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泛海国金深刻阐释如何培养“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全力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 | FISF教授聚焦“金融强国”系列之一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2024-01-18 14:27 浏览量: 2097

2024年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学院第一时间推出FISF教授聚焦“金融强国”系列稿件,全面注解打造“金融强国”的六大关键核心要素。第一篇稿件,我们采访了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钱军,学院金融学副教授、精英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学术主任蒋亮,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本科项目学术主任童国士,共同聚焦如何培养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李粤江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

钱军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

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蒋亮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

精英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

童国士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

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本科项目学术主任

首次清晰阐述“金融强国”内涵

提出“六个强大”关键核心要素

中央党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专题研讨班,其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中央党校层次最高的班。1999年,中共中央举行第一次研讨班,聚焦分析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今年,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专题研讨,是1999年以来、时隔25年后再次聚焦金融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方向,释放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李粤江书记表示:“‘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最懂中国金融的优秀人才是学院最根本的任务,我们要更加充分依靠复旦学科综合的优势,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我们要结合学校思政大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凸显为‘金融强国’建设而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对此,钱军教授指出:“这是继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后,总书记清晰阐述了‘金融强国’的内涵,并明确提出了‘金融强国’关键核心要素——‘六个强大’。其中,打造一支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赋予我们金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具体目标和核心使命。”

在蒋亮教授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金融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提供了金融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注入了金融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童国士教授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建设“金融强国”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渠道,也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重任。

强大的金融人才是基石

金融领域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打造一支堪当建设“金融强国”重任的人才队伍。那么,怎样的金融人才队伍才能算得上“强大”?

对此,钱军教授结合学院办学使命——立足国际金融视野、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塑造顶级金融人才、成就顶级金融智库,明确提出,强大的金融人才应当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掌握系统化和前沿金融知识,拥有强大实践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实干型人才。

具体而言,强大的金融人才要在打牢专业知识和金融功底的基础上,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和框架,用更加科学先进的金融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锻造对现实的观察力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金融行业的压力,要时刻牢记金融的本质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亿万的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质,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强大的金融人才需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淬炼复旦的金融人才标准

“面对纷繁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学院一直致力于成为‘最懂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商学院’。”钱军教授表示,“在国际金融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的当下,金融教育充分具备国际化特色、覆盖现代金融的重点‘实用’领域和应对未来的核心主题,为中国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思维的强大的金融人才。”

近年来,学院不断“打破”和“重构”传统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将金融科技、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绿色金融等陆续纳入课程范畴,实现全面的知识涵盖;在教学方式方面,课程辅以实案教学,与实战密切相关的课程邀请知名企业高管进行客座讲授,让学生能够获得商业实际案例的一手心得。

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面向本科生,是学院“最年轻”的项目。项目学术主任童国士教授表示,“学院不断探索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发掘金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践行金融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计划,致力培养德才兼备、胸怀建设‘金融强国’使命感的高端金融人才。”

尤其是,在强化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宗旨方面,刚刚接触金融的本科生,对于金融学的概念往往停留在不断波动的金融市场之上,而忽略金融的本质,“因此,在本科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任何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应该立足于如何解决企业融资上的痛点,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经济发展,而不应当成为资本市场的零合游戏。”童国士教授强调。

在发掘金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方面,受益于复旦大学精心打造的大类通识教育课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了解化工环保和人工智能等理工类专业知识的概览。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也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单一的金融思维已不适应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院特意为金融科技方向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等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科技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影响,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除此之外,童国士教授还介绍到:“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也会注重金融与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致力培养既了解中国国情、又具备国际视野,符合未来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需求的金融人才队伍。”

作为学院的“长子”,精英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办学6年来,已经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近300名高端金融人才。项目主任蒋亮教授从三方面阐述了学院在金融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标准:首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金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服务于国家、奉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优秀金融人才。

其次,坚持需求导向,质量为本,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学院紧跟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金融专业和课程,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基础、金融实践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满足“金融强国”建设的需要。

蒋亮教授以精英金融硕士项目LIVE课程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任课教授和业界讲师联合指导下,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解决现实商业世界的实际问题。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甚至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

“此外,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蒋亮教授强调,学院积极探索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推进金融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金融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金融学科的新格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使他们能够在金融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金融创新的领跑者和引领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本质特征。此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八个坚持”,释放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的鲜明信号。

为此,学院已经陆续推出解读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的特色课程,比如,由钱军教授讲授的“比较中国金融体系”选修课;又比如,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EMBA项目和港中大-复旦DBA课程学术主任施东辉开设的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现状。

“今后,学院还会有更多类似的课程推出,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新月异,我们还会将最新的中国金融创新和实践融入已有的课程中,真正做到培养一批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人才。”钱军教授进一步透露。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