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澄:从华为“直升机”到蓝海弄潮儿,持续突破、初心不改|长江20周年
“高开低走”这个词从来不适用于曾澄。大学一毕业,他就进入了被称为“中国企业黄埔军校”的华为,在那里,他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于挑战的十足勇气,一路从专业的技术小兵高速“直升”为负责集团战略的将帅之才。对于满腔热情的曾澄来说,他并不满足止步于此。极高的商业敏感度、几分成功者必备的运气让他看到了一片AI时代的蓝海,这位高度重视“取势”的长江人果断选择在这片蓝海之上扬帆起航,创立信润富联,“自己操盘,去做一些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成长、蜕变的路上,曾澄把长江商学院视作自己的加油站。他曾两次汇入长江,从这里汲取养分、加速出发,正如他所说:“读完长江的人一般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能在这儿吸取到很多能量,看到了更多机会,找到更多的同行者。”
虽然一刻不停地持续突破,身份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曾澄的初心却从未变过——
“人类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当中,技术必须落实到场景之中才有价值。我希望能让更高效的技术真正地与产业融合起来,脚踏实地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华为二十年
用曾澄的话说,他的事业是伴随着华为的成长,和中国通信行业在全球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从最开始的硬件工程师,到研发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花了3-5年时间,之后担任产品经理3年,外派美国负责海外相关业务工作3年,回国后进入华为产品体系战略规划部门到成为战略负责人。”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外界的机缘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个人的内驱力。正如曾澄在华为完成的这一场蜕变,除了平台给他提供的诸多机遇,更多的是由其内驱力和行动力所造就的。
在担任华为产品经理3年后,为了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性,曾澄有了走向世界的想法,于是他主动向公司申请了外派美国的工作。在美国工作的三年,曾澄依然以他敢想敢做的风格,带领团队积极地开创机会,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表现出彩。
这期间,曾澄带领团队完成了两个主要任务:
一是推动华为体系与全球标准体系的融合,从最初跟从别人的标准到参与制定标准,再到最后主导建立标准,实现了公司整个技术体系的升级转变;
二是推动华为与海外研发机构和高校进行技术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华为技术能力的国际化。
过程中,他也看到中国企业和中国电信行业在国际上的更多机会,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于是,他选择回国将这些想法落实下来,让团队所具有的能力和渠道资源,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回忆起在美国的工作经历,曾澄认为不仅扩宽了他的视野,也让他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工作状态和决策思路上发生了转变。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对产品、对团队负责的责任人模式,美国的经历则让我转变为主动寻找机会、开拓创新的模式。
回国后,曾澄进入了公司产品体系产业发展战略部门,并逐步成长为该部门负责人。当然,他并未止步于此。
突破求变
初心不改
在华为的近20年时间,曾澄意识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大势,如何将数字化技术真正地与产业融合起来,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是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他能够做出贡献的地方,也是他看到并认定的一大机遇。
为了实践、检验他的想法,曾澄选择离开华为;并后续加入了中信担任中信控股首席数字官,负责推进集团制造产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帮助他进一步了解了制造业在实际运行当中的需求,也让他看到了数字化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积极改变。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在脑中构想新一次的转型蜕变——创业。
我很感谢之前每一段职业经历,我希望能把在之前工作中获得的国际化、技术化、体系化建设的经验向国内乃至向国内的其他产业进行推广和传递,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扎扎实实、更进一步地去系统化运作一件事情,更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件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
带着这样的初心和他从未消减的闯劲,曾澄推动成立了信润富联,在落实产业数字化的征途上再进一步。
创业并非易事,信润富联刚刚创立就遇到了疫情的冲击,创业初期大量的沟通和探路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也许正如那句话所说:“乐观者往往成功”,对于疫情等各类困难的冲击,曾澄只是轻描淡写,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只有对于过往名副其实的骄傲,和对于未来激情澎湃的憧憬。
公司成立三年多,我们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服务定位,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发展得还是不错的,从看到产业机会到创立一家产业公司,这段是上了一个台阶。我希望在未来的2-3年带领公司再上一个大台阶,从有产品,到好产品,到大产品,到行业级的产品,甚至是国际级的产品;从创立一家产业公司到把它做成一家有价值的公司。
面对新一波AI浪潮,信润富联选择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将技术转化为动力,进一步迭代原有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近日,信润富联也推动中信集团与国家鹏城实验室签订了战略合作,并且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重点工作是推动AI大模型落地工业重大装备领域,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我相信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会不断地产生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将它转化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
长江成长
成章不忘
2011年,在华为处于职业上升期的曾澄成为了长江商学院MBA项目的一名同学。他从不草率地做出任何决策,长江也同样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我当时的职业背景其实可以去读很多传统工科学校的商学院,很多人认为那才是更适合、更顺理成章的选择,当时我也去过那些学校进行了解走访。但是回来之后,我就思考,我当时的目标是要解决好实践的问题,以及更好地去了解这个世界,那么我需要的其实是更多元的一个文化和一个更高的视角。从这个角度来讲,‘站在月球看地球’、聚集了各行各业翘楚的长江商学院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长江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从入学之时起就印在曾澄的心中,至今仍未淡忘,短短六个字,但在他看来却是常品常新的。对于现阶段的曾澄来说,“取势”就是要相信中国发展的大势,相信科技创新会为人类做出贡献这个大势;“明道”就是要明开放之道,要拥抱变化、有能力应对不同的环境、为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服务;“优术”自然是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进行的一项修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澄认为最重要的法门就是坚持。
从MBA项目毕业后,曾澄与长江的故事也从未停止——几年后,他再次加入长江EMBA项目,为开启新征程蓄能;他也成为了MBA项目的导师,将自己的学识、经验与人生感悟倾囊传授给MBA的学弟学妹们。
我从长江学到了那么多东西,学到了知识,实现了能力的提升,那么多权威的教授对我提点指导,同学们之间的也是相互扶持、相互启发。‘因为向往大海,所以汇入长江’,长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在从长江获取能量的同事,我们也希望为长江做出一点贡献,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让长江永远奔流不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乐意做的事情。
川流汇入长江、奔腾向海,滋养着世界,也反哺着长江。这循环流动的能量,必将助力更多青年领袖成长、成章。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