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生代 | 田亮:CTO的使命是要让技术找到真正的商业价值

长江商学院MBA
2023-07-26 13:55 浏览量: 3006

田亮是国内云计算领域最早一批的创业者。2009年7月,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诞生,2010年,田亮硕士毕业后,毅然投身于云计算的创业浪潮中,从1号员工到CTO,田亮参与造就了国内云计算领域“两大四小”中的海云捷迅。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田亮选择以FPGA技术做人工智能,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并且在智能制造领域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作为CTO,他的使命永远是寻找下一个战场,做到“人无我有”。为了能让技术找到真正的商业价值,田亮即将成为长江MBA2023级新生,在这里完成他的下一次蜕变。

田 亮

长江商学院MBA2023级

重庆海云捷迅科技有限公司CTO

从1号员工到CTO,投身云计算创业

田亮现任重庆海云捷迅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海云捷迅(AWCloud)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泛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提供“云+AI”产品及服务、FPGA技术,并与腾讯云、英特尔、SUSE、宝德、锐捷等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开源云服务生态体系。

从海云捷迅的“01号员工”到现在的CTO身份,田亮用了10年的时间。或许田亮当时也没料到,云计算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赋能到各个行业。因此第一次创业的选择就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并一直延续至今天。

田亮研究生毕业那年,云计算在国内还是一片蓝海,主要是亚马逊和IBM两家企业在做,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不过灵敏的嗅觉以及对全球技术趋势的长期观察,让他与公司创始人张征宇、李华两人一拍即合,于2012年正式加入海云。

不过创业之路并不容易,田亮曾经历了公司里所有的技术岗位,甚至售前售后、市场推广这些岗位他全都走了一遭。但好在,田亮和另外两个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这有利于他们在创业初期能通过技术力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海云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在当时私有云市场争雄称霸的时代,海云也因其技术和产品化能力获得了腾讯和英特尔的战略投资,并打开了私有云市场。

回忆起当时和其他公司竞争的场景,田亮只说了两个字——“硬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央视网的IaaS云平台项目。央视网作为融合媒体的先行者,需要灵活稳定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媒体融合项目产品的开发,推进媒体向商业化发展进程,并加快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速度。

“我觉得我们能拿下这个项目,靠的就是肯在技术上多投入。那个时候基本都是正面硬刚技术,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

“通过不断沟通完成对客户需求比较透彻的理解,然后快速付诸于行动。在竞争对手还在做‘方案宣讲’时,我们已经结合客户业务特点在进行产品测试了,能比其他公司多提前一步。”

此外,作为IaaS云平台的技术服务商,海云还为二十大、春晚、世界杯等重要活动直播提供重保服务,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不仅如此,海云还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服务于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科研创新和项目开发等应用场景。例如:为武汉大学架构核心业务云平台,赋能教学、科研等场景。如今合作的高校已经有200多家。

开辟下一个战场,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

到了2018年,云计算已经发展的日趋成熟,需要为公司提升新的技术竞争力。当时田亮看到了FPGA的发展前景,在软硬件结合方面找到新的技术方向,于是从北京转战重庆,田亮的战场也从云计算转战到了AI。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硅谷”,积极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中。当时的田亮去重庆之后,开始探索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工业领域。选择工业领域一是本身重庆是制造重镇,另一方面国家也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的目标,这让田亮看到了机会。

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是通过“AI+FPGA”为国内铝合金龙头企业--西南铝业解决铝合金材料表面的缺陷检测。

FPGA是一种以数字电路为主的集成芯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拥有着低延迟、低功耗、低成本同时灵活高效等优势的FPGA与AI一拍即合,成为了算法加速中重要的一环,为智能算法的广泛部署提供了新的可能。

当时西南铝业本身已有采购其他企业的检测系统,但是由于不够适配工厂的一线实操,这套系统的用户体验较差,很多工人不会使用,于是田亮和团队决定先用大量的时间去调研来摸清用户需求。

但是很快他们就遭遇了来自专业领域的挑战。“当你真的走进工厂,会发现很多在实验室里想不到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做视觉检测缺陷会用到工业相机去拍摄表面,但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只蚊子飞过,挡住了成像;比如一些老旧的产线环境不是很好,震动抖动会比较多,就会成像难度加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倒逼田亮去融合多种技术路线去改良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难题就是缺陷数据的采集难题。现实中有些工艺缺陷可能在产线运行了半年甚至一年出现不了一次,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出检测呢?正好现在大模型又比较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 AI大模型来生成一些模拟的图片再来训练才能识别得很准。

“制造业的行业属性很强,这对于我们公司、我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从传统的IT软件技术,转变为可以结合软件、硬件、工程、光学结构等交叉领域技术为一体的人工智能领域。”

通过打造基于FPGA的AI加速器,可以加快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这个技术方向对AI算法和FPGA开发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几年探索和研发,目前已经具备工业级能力,将作为核心竞争力拓展应用落地。

不断寻找技术与商业的交叉点

人工智能发展很快,田亮需要更准确的捕捉技术和商业的交叉点。田亮认为,云计算作为底层技术实际上没有行业属性,而人工智能的落地亟需确定的场景。

创业公司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就需要不停反复的试错思考,才能找到商业落地的正确途径。为让将技术方案能够在更多行业落地,海云捷迅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

通过与腾讯云的合作,海云一方面能够将自身擅长的底层技术和腾讯云的PaaS和SaaS层形成互补,完善行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海云也借助腾讯云的产业生态,将自己的技术方案向更多领域输出,在找到更好的商业契机。

近期,腾讯云还发布了在大模型行业应用方面共创的5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在智能客服、OCR、跨模态检索等领域有广泛实践。未来,腾讯云将继续和伙伴们一起推动行业大模型的生态共建,让AI为产业带来更多的创造力。

“我很明显的感受到我们公司的市场机会有大量来源于算力中心的建设,过去我们做云计算的平台,主要是管CPU等通用计算资源,而现在算力中心的建设肯定要结合人工智能的算力资源。未来,我们也将是大模型的受益者”。

来长江MBA,要从“解决问题的人”

成长为“制定技术战略的人”

因为赶上了云计算发展的浪潮,田亮从一名技术领域的先觉者成长为CTO。他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技术型管理者的探索与坚守。

田亮说自己最擅长的是“解决问题”,之前带技术团队出现状况的时候,田亮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跑过去解决问题,让田亮永远变得很忙碌。但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几个人到现在近300人,田亮需要管理更多的部门,接触更多的企业,他更需要从“解决问题的人”成长为“制定技术战略的人”。

我觉得我之前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摸索着向前走,我希望能够接受系统性的学习,去了解工商管理,了解投融资,去了解商业逻辑,公司现在规模越做越大,我也希望打破自己的发展瓶颈。

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田亮选择回归学校,为自己“充能”。田亮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攻读计算机领域的博士,他希望再次提升自己的技术理解;另一件事是报考长江MBA,他希望借助商学院的力量,突破自己经营管理的瓶颈。

田亮来到长江选择了MBA深圳班,因为在他看来,深圳是未来硬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高地,他希望在深圳能和更多的企业交流,和更多的技术负责人交流,了解行业的真实需求,以此来优化自己在公司的决策。

“我从一工作到现在一直在海云,我觉得我未来很长时间,还是想让公司再往上走一步,我希望我在长江学到的东西能够给海云带来帮助,来回馈公司。”

海云的发展很快,他忙着学习,忙着决策,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他说,也许有一天创业公司真的成熟了,自己掌握了更好的方法论,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之后,可能会轻松一些。“我现在这个阶段还是要坚持不懈”。

忙中备考的技巧

谈到联考,田亮说因为自己经历过考研,所以感觉联考知识难度相对不大,但是知识点有很多。想给和他一样忙中备考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时间:工作很忙,但是集中复习时间也要留够,我个人的话大约2个月够用。

听课:现在有很多在线视频课程可以参考,听一遍就能快速把握住整体考点,因为每年考试题目都是类似的,这样复习效率会比较高。

练习:近两三年的真题一定要做一下。一是检查知识漏洞、二是提高答题速度确保拿分。

所以,只要方向正确,留出一定时间,考前“临时抱佛脚”是真的管用。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