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专题交流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成功举行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4-05-29 17:24 浏览量: 1756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命题。近日,一场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专题交流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经济管理学院举行。

此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汇聚新动能。经济管理学院专家代表白永秀、何爱平、马莉莉、王珏、高原、郭晗、段雨晨,西部中心专家代表张鸿、张安、倪楠、程方明、尘福通,科技界代表马劲风、张文彦等14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韩志斌教授担任主持,《西北大学校报》《秦智》杂志编辑参加会议。

专家们立足于各自研究领域,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发展方式、法律保护、科技支撑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白永秀作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发言。

他提出新质生产力“四新三高”的表现形式。指出在实践中,要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投资的合理性,谨慎进行产业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在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他提到了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多模式发展,从微观、中观、宏观层次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策略上应聚焦实体制造业,促进产业融合,避免规模化陷阱和多元化扩张,关注核心业务和优势产业,同时考虑新兴产业的安全和实用性,城市发展时需谨慎评估产业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潜在影响。

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张安发言

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部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安教授作了《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发言,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与高科技产业的关系。强调了劳动者素质提升、生产资料更新和劳动对象变革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必要性。张安还分析了西安在发展模式上的问题,对比西安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在科研力量等方面的差距,指出西安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的不足;认为需要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和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低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未来。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爱平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爱平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她整体考察了马克思对生产力系统及其演进,指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强调了生产力的自然属性、社会历史属性,生产力通过与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的互动实现演化。她指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趋势和作用的科学概况。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倪楠教授发言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西部中心高级研究员倪楠以《法治护航鼓励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发言。强调了要持续法律制度供给,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好的法律制度将赋能新质生产力高效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全链条保护。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新增“四新经济”企业,同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国际竞争力。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的认知特征》做了发言,她结合人的认知及群体行为特点,指出信息与数据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经济功能,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在数智赋能背景下社会生产的重构跃升,生产力的组合会发生非线性演化过程,其中创新金融作为要素组合的粘合剂,将在未来发展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马劲风教授发言

在环境科学领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马劲风作了《以CCS技术为驱动,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主题发言。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可以分为源头减排、过程减排和末端减排。充分利用CCS技术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新动作和新优势,通过跨学科合作,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西安科技大学程方明教授发言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程方明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城市应急管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珏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珏表示,先进科技及其持续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是“三高三低”,即在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三低”要求下,同时实现高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率、高社会效益的“三高”效应。实现路径包括人才先行、科技引领、产业强基、生态固本、制度保障。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文彦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文彦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牵引助力陕西省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原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原表示,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使用和培育中体现出工具性、必然性和重要性,未来发展应着重教学改革、搭建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完善优化数据要素产业链。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尘福通发言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尘福通也表示,无人(机)装备可以助力高效应急监管与救援,未来还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顶层设计等。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晗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晗表示,新质生产力其实就是绿色生产力,比如人工智能的另一面就是“能源危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段雨晨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段雨晨也表示,人工智能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质,人工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包括:有效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技术研究和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构建智能人才生态体系,规范技术治理、形成安全有序发展格局。

西安邮电大学张鸿教授发言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西安邮电大学教授张鸿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特色包括科技创新、数据要素活化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陕西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从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层次入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韩志斌发言

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韩志斌作总结发言,他对专家们的见解发言表示了高度赞赏。他提到,专家们从不同的切入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实现基础和关键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表示,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期望以今天的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产出更大的成果,共同为服务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应用搭建了跨界合作的桥梁,也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和合作提供了宝贵机遇。与会者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引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北大学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李婷

(本文转载自西北大学MBA与EDP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