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时光 | 华理营销老师的假期书单
陶石梁说:“世间极闲适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
在没有学习任务的炎热暑假,
在没有校园读书氛围的下班时间里,
你是否愿意与好书相伴。
品书香余韵,
看一抹斜阳,
度闲适时光。
为让大家能够度过一个闲适无忧的暑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费鸿萍老师的推荐书单,大家可直接根据书单选择书目,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
费鸿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市场营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全球科技通史
吴军著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4
推荐关键词:
理解商业科技与社会发展入门必读书目之一
除了政权,科技的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程?
是什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为什么要采用能量和信息来分析科技发展?
又是什么实现和推动了科技的商业化?
……
相信在这个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思考过以上问题。而《全球科技通史》在从讲述远古时期人类使用工具—从用石头砸开坚果—的故事中,层层推进,历经农耕文明、文明复兴、科学启蒙到信息时代和瞻望未来世界中为我们梳理了科技与社会、商业发展之间的基本逻辑主线。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最早源于作为自身学科背景与工作的理工科大学商学院使命之间的gap导致的认知焦虑:作为营销老师面对的现实是科技对商业的渗透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仅仅依靠自己从经济学—历史—营销的本硕博专业积累,在一个理工科为优势学科的综合大学商学院任职,明显有点乏力。虽然有很多科技方面的书籍或课程可以选择,但大多都还是停留于科技领域,于是,文科出身的我一直在寻求能打开自己思路的专业之间的连接点。虽然我们也去做了人工智能发展与产业创新的调研,其实还是始终没有探寻到深层次的逻辑,始终觉得自己在表象上游离。2019年初“偶“然听到吴军老师关于科技的讲座,记得其中有句话: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什么?……(后半段的答案是小伏笔)当时是真的有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而恰逢吴军老师的新书《全球科技通史》正要出版,于是两个月后在第一时间购买,而且很快读完。不得不说:以此开始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商业连接科技”的学科融合认知之旅。
更多的理由大家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去品,当然还有上面小问题—科学与技术的异同—答案也在里面哈!
童鞋读后感:
“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这句话是《全球科技通史》的总纲。犹记得费老师上课时推荐这本书时说道:科技是唯一能获得叠加式进步的力量。花了1周时间陆陆续续读完这本书,还是大受震撼。《全球科技通史》是一本科技史,以科技视角,用“能量”和“信息”这两个线索串起了几万年的科技发展史。古罗马作家西塞罗曾经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了解历史,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己、认识文化;而了解科技史,则有助于把握未来的方向。
林芬2021级学生
溢出
施展著中国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1
推荐关键词:
在烟火气息的故事中感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未来
中国产业转移与东南亚产业发展的关系?
中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在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中,东南亚是否会取代或部分中国在某些产业中的作用呢?
……
2020年,当疫情突然席卷全球,商业的“焦虑”从市场到生产再到供应链的转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全球产业布局的链路与未来发展。
而历史上产业如何转移,中国在全球产业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地位——这些可能都是在瞻望、规划和预测未来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过去的几年中,关于产业在中国和其他地区再布局的问题,可能是我们中的很多人所关心的。现实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基于相关理论、用了不少数据、发展了相关的模型展开讨论,也不乏案例分析。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学术研究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有点“遥不可及”。
2020疫情前,已经毕业多年一直从事国外出版社在中国代理的潘童鞋回学校交流时给了我建议:第一,可以从产业南下的研究中看看未来商业和营销的发展;第二,学会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洞察市场、商业和产业的变化。
然后我们就计划暑假去东南亚践行:在实际调研、故事中找到产业南下和未来发展的逻辑。不过,随后的疫情让我们体会到:你有你的计划,而世界另有安排。疫情的突发打乱了所有的想法,实地调研没了,想讲的故事也没了。
不过,那个寒假无意中碰到了《溢出》。
开始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感受中国产业在几十年发展中供应链的变化以及与东南亚产业发展的关系…“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些年来中国工业化路径、东南亚工厂中的中国干部、还有新汉萨同盟……还教会了我:从每个平凡的故事中洞察商业、营销。
其实当翻开这本书第一章,看到标题“天鹅湖”时,我就知道这是一本独特的读懂产业“转移”的具有“烟火气息”的书。
童鞋读后感:
这是一个工业革命尾巴上的时代,这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变革工业正在悄悄发生的时代。过去40年里,用空间换时间,用市场换技术的套路一直发生在制造业。如今97%的零件已经可以国产,但是剩下那3%就成为了主要矛盾。从日本进口的打火机垫片,到打得不可开交的芯片、贸易战。
以上,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抱有求知欲或者紧迫感,那么这本书就适合每一个对历史、对当今、对未来有思考的人。
季益卿2018级学生
鱼翅与花椒
扶霞·邓洛普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7
推荐关键词:
深夜“食堂”,“重新”定义中国美食吃货
担担面怎么做?回锅肉的配料是什么?中国菜的核心机密又是啥?……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太“普通”,即使一下子想不起,翻一翻百度、知乎也能找到,况且中国从古到今从来也不缺美食书。
所以,当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并不以为然。老外写中国美食,能写得出什么?她能像我们中国人一样领悟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吗?
一放就是很久,也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一个深夜,睡觉之前,想翻本什么书催催眠,随手打开了《鱼翅与花椒》,然后就是真正地实现那年在营销与艺术文化课上的“研究”——深夜食堂中的夜宵与美食。不知道到那个深夜中的几个小时,我的胃与大脑是如何在担担面、回锅肉等各种美食中去纠结着,然后悄悄下定决心:疫情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吃碗正宗的担担面。
所以,在《鱼翅与花椒》中,跟随扶霞的脚步,从老外的视角,重新认识中国的美食真的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而且还可以去寻找一下九十年代四川成都的街头与大排档,与今天不一样的“休闲”。
特别特别推荐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自品味与体会:《鱼翅与花椒》。
童鞋读后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美食:《鱼翅与花椒》
估计很多人看过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唯美细腻的画面,向中国广大民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美食。《舌尖》是以中国人的角度去展示中国的美食和文化,那么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呢?《鱼翅与花椒》以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历险记来讲述关于中国菜的故事,来描述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的独特价值观和生活审美。从古色宜居的扬州到荒僻孤寂的甘肃,从外国人嗤之以鼻的动物内脏到阳澄湖的大闸蟹,从紫禁城的奢华饮食到四川清溪的乡土川菜,扶霞以一个英国人的眼光,向全世界深刻呈现出中华料理的美妙饕餮,同时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
孙福明2021级学生
(本文转载自华东理工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