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写 | 冬奥会开幕式的经管记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2-03-24 11:37 浏览量: 5693
 智能总结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清华大学共有1210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另有150名“志愿者的二次方”为全体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其中,来自经管学院的志愿者有80名。2月4日开幕式前后的24小时里,带着不同使命的他们相聚于鸟巢:标兵演员组、场馆服务组、对外联络组、城市服务组志愿者,他们用台前幕后的努力付出为开幕式保驾护航。共同奔赴一场奇迹,一个未来。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清华大学共有1210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另有150名“志愿者的二次方”为全体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其中,来自经管学院的志愿者有80名。2月4日开幕式前后的24小时里,带着不同使命的他们相聚于鸟巢:标兵演员组、场馆服务组、对外联络组、城市服务组志愿者,他们用台前幕后的努力付出为开幕式保驾护航。共同奔赴一场奇迹,一个未来。

2月4日,立春,早上5:00。

朦朦胧胧间,马雨音被闹钟叫醒。她开始洗漱、收拾,准备5:30在C楼门口集合前往远端集结点——作为冬奥开幕式标兵表演组的一名志愿者,她需要和伙伴们在那里集合后统一前往鸟巢。

昨天晚上将近凌晨一点时她才睡着。她默默算了一下,自己只休息了四个多小时。刚刚苏醒的身体里交织着紧张、兴奋和微微的疲乏,让她想起了高考前夕即将接受检阅的感觉。刷牙的时候,她的脑海里面重复着几个月来标兵志愿者训练的场景,从在综体的第一次排练,到后面每一次鸟巢的联排,一幕幕都无比清晰。一想到今日就要在全球观众面前表演,她蓄势待发,内心激动而自信。

穿衣服,穿鞋,套羽绒服,戴帽子,推开门。

整个紫荆五号楼还在睡着。

事实上,整个学校还沉浸在夜的氛围里,标兵们已经星星点点地在C楼门口集结了。马雨音看到了张如璟、王馨裕——她们三个都是开幕式标兵——激动之情心照不宣。出征仪式与合影过后,她们坐上大巴。窗外景色不断变幻,北京这座城市也随着天光渐渐苏醒。车上,大家刷着手机,在微博热搜上不断看到#冬奥开幕相关话题,感受到全中国、全世界对这场盛会的期待。

标兵志愿者在C楼前参加出征仪式

早上6:50,C楼朦胧的睡意又被一群新的志愿者打断了——他们大多是场馆服务志愿者,负责在鸟巢引导观众落座,组织观赛秩序。郭可莹、江哲昊等负责国内看台的场馆服务志愿者将会服务中国的观众们,和他们一起共享开幕式的盛况。与标兵不同,他们直接从学校集合前往鸟巢。而马赛、熊立铭、刘宇彤杨婷婷四位运动员看台志愿者早在2月1日——大年初一——就进入了闭环,他们将从校外的酒店出发前往鸟巢,并在开幕式的过程中服务国内外运动员们。

宣传业务领域李沐晨也在这个C楼门前的队伍里。和其他志愿者不同,她从一月中旬已经开始连续上岗,每天去鸟巢迎接媒体记者、为开幕式的宣传工作做准备。

今天的出征对李沐晨而言,与往常的每一天相似,只是提早了两个小时。她站在紫操正中心的白线上,一抬眼,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

李沐晨在紫操拍摄的志愿者毛线帽与清晨集合的人群早上七点,最先出发的标兵志愿者的大巴抵达了远端集结点。天空已经变成了浅蓝色,远方有带着凛冽晨风的曦光,所有人的内心里,千头万绪凝成一句——这一天终于来了。

上午8:00。

对外联络组OFA志愿者崔心宜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车长,坐班车到大家庭成员下榻酒店之一开启这一天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指引和服务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车长们每人都领到了一个写有车号的大牌子和发给每位乘客的登车须知。拿到这些材料,崔心宜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了很多。

紧接着,她还收到了一份额外的惊喜——

“21号车,崔心宜,下车后去当穿梭引导员。”这个岗位的工作是指引希望提前离场的客户回到车上,这意味着她将在看台待命,在这场盛会中亲眼见证历史性的时刻。一想到这里,她的心情更加兴奋了。

和崔心宜类似,邓泽辰也从他的驻地开始登车准备前往鸟巢。作为对外联络组场馆礼宾志愿者,他将近距离作为场馆服务人员和贵宾进行对接、引导。但此刻,他和伙伴们要进行“集体登车”。集体登车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体验,不同于零零散散的分散集结,整齐划一的步调让人联想起军人,邓泽辰心中油然升起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坐在车上的时候,邓泽辰回想起这两天,自己和不到40个志愿者们一起完成了礼宾领域近2000人的物资礼包装配和搬运工作、参加了最后一场开幕式彩排,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都不超过6小时但现在,眼前的所有伙伴都用精神饱满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热情和服务好开幕式的决心。邓泽辰心中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8:30,C楼的门口又一次停满了车。这次的大巴车身上有五彩的图案,周围团簇着身着蓝、橘、绿相间彩色服装的城市志愿者们。远端城市志愿者将到农业展览馆上岗,负责观众集结疏散、车辆引导等工作;近端城市志愿者将在鸟巢外围上岗,负责把观众交给鸟巢的场馆志愿者们。远端城市志愿者、经管21级MIM硕士庞宁婧就在其中。

而此时,上一批次出发的国内场馆服务志愿者已经到达了鸟巢,大家一起在鸟巢前喊出了“清春迎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各个大学的场馆服务志愿者都已经集结完毕,此时,大家都穿着相同的服装,戴着厚厚的口罩,分不出彼此,也不必分出彼此。

场馆服务志愿者在鸟巢外合影

9:30,天光晴好,远端城市志愿者也到达农业展览馆,进行车辆引导的培训。他们每个人手拿一张标注车辆号码的A4纸,负责引导车辆集结、停靠。

城市志愿者车辆引导培训

与此同时,身在鸟巢的李沐晨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进行最后的资料整理工作。不同于往常的紧张和忙碌,今天的办公室里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气息。针对开幕式的采访、拍摄和记录工作已在此前的数月内逐步完成,要在开幕式当天发布的重点报道也已经送审。今天,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等待晚上八点钟的到来。

11:00,场馆礼宾志愿者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摆放外国政要包厢区域的物资礼包,并对区域进行校对、清洁。邓泽辰主要负责整个“红区”工作,除外国政要区,还需要在下午前完成国际奥林匹克和其他外国贵宾区域的布置。邓泽辰和一同工作的伙伴们把几百个座椅全部清洁了一遍。这一清洁,就是一整个上午和一整个下午。同为场馆服务志愿者的马赛正在运动员看台上摆放运动员观赛礼包。他们承担了共1400个礼包的摆放任务。志愿者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抱着塞满礼包的纸箱在座位间穿梭,不知不觉已经累出了汗。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摆放也有要求——礼包是蓝色的布袋,分为正反两面,摆放的时候要将冬奥会的“冬”字标识朝前,将布包的带子甩到座位后边。12:10,他们暂时结束了自己的任务,回到闭环内志愿者之家进行了简单的休整。可是马赛仍然不能放松。说实话,一上午在太阳下的劳动已经让他有些疲惫了,可下午北工大的志愿者也要到鸟巢连廊进行服务,他要和北工大的志愿者们做好协调,安排好任务和分工。还好,在休息的空隙,他和清华的志愿者们聚在一起,玩笑着,休息了一会儿,心里松快了许多。12:30,郭可莹和江哲昊所在的国内看台志愿者们在环外的志愿者之家也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午餐和午休。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物资包,番茄鸡蛋面和牛肉饭二选一,还有零食包、水果、冬奥志愿者纪念徽章、管理联络表及保暖物资。趁休息,江哲昊拿出自己带着的电子书开始阅读,但是已然开始澎湃的心情好像让她犯了“阅读障碍症”一样,心中激动难耐。周围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录起了vlog素材,大家都沉浸在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里。

14:00,鸟巢零层。标兵志愿者们已经从远端集结点坐车来到了鸟巢,开始准备晚上的表演。张恩源、万庆、王馨裕、马雨音、张如璟五位同学终于碰到了一起,他们放好了自己演出所需的物品后,沿着隧道一样环绕鸟巢的走廊并肩而行。不知道是谁开始哼唱起了《一起向未来》,于是他们手牵着手,一起唱起来。“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来,一起向未来!”熟悉的旋律掺杂着欢闹的笑声,让他们想起了无数次开幕式联排。两百多个小时、三十几次训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一次次挥手致意中变得紧密。张如璟觉得,他们不仅是一起训练的伙伴,也是互诉衷肠的朋友,更是彼此依靠的家人。从前,她只觉得旋律动人,如今越来越感受到歌词的深意。此时此刻,双手温热,心中温暖。

15:30,朝阳区老国展中心,章佳驰和妈妈走下了私家车,开始融入戴着口罩的人群——他们是拿到了开幕式入场券的观众。这里的人比想象中要多一些,大家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一层又一层口罩。然而,心中难掩的激动和兴奋还是弥漫在空气中,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农业展览馆作为另一个远端集结点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观众,庞婧宁等城市志愿者纷纷上岗,她们负责在通道处举牌子将观众从集结区引导到签到区。这一路上,观众要经过测温-签到-等待-验证-安检的顺序才能登上大巴。还有的志愿者负责引导外宾来车,比如“对外友协停车区”等。庞宁婧举着纸牌站在过道,看着观众们匆匆忙忙的兴奋脚步。任务虽然很简单,但她却觉得意义重大。每当观众经过她时,他们都会微笑着向她致谢。在引导观众后,远端城市志愿者将在集结点驻扎,线上观看开幕式;近端城市志愿者将奔赴鸟巢,在鸟巢外进行近距离志愿支持。

近端城市志愿者结束任务后在鸟巢前合影与此同时,马飞扬作为对外联络组贵宾助理志愿者团队的车长到达了贵宾酒店。组委会老师带领他们熟悉了车长的工作流程,介绍了接待外宾的关键原则,安排了志愿者们的具体分工。比如,马飞扬在开幕式中担任的是贵宾酒店到鸟巢的车长,负责全程引导、陪同体育部长团。接到任务后,几位负责接待的贵宾助理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预演,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节奏却紧锣密鼓,一点儿不能含糊。预演结束后,到了吃饭的时间,贵宾助理志愿者以及带队老师得暇在房间内吃方便面。热腾腾的香气窜进鼻孔,暖乎乎的咸汤给身体带来一丝暖意——“这也许是最难忘的一份方便面了。”马飞扬想。16:00,鸟巢志愿者化妆间,志愿者们正排好队准备化妆。虽然表演时会戴着口罩,但是也要进行统一的装扮。打粉底、扑散粉、涂口红、描眉……开幕式一共5000人,化妆间里忙忙碌碌,热火朝天。李沐晨在零层备场区遇到了身着标兵制服熟悉的身影,看着这些表演完要就进入闭环隔离的伙伴,她知道,下一次见面就是3月了——“一切顺利!”她喊道。与此同时,在朝阳区集结的观众们开始登车。车上每人发了一包零食和一瓶水。章佳驰坐在大巴车的第二排,心中满是期待。16:30,第一批闭环观众开始检票入场。位于闭环内志愿者之家的场馆服务志愿者们纷纷收拾好垃圾,穿戴整齐准备上岗进行服务。

17:00,阳光已开始收敛起锋芒。鸟巢三层大家庭休息区域里,由于部分IOC工作人员已经到达所在区域,邓泽辰提前2个小时开始上岗。他走到自己服务的红区,看到成群结队的外宾出现在服务领域。那一刻,更加真切的参与感油然而生。在兴奋之余,他不断告诉自己,要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与此同时,章佳驰所坐的观众大巴终于驶上了通向鸟巢的道路。车辆行驶在北京下午的冬奥专用车道上,宽敞的三车道的环路和逆向而来的、疾驰着各色小轿车的车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完成了开场前全部准备工作的李沐晨和工作伙伴们得以在开幕前喘息片刻,她看到舞台上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检验和调试,第一批观众已经坐上了看台,现场洋溢着忙碌和期待。李沐晨知道,现在是这个舞台最后的安静时刻,两个小时之后,它将与所有的演员一起,为世界人民呈现一场新颖、梦幻般的演出。OFA志愿者崔心宜与其他负责接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车长们也已穿戴上最保暖的羽绒服和雷锋帽,手拿物料前往停车场待命,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下午,她拿着发给志愿者们的讲解词小声朗诵过两遍:这些英文的词句都很简单,之前的培训也有相关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找到自己负责的21号车后,她将两张写有车号的贴纸粘贴在前后门处,与其他车长们激动地合影。

崔心宜(左一)与OF2车长们合影18:00整,崔心宜发了一条朋友圈:“21号车车长已就位,共襄盛举。”朋友圈刚刚发布,点赞的头像就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不远处,客户们从酒店一个个走出,第一辆巴士已经满载乘客向鸟巢开去。18:20,马飞扬在酒店门口开始引导贵宾登车。他负责的是部长乘坐的巴士,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接待和引导来自各国的体育部部长。客人们的态度都非常友好,也很兴奋地期待着开幕式的精彩表演。在引导时,几位来自ROC(俄罗斯奥委会)的官员主动与他进行交谈、合照,纷纷表示着对于即将开幕的冰雪盛会的期待。因为疫情的原因,马飞扬已经很久没有一下子见过这么多外国人士了。

马飞扬准备引导登车贵宾登车出发后,马飞扬被选中作为英文翻译向各国部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开幕式情况。在前期的志愿者培训中,马飞扬已经有所准备。但当熟悉的词语真的从嘴中说出的时候,他却忍不住一次次在心中问自己:“这便是真的了?”然而眼前的贵宾们让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犹豫,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志愿服务中。好在贵宾们一路上基本都在休息,趁此机会,马飞扬也逐渐稳住心态,变得更加沉静而自信。这时,观众的大巴已经停在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部的环路上,章佳驰和母亲随着人流和城市志愿者的指引一路走到鸟巢。华灯初上,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大家簇拥着走在宽阔的道路上。步行的时间很漫长,天气沾染了些冬日夜晚的寒凉之意,将周围树枝上的彩灯衬托得更加鲜艳。等到了鸟巢,她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原来一路已经走了四十分钟。

章佳驰在走向鸟巢观演的路上此刻的马赛走在黑黑的连廊里——作为运动员看台的场馆服务志愿者,他应该上岗了。连廊里人影幢幢,一天下来,各种各样繁琐的工作、细节和人员协调安排让他高度紧绷的神经一刻不得放松。此时赶着上岗的空隙,在黑暗处,他的思路倒是突然慢了下来。走在设计精妙、不容丝毫差错的流线上,他开始明白国家办这样一场奥运盛会是多么的不容易,“单是考虑疫情防控的流线问题,就已经很难了。”他感慨道。然而,这时的崔心宜接到了一个“坏消息”。18:10分时,她被告知,由于临时调整,自己的车上将没有乘客,但车长仍需按原计划随车前往鸟巢,于是崔心宜无意中获得了“包辆大巴看开幕式”的机会。车外是飞驰而过的北京夜景,车内是空空荡荡的座位,但她还是按照要求朗诵了OFA志愿者的解说词,“也算是不辜负自己的准备吧。”她心里想。到了鸟巢,她迅速加入到了在入口处欢迎贵宾的队伍——在休息室到看台的路边,担任和运动员入场式标兵一样的“气氛组”。天气更冷了,雷锋帽外的脸冰冰凉凉的,但鸟巢内外的欢腾气氛一下子感染了方才稍有失落的崔心宜。她面前,一群群来自各个国家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走来,他们眉眼间的笑意让她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全然投入到欢迎工作中——蹦跳、挥手、欢呼,志愿者们用肢体动作表达着好客和喜悦,并真挚地对客户喊出“Welcome to Beijing!”“Enjoy the show!”。客户们也兴奋地回应着,志愿者们的语调更加飞扬,动作更加欢快,于是鸟巢西南角这段小路上的气氛被烘托到了极点。它如引线一般,把青年朝气和中国热情带给每一个从这里经过的宾客,带到绚烂的鸟巢里。18:50,章佳驰坐在了看台上,在那里,她惊喜地遇到了国内看台的志愿者郭可莹和宣传志愿者李沐晨。与此同时,马飞扬也成功带领着各位体育部部长进入指定贵宾席位就坐。虽然之前已经参加过彩排,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进入鸟巢后的马飞扬和各位体育部部长还是被震撼到了。夹道欢迎的志愿者们、鸟巢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鸟巢里时时变换的灯光,无一不是热烈而兴奋。天气和下午比更冷了,马飞扬的耳朵被口罩勒得生疼,但他内心却兴奋不已。四散到整个北京的炫彩灯光让夜晚的鸟巢变成了鸟巢的夜晚。在一群人的欢声笑语中,马飞扬和OFA组的崔心宜胜利“会师”。其实,马飞扬也看到了清华的很多其他志愿者,尤其是场馆服务的志愿者。但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参与人员复杂,因此为了疫情防控和场地调度的要求,组委会设计了精密的流线分区,最简单的一个大类就是国外和一部分国内的观众和工作人员以及接触这两类人的志愿者构成“闭环”,普通国内观众和负责国内看台的志愿者则在“环外”。这两组人不能有任何交集,即不能“破环”。因此,马飞扬作为内环志愿者只能和内环志愿者碰面。但无论能不能碰面,心总在一处——就在今晚,就在此时此刻。至此,清华经管学院中在冬奥开幕式服务的所有志愿者都已经就位。鸟巢上空的灯光交叉,时光在此交织、汇聚。李沐晨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任务后,在看台最后几排找了一个空位置。她决定今天就做个彻彻底底的观众,欣赏这个与她相遇了不久,但已十分熟悉的演出。开幕式热场演出开始,伴随着空灵的音乐,举着花伞、头戴虎年装饰的小朋友们踏入场心。毫不意外地,她在节目中看到了和仅仅两天前彩排时不一样的细节处理——直到最后一刻,精益求精的导演团队依然在不断调整,力图让全世界观众看到更加完美的演出。此前观看彩排的时候,她和同事们还担心过热场表演中接地气的广场舞难以符合每一位观众的胃口,然而站在人群中,她看到观众们也投入地配合演出,自发地随着演员和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完全沉浸于现场热烈的氛围之中,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原来,观众也是演出的灵魂。”她心里默默地想。而在农展馆的远端城市志愿者们也在驻扎地打开了电视和电脑,团坐在一起开始观看冬奥会的直播。此时,崔心宜作为穿梭引导员登上位于二层西南角的OF Lounge 3。开幕式前表演接近尾声,举世瞩目的开幕时刻即将到来。

20:00,戌正时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视频开始。崔心宜之前参与过开幕式第二次带观众彩排,这个是她最喜欢的节目。纪录片帧帧精致而大气,汇集山河风光、传统文化和冰雪运动元素,满载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再看多少次都是惊艳啊。”随着冬日节气一个个跳动,鸟巢里震动着倒计时的呼喊:五、四、三、二、一!2月4日20:04,第24届冬奥会正式开幕。那一刹那,IOC看台上的邓泽辰,运动员看台上的马赛等,国内看台上的江哲昊、郭可莹、李沐晨、章佳驰,贵宾区域的马飞扬、崔心宜,表演入口处的王馨裕、马雨音、张如璟等,鸟巢外的近端城市志愿者和所有人们一起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音仿佛要刺穿人的耳膜一样疯狂,经久不息。礼花的声音传到整个北京,位于农业展览馆的远端志愿者庞宁婧和其他伙伴们一起冲出休息室,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但他们也热烈地尖叫着,兴奋地相拥。一分钟后,鸟巢的烟火黯淡下去,只剩下片片不舍的亮斑在夜空中停驻,仿佛还有渺远的欢呼声从远处飘来。如果说2008年夏奥会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古韵悠长的泱泱大国,那么2022年的冬奥开幕式则让世界看到一个简约精彩的科技强国。尽管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和人山人海的大场面,但其中传递出的和平、友好、绿色、发展的理念,再一次让人感到震撼。随着奋力的一击,巨大的虚拟冰球冲向“冰立方”,鸟巢四周的“激光”对冰立方开始进行更加快速的雕磨,冰屑如雪片飘落,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中冉冉升起。全场观众爆发出惊喜而热烈的掌声与呐喊。回想起来,这是李沐晨第3次看冬奥五环升起的环节了。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群——业务经理已经将冬奥官网实时发布的“五环揭秘”短视频发在了群里。几天前媒体老师们在拍摄时,她也在现场陪同工作。媒体老师们的镜头记录下了五环在舞台下的“家”、辛勤维护的工作人员、巨大却精密的舞台升降系统、道具转换时现场舞美的巧妙配合……而当她带着幕后的故事再次坐到观众席上时,她对节目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她把短视频转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配字“致敬每一位幕后英雄。”20:10。王馨裕和标兵演员们正在候场。他们即将在运动员入场式中担任标兵,在鸟巢地屏的轮廓处用舞蹈欢迎各国运动员们并指引方向。此时,他们在走廊里与已经结束表演的热场演员互道加油、击掌致意。这些节目他们早都看过无数遍了,见证了每个节目从一开始的璞石一点点被打磨成美玉,镶嵌、构造成代表着中国新时代气度的“雪花”盛典。但是,在开幕式的当晚,在鸟巢的入场口,见证冰球撞击冰台,冰屑一点点溅落融化,最终剥离出一个澄澈纯净的五环的时候,王馨裕的眼中还是禁不住湿润了。坚硬的外壳,像是被生活磨砺出的厚厚茧壳,像是逐渐因为疏离建立起的厚障壁;破冰而出的五环,象征着我们终将冲破隔阂而交织的双眸,象征着我们形形色色外表下那颗始终不变的初心。那是一份穿越时空的纯洁,那是一份化解坚冰的力量,那是一份一起向未来的决心。震撼、感动、骄傲……种种情绪交织,使她几度热泪盈眶。她望向周围的伙伴,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盈盈笑意,浅浅泪光。三十多次训练,近三百个小时,凝聚成场上八十分钟的热情欢呼,向每个人挥手致意的澎湃。五环升起,恍然间有种美梦成真的感觉。“——所有标兵,请走到预备位。”运动员入场式开始了,王馨裕奔入场中,希腊的运动员们伴随着标兵组同学们的欢快舞蹈步入场地。1A,基础,2A,重复过无数遍的动作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此时此刻的景象和每一次的联排重叠,让王馨裕不禁恍惚。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这次,她的面前是真真实实的外国友人。有的代表团彩排的时候只有三个人,但是这一次却来了几十个。她看着身着传统服饰的美属萨摩亚运动员;看着爱尔兰的运动员们兴奋地欢呼着从自己面前走过;看着法国的运动员们举着“高卢鸡”走出了自己特殊的阵型……

王馨裕、马雨音等标兵在场上表演此时,马飞扬所在的贵宾席位也格外活跃,他身边常常有官员起立展开本国旗帜,大声欢呼。邓泽辰所在的外方主席台后区的平台处,IOC成员也纷纷对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致以敬意。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日本老爷爷,在本国运动员一入场时就起立挥舞双手,一直持续到他们完全走出视线。在平台区活动时能看出他行动不便,但全程持续的挥舞更体现了他的热情。奥运会固然有天下大同,但在各国运动员入场时,邓泽辰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就这样,全场的气氛在一个个国家的出场中被推着向前不断涌动,声浪冲击着鸟巢上空灯光汇聚成的雪花图案,热情向周围的世界一点点扩散。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身着红色羽绒服的运动员们涌入了鸟巢的场地内,整个鸟巢中的气氛冲破了头顶的雪花,灯光直射入头顶的暗夜苍穹,点亮了万颗星钻,燃烧了整个鸟巢。

欢呼声、尖叫声让鸟巢澎湃出了海洋的气势,爆发出了火山的声量,站在场地中央的王馨裕又一次朦胧了双眼,和其他标兵一起与运动员们一一击掌。看台上的马赛、郭可莹、李沐晨、章佳驰、邓泽辰、崔心宜、马飞扬、江哲昊也都欢呼着——他们听不见自己的欢呼,只是能感受到心脏连同着声带在剧烈的跳动。是的,这里的每一片雪花都被点燃了。朦胧中,王馨裕的脑海中回荡起那个熟悉的旋律,“喊了那么多遍的‘一起向未来’,我们用爱浇筑,终于携手走来。”那个我们期盼了已久的未来,就在每一次眼神的相遇,就在每一次指尖的相碰,就在此时、此刻、此地,微笑着向我们每个人敞开怀抱,亲吻我们颤抖的心灵,湿润的眼眸。

开幕式的最后一个节目是《雪花》,点火仪式也会伴随其中而来。当天籁童声响起的时候,李沐晨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这首悠扬的旋律曾经常常在他们工作时从场心传来,也逐渐地成为了他们在焦头烂额地工作时轻轻哼唱用来放松的调剂。因为经常在后台看到道具小鸽子,他们还给这个节目取了个昵称“小鸽子”,每次演练到这个节目的时候,她和同事们都会拍拍对方,提醒:“小鸽子来了!”除了旋律,李沐晨还饶有兴致地看着小朋友们脚下的屏幕上随着他们的奔跑而产生的一簇簇雪花。两周以前,她曾跟随媒体团队拜访了幕后制作的工作室。这些雪花是利用人像识别技术和渲染技术实时投射到地屏上的,会随着小朋友们的奔跑路径出现。举着小鸽子的小朋友们在场上四散开来,天真烂漫地玩耍,而后又聚成一颗心,簇拥着大雪花——火炬台。这个节目是她认为最为梦幻和浪漫的节目,所以在节目演出后,她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个节目的揭秘视频,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这浪漫背后的科技。22:30,伴着《一起向未来》的歌声和舞蹈,开幕式结束了。看台上开始人头攒动。主席台第二排处,邓泽辰开始引导IOC大家庭成员退场。马飞扬站起身,大声喊着“Bus No.71, Beijing Ruiji Hotel, for the minister! ”带着客户开始散场。眼前,鸟巢巨大的钢结构缝隙中露出一轮弯月。P2停车场里,崔心宜已经就位。趁冬奥会开幕式还没有完全结束,崔心宜已经从鸟巢中走出来回到了自己的车旁。与去程时面对空荡荡的大巴的境况不同,回程时,21号车车长崔心宜终于拥有了24位乘客,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或组织,但都有着同样友善的笑容。他们和车长轻松愉快地交流,并在下车时对她说了很多声感谢。“Thank you so much!”“You are welcome!”这之后,国内观众也开始有序离场。章佳驰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回程的大巴。走在来时的路上,夜色更加浓重,也更加鲜艳了。此时,已经结束表演的王馨裕和各位标兵演员志愿者早已在换装大棚脱下了演出服,他们随后要坐大巴去酒店进行14+7天、单人单间的闭环隔离。演出后的兴奋劲儿还洋溢在每一次呼吸中,整个气氛因为卸下了演出前的紧张而更显活泼,他们合影、欢笑、拥抱。

开幕式结束后经管标兵在换装大棚

23:03,闭环看台的观众与运动员们已经有序离场,场地上还有些演员与工作人员正在拍照留念。马赛走在连廊里朝着闭环内志愿者之家走去。他的两条腿站得僵直,走起来有些许拖沓。路上,他和同行的伙伴两人都没说话——嗓子已经哑了,很渴。他算了算,整整6小时,没吃没喝没上卫生间没有休息。此时此刻,看着似乎走不到尽头的连廊,他只希望有一个小推车能把自己运到志愿者之家去。但是想到最后开幕式能够完美结束,那些属于冬日夜晚的疲惫似乎也能被心中的满足感冲散。

任务结束后运动员看台清华志愿者合影23:25,崔心宜指引所有客户下车、领夜宵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结束了她漫长的上岗日。但她并没有感到太多疲惫,因为她在这一晚亲身体会了对外联络组“迎八方来客”的喜悦与自豪,深刻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爱与美好。0:10,开幕式结束后回到办公室的李沐晨,终于等到了手台中志愿者撤离的指令。撤离之前的志愿者们疲惫却又兴奋地浏览着朋友圈和微博的舆论,“哇,是好评一片诶……”。经理在离开之前为他们打气:“加油!明天就要向着闭幕式前进啦!”

0:30,等待了许久的标兵志愿者们终于坐上了通往隔离酒店的大巴车。一个半小时后,他们到达了自己的隔离酒店,那里的工作者身穿白色的防护服已经等候了一个晚上,他们的身上写着:“致最可爱的人”。王馨裕躺在床上睡了过去,脸上还带着表演的妆容。

1:00,邓泽辰及礼宾回到驻地。他这时还不知道第二天自己的腿和腰将有多痛。1:45,场馆志愿者们到达学校,李沐晨看了一眼表,她已经连续清醒了近21个小时,“明天一定要睡到中午。”她想。2:00,服务了一天的城市志愿者也回到了学校,他们将在后续的赛程中持续为冬奥会服务。路,还有很长。

5:00,兴奋了一天的马雨音刚刚睡熟,属于前一天的闹钟还没有关,这时候忽然响起。马雨音把它按掉,马上又睡去了。与此同时,马飞扬从驻地醒来,这是他第一天陪同客户上岗,他服务的部长一早就要前往张家口,他必须赶最早的班车前往贵宾酒店,在覆满皑皑白雪的山间迎接第一个比赛日。远方,鸟巢的烟火已经尽数散去,就连狂欢的互联网也暂时安静下来。夜色已经模模糊糊地变淡了,属于新一天的阳光已经苏醒。未来,已经到来。

春来

从立春到惊蛰,从冬奥会开幕到冬残奥会开幕,鸟巢已经见证了无数个志愿者们的无数个日夜。关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回忆是从白雪的帷幔中苏醒的,而如今,第一朵迎春的花苞已经绽放。春天的风把所有人的回忆吹散,又重聚,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内容来源:SEM视野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