣店,和信贷这三家从2015-2016年的跨度转变非常大,拍拍贷增长了513%,趣店增长了514%,和信贷增长了173%;2015年三家还有不同程度的大额亏损,而2016年却都能够扭亏为盈,而且盈利数额特别巨大。营收数据的急速上涨并不能有力证明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革新和具有未来高发展潜力。
通过阅读公司年报,我们发现线上借贷业务是助力“金融科技”公司营收翻翻的主要救兵。换句话说,一夜之间,好像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不约而同找到了盈利增收的新模式,这里面的水分可想而知。另外,仅仅凭借这种爆发式的收入以及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卖点在长期看来,并不足以“收买”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毕竟他们在本质上还是缺乏技术基础的金融公司。
通过整理市场上可获得的上市公司市盈率信息,我们发现宜人贷,圣盈信,趣店,和信贷这些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国这六大银行的市盈率相差并不是很多;虽然乐信的市盈率相对较高,达到了16,但是与美国四大行相比,市盈率仍然在金融机构的范畴之内; 与科技类公司相比(苹果公司除外),他们的市盈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目前可以暂且断定中国市场以及美国市场都将这一类“金融科技”企业划归为金融一类公司,而非科技类公司。
2. 上市互联网金融公司历史污点重重,市场质疑,信任缺失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无论上市的还是没上市的,“手脚不干净”,在很大程度上一定会给公司的名誉,诚信,和形象大打折扣,另外,名誉这种无形资产的弹性非常小,从污化的名誉回归良性名誉付出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非常大。一些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历史污点也进而会影响到人群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看法。趣店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但是提及到趣分期和校园贷风波,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没错,趣店今天的壮大一部分来自于近些年的校园贷。 想必大家一定听过一些诸如*秒过,无需抵押,利率低至xx%等非常诱人的广告,想必你也听过深陷校园贷而跳江的事情。“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趣店共向700万活跃借款人提供了高达56亿美元的信贷,然而这700万活跃借款人中有80%是在校学生。”在那段时期,相比家破人亡,倾家荡产真的是一种“幸福”。校园贷实质上是一种高利贷,《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全文》中第26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高于24%以上的可称为高利贷,根据最新规定,年利息24%以内的国家法律予以保护;年利息大于24%,小于等于36%的,这部分为自然债权,也就是国家法律上不保护,但是承认可以有这个债权;年利息超过36%的部分,国家不予承认,不予保护,属于非法部分;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暴力催收,虚假宣传,威胁恐吓,辱骂殴打这一类标签都是趣店短期内无法平复的历史污点,而且这些污点势必给趣店在亚洲市场的公司名誉和未来发展增添了多重羁绊。为了洗白自己或者说为了重塑公司声誉,另辟蹊径,赴美上市“圈钱”谋发展可能是其中更重要的原因。但是声誉还是其硬伤并且推动了趣店股价的下跌。“趣店在美国上市的第四天,就迎来了一次暴跌,凌晨四点美股收盘,大跌19.64%。”
趣店并不是唯一的众矢之的。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京东天天盈理财事件让民众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任又凉了一截。京东金融对天天盈的对外宣传是一种高效的投资与保险联结的产品,随时可取,但实际上与宣传相差甚远,另外,退*程过于繁琐,虚假宣传,时间长,客服低效,无法回撤资金,APP资金显示错误等低质量用户体验事件让民众对京东金融的信任降至冰点。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名誉通常建立在高质量的信用之上,而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珍贵无形资产。巴菲特曾形象的说过:“声誉非常脆弱,就像一块玻璃,有时一块小小的裂缝,就能毁掉整整一大块玻璃。”
3. 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是某些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上市后很快跌破发行价的重要原因。拿已上市的圣盈信(CIFS)来说,自2017年8月8日上市,一年后股价下跌超过65%,非常不可思议。美国Muddy Waters Research(MW)公司对圣盈信的研究报告指出:”圣盈信公司完全没有价值(King Zero)——只是另一个没有价值的中国诈骗类公司罢了;MW相信几乎圣盈信所有声称的商业运行都是虚假的;中国政府报告显示圣盈信2016年将其财报数虚报了5倍之多;MW认为圣盈信所反映的债务销售数据(占债务表84.2%)是虚假的,剩下的15.8%并没有披露,然而,MW强烈认为圣盈信绝大多数的放贷数据及收入数据都是伪造的;MW披露虽然圣盈信当前与两个公司有商业往来,但是往来的*和收入都是造假的;另外,MW报告称圣盈信近期购买的大数据公司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谎言,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空盒子公司;虽然圣盈信2016年的年报称47.3%主要来自于Kashgar子公司,但是MW披露Kashgar子公司事实上只存在了两天,而且Kashgar在中国的报表为0收入;MW还认为圣盈信公司太过于完美而不具有说服力,仿佛一夜间就变成了世界的主宰,拥有毛利率超过97%,净利率超过70%,MW总结圣盈信公司在美国上市是对美国投资环境的致命一击(Coup De Grace),也是所见过的最不靠谱的上市公司。”
在国际交易所上数据造假,不仅仅断送了公司的大好前途,更重要的是,数据造假抹黑了整个中国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而影响了上市公司股价的正常攀升。
4. 国际法规监管
2017年10月5日,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出台了一项法令,旨在要求停止还款日债务陷阱并要求出借方决定消费者能够负担起的还贷门槛,因为CFPB发现许多借款人在获得*后都在重复支付高昂的费用或再为相同数额的债务融资,这种行为最终会导致借款人账户关停;CFPB主任Richard Cordray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那些需要“快钱”的借款人最终都陷入了无法偿还本金的僵局,这种现象特别普遍,这项法案的出台可以明确防止出借方有意金融“陷害”借款人,有些短期的借款利率高至300%。” 而借贷业务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营收业务,在这次法规的影响下,势必会受到严格管控和调整,所以股价下跌也反映了市场预期。
建议
诚信是基础
大多数业内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多招揽客户,都尽可能的夸大平台的利息数据,技术卖点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即使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是长期来看,对公司的名誉和成长有着致命的打击。互联网金融公司应以诚待客。拥抱科技带来的促进作用
缺乏技术和用户数据基础是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的主要痛点,而且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他们并不能像做技术起家的行业巨头一样短时间灵活调整业务方向,所以为了金融与科技共荣,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应理性评估高新科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作用,用科技助力传统互联网金融的转型。积极看待法律法规带来的社会责任影响
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应积极看待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因为政府颁布各法令的初衷也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维系市场稳定、造福一方百姓。唯有积极看待法规的引导作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核心价值才能被国家和市场所接纳。强化风控能力和资金流向监管
除了国家主动干预行业走向外,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缺乏对资金流向的持续监控和风控能力的缺失也是造成金融市场上弱币驱逐良币的一大原因,因此重视科技对资金流向的监控以及风险预警的功能迫在眉睫。提升用户体验,定期回访
客户基础是互联网金融赖以生存的基础,除外部因素外,锻造自身,提升用户平台体验,积极听取市场的意见,开发切合消费者利益的服务/产品,对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用户群体基础。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信息生态体系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技术在多个行业内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但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仍缺乏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平台,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依据行业的特殊性研发一个集安全,查询,更新,预警,监管和协助收集征信数据功能的生态金融信息系统。
当下,从国际视角出发,国内外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愈加严格,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过近10年缺乏政府引导的肆意生长后,目前向技术型金融输出高质量、精品、便捷的服务/产品形势愈发明显,因为穿着新鞋走老路并不具有任何升值空间。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越过法规红线、不折损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不丢失客户基础、不损害投资者利益和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向高新技术过渡亟需中国政府的正确引导。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首先成为行业的探路者和奉献者,主动预见行业在未来将要面临的危机,多方调研后颁布较为全面的法规,而不是用一贯的“马后炮”的方式进行滞后管理。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