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长江新秀刘熹然:疫情来临,她决定回到中国

长江商学院
2020-09-01 09:16 浏览量: 3412

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有人告诉你,比赛已经取消。这样的失败是医药研发行业常有的事,可若一旦研发成功,我们就可以拯救很多人。

刘熹然 Carol LIU (US.)

长江商学院Global MBA 2020级新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士

Audentes 资深研究员

2020年3月15日,刘熹然终于收到期待已久的长江商学院Global MBA录取通知书。只是,梦想实现的喜悦,却被日益严峻的疫情所冲淡。就在2天前,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全美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紧急状态,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到5月28日,全美病例已有1745803例,死亡102107人,仅刘熹然所在的加州便确诊99810人,死亡11194人。原本计划拿到通知书就回国的她,只能静待疫情结束。

疫情让大多数人惶恐不安,但对于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专业并在医药研发领域工作十余年的刘熹然来说,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却点燃了她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医药研发与人类生命健康与社会安定息息相关,我希望以自己所学,促成更多新药研发落地,拯救被疾病困扰的人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的确,去国十五载,回顾刘熹然走过的人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箭头,指向她的人生使命——药物研发。

从城市大学到伯克利,理科女生的化学梦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出起承转合的戏剧,对刘熹然而言,第一个大的转折点,便是移民美国。

2005年,她高二时随父母移民加州洛杉矶市。飞跃重洋,面对全新的一切,有憧憬、有欣喜,也有惶恐。好在,天性开朗的刘熹然,很快以出色的理科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誉。她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曾获得加州飞机模型大赛优胜奖。

美国高考并非一考定终生,而要参考高中三年的学分,作为转学生,刘熹然没有足够学分申请院校,只能入读帕萨迪纳市立学院。好在,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美国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专业,当你忠实于内心时,便会乐在其中,这正是美国创新文化的根基。”

而美国教育制度也给了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大二时,刘熹然以优异成绩,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学,继续攻读化学专业。

UC Berkeley(图片来源长江商学院)

作为美国最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加州伯克利曾诞生过107位诺贝尔奖得主,其化学专业更是名列世界第一。在这里,刘熹然系统掌握了化学专业知识,了解了化学领域前沿科技,为她日后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打开生物科技、医药学、新能源等许多领域的一把钥匙。”而怀揣着这把珍贵的钥匙,刘熹然步入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医药领域。

投身医药行业,十年磨一剑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美失业人口达到260多万,到2010年,刘熹然毕业时,次贷危机余波犹在。不过,这一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到8560亿美元,颇有远见的刘熹然,将目标锁定在这个庞大且前景可观的产业。

有了顶尖学府的加持,2011年初,刘熹然加入Biocheck医药公司担任助理研究员,开始了自己在药物研发领域的长跑。

刚入职,她就遇到迫在眉睫的难题。作为职场菜鸟,刘熹然主动承担起与法国相关部门沟通的任务,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将试剂准时送达客户手中。通过这次跨文化沟通,刘熹然明白,“遇到挑战,先不要想结果,而是开始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找到答案。”

可惜一年后,项目宣告失败,刘熹然也第一次意识到,“药物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从研发到临床实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会导致整个项目流产。但药物研发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一旦成功,就可以救很多人。因此,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情怀与使命感。”

之后,刘熹然曾任职于基因技术领域先驱——基因泰克,然而相比于在大公司当颗华丽的螺丝钉,她更渴望到百废待兴的创业公司去施展拳脚。

2012年底,刘熹然进入硅谷创业公司Integrated Plasmonics,参与到血液检测仪的研发项目中。根据研发思路,只要滴一滴血在仪器上,便可以快速检测出血常规。当时,刘熹然和研发团队已经完成了常规综合代谢检查和胆固醇检测的试验,但项目还是遇到无法攻克的技术难点,中途夭折。

尽管事业遭遇滑铁卢,在硅谷的耳濡目染,依然给刘熹然带来了巨大收获,“ 硅谷真的有许多有梦想、有激情、有创造力、有趣的人,他们会告诉你,创业不需要有100%的把握,也不需要有多么雄厚的家庭背景,只要有勇气、有信心,就可以去尝试。”

而身处九死一生的药物研发领域,百折不挠的硅谷精神,也让刘熹然面对挫折,永不言败。

2016年,她进入Revance制药公司担任二级助理研究员,参与到一种新型肉毒杆菌的研发中。刘熹然和研究小组尝试将肉毒杆菌以直接涂抹的方式达到手术效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三期阶段,然而,最终还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宣告失败。

这个项目原本是刘熹然工作以来最接近成功的时刻,可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有人告诉你,比赛已经取消。”

当时,刘熹然和同事们都士气低落,整个公司也陷入低谷,她再次选择离开。

毕业8年,不断尝试、也不断碰壁,但刘熹然从未停下脚步,“做医药研发,一定要有不怕失败的激情和信念,因为,你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东西,你是在失败中交了学费。正是从过去每一个失败的项目中,我吸取了宝贵的经验与知识,逐步形成了对行业的宏观思考。”

而此刻,成功正在前方向她招手。

成功在失败之后

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巨资进行新药研发,单是2010年到2016年间,便投入超过千亿美元用于210多种新药的开发。

2015年,FDA批准Audentes医疗公司进行一个罕见病的基因疗法研究,通过该疗法,患有先天基因缺陷导致肌肉无力的婴儿,可在七八周得到缓解,形成自主呼吸。该疗法的成功,不仅可以极大降低基因疗法费用,对整个行业也具有突破性意义。

2017年,刘熹然加入Audentes担任三级助理研究员,领导团队进行该基因疗法的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失败了无数次,最终,刘熹然团队突破了技术难点,使得该疗法顺利进入临床第三期,并有望于明年上市。

对刘熹然而言,这是她进入医药行业以来最大的成就,也让她对药物研发的意义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一种罕见病也许每年只有一两百个病人,但每个病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生存权,而当你研发出一种药物,让他们重获新生时,你真的会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成就感。”

随着在Audentes的成功,一个长期萦绕在刘熹然脑中的疑问开始频繁浮现在她的脑海。

“中国人口基数更大,有更多病人需要新药来挽救他们,而人种不同,适用的药物和疗法也不同,我应该回国去从事针对中国人的药物研发工作。”

取道长江,为中国药物研发插上翅膀

去国15载,刘熹然曾数次回国探亲,每次回来,她都会被国内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震撼,因此,她需要一段时间重新了解和适应中国。而刘熹然回国的第一站,便是长江商学院。

“ 我离开中国的十五年,恰好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十五年,我需要掌握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和信息,而长江无疑会加速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长江拥有来自世界顶级学府的优秀师资力量,培养出许多出色的校友,且一直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公益项目,我相信长江会助力我梦想的实现。”

2019年底,刘熹然开始申请长江商学院Global MBA,今年3月15日,她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阻碍了刘熹然回国的步伐,不过,这也给了她一段时间沉淀过去,思考未来。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

对于我,新冠疫情之后,医药领域会蓬勃发展,这是势;我在美国的工作经验,是术;而我把美国经验与国内现状结合,进行新药研发,这就是我的道。我希望通过在长江的学习,在药企、研究机构和风投之间穿针引线,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促成更多新药的问世。

要想做到这一点,刘熹然希望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药物研发的媒体、舆论、网络生态系统,让药物研发被更多镁光灯聚焦,“就像大家期盼新冠疫苗出现一样,一起期盼着一种药物出现,拯救需要的人。”

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大学时,刘熹然也像许多美国学生一样,自己挣学费。那时,她每周在图书馆工作20多个小时,还要完成繁重的学业。生活的考验,让她倍加珍惜每一刻来之不易的安逸与幸福。也是从那时起,刘熹然始终对弱势群体抱有一份关怀与理解。

“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说,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

工作后,刘熹然经常进行探险旅行,曾探索神秘的古巴,在阿拉斯加被雪浸湿的帐篷中露营,背着睡袋去优胜美地看星星……“我喜欢在艰苦的环境中冒险,那会激发我的勇气和耐力,也会让我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有更多同理心。”

而当了妈妈后,刘熹然比以前更热爱生活,也更有爱心,“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正能量、乐观的人。如果有人心情沮丧,我希望能给他们带去快乐,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助他们。”

正是这份对世界的善意,让她在药物研发的道路上,锲而不舍,无怨无悔。

— end —

更多校友故事请搜索公众号“MBA网”,每天更新备考信息、招生政策、行业热点等最新内容。

【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聂一拓:乘风破浪而来,只为在交大安泰寻找更好的自己

★ 校友故事 | 清华MBA学子朱君:忘掉所谓身份,重新定义自己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学韩悦洁:不管行业多么乱象丛生,不变的是“服务创造价值”

★ 校友故事丨 高金FMBA 施治慧:让“优秀”成为你的“习惯”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学MBA校友茅润潮:学会沟通最重要

★ 中山大学MBA校友苏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顾,这是个谎言!

★ 北航MBA李晓晶:跨越银行到通航的职场转型

★ 中山大学MBA校友乔武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中山大学MBA校友王伦: 只用作品说话是一辈子的行为准则

★ 中山大学MBA校友贾金华: 压力最大的时候,恰恰收获最大

中山大学MBA校友李跃军:百战归来的斗士

★ 中山大学MBA校友杨稷:人生磨炼是财富

★ 中山大学MBA校友冯丽锦:工程机械共享,我的目标是 200 亿

★ 中山大学MBA校友王伟兴:因为热爱,所以有范儿

清华MBA学子潘林:求学水木,踏外交新征程

★ 中山大学MBA校友邹德育:职业生涯就是自我树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 校友见闻|浙工业MBA校友闻艳:传统而新鲜,老行业的新生意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英文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