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之行,遇见初春的瑞典|浙大MBA北欧访学之瑞典站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4-06-04 12:00 浏览量: 1760
 智能总结

近日,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开启了一场主题为《工业新时代的先进制造与新质生产力——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产教融合访学活动。

近日,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开启了一场主题为《工业新时代的先进制造与新质生产力——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产教融合访学活动。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系副教授胡琼晶和MBA教育中心梁贝特老师的带领下,近30位MBA学子深入瑞典与丹麦,展开了一系列高校学习、座谈交流和企业参访活动,旨在探索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奥秘。

此次北欧之行的首站是瑞典。在瑞典,同学们听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房晓辉教授的《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讲座、瑞典研究院Karin Kärr女士的《瑞典企业创新和绿色转型》分享,参访了施魏科(SWECO)集团、哈马碧生态城和希斯塔(Kista)科技城,并深入体验了瑞典的Fika文化,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

学术探索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房教授以《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为题,深刻剖析了瑞典创新的文化动因和人性驱动。他指出,瑞典的创新精神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福利体系,尤其是高福利政策,为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消除了社会障碍,维系了维京精神。这种创新生态是北欧环境、传统文化、福利社会和乡土情怀的互动结果,让瑞典人民敢于冒险尝试,不畏惧失败。房教授还揭示了北欧精神的现代体现,如人定顺天、静夜钻研等特质。瑞典的创新在全球具有显著影响力,其支柱产业得益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房教授的讲座让MBA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创新的多维度驱动力,并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

瑞典研究院的Karin Kärr女士分享了《瑞典企业创新与绿色转型》的主题。她首先介绍了瑞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突破,尤其是绿色炼钢技术,并强调瑞典社会愿意为更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投资。她指出,可持续发展不仅限于生产方式,还涉及人类幸福感、家庭和企业管理的可持续性。她还强调了瑞典高等教育体系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成功,为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企业参访

SWECO集团和哈马碧生态城

同学们还深入参访了全球知名的工程与设计公司Sweco集团以及备受瞩目的哈马碧生态城项目,对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实践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工程与设计公司,Sweco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友好型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该公司通过其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能效优化和碳排放减少,为构建绿色地球贡献力量。

哈马碧生态城作为Sweco参与建造的标志性项目,其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的环保与可持续性,更在于它如何完美融合自然与人文,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生态小镇中,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无不体现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哈马碧生态城在环保教育上表现卓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里环境宜人,湖泊绿地交织,空气清新,生活舒适。城市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如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和垃圾分类。同学们对这座城市的成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背后是瑞典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此次参访激发了他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希斯塔科技城

同学们还访问了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希斯塔科技城,这座被誉为“欧洲硅谷”的科技中心以其独特的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吸引了全球目光。

希斯塔科技城作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研发中心,汇聚了超过200家高科技公司,涵盖了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这里不仅与周边几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科研项目,而且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共享和创新网络。

科技城汇聚10,000+研究人员和学生,形成跨界创新生态。希斯塔科学城科技项目管理CEO Marco先生提到Electrum基金会推动的“三螺旋创新模式”,涵盖商业、公共资源和科研支持。基金会内,各方合作测试平台、初创企业孵化器促进创意汇聚和资金支持。发起方高层每年四次会晤,积极推动创新。

根据Marco的分享介绍,师生们还了解到瑞典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独角兽企业,如IKEA、H&M、Spotify等,人均拥有的大公司数量位居全球前列。瑞典的科研转化率高达10%以上,远超中国的1.2%,这一成绩得益于其高度融合的产学研体系和鼓励自主研发的政策。

希斯塔科技城的成功因素包括其small open economy(开放的小国经济),strong engineering heritage(深厚的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early adopters(对新文化的快速接受),participation pragmatism(平等的参与文化),trust(高度的社会信任),以及quality of life(重视员工生活质量)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希斯塔科技城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区,希斯塔科技城通过高校、企业和政府的紧密合作,有效对接了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形成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人文体验

除了学术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同学们还深入体验了瑞典的Fika文化,并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这些文化地标不仅展示了瑞典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瑞典人民对艺术和科学的尊重与追求。

瑞典Fika文化体验

在瑞典国家级导游的引导下,同学们体验了独特的Fika文化。Fika不仅是喝咖啡的休息时间,更是瑞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与亲友共享时光、增进感情。这种文化在瑞典企业中尤为重要,有助于解决争议、激发创新。同学们认为,中国企业可借鉴Fika模式,建立更人性化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潜力和企业竞争力。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政治文化与艺术交汇的殿堂

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同学们仿佛亲临诺贝尔奖晚宴现场,感受到国际聚焦的盛况。市政厅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之地。其精美装饰和画作寓意着瑞典人民追求公正和平的愿望。无头画像象征宽容与包容,而小女孩雕像则代表着瑞典对所有愿意奉献的人一视同仁的感激。同学们在此深刻体验到瑞典对公正、和平与奉献的坚守。

诺贝尔博物馆:科学巅峰与瑞典创新精神的展示

诺贝尔博物馆位于市中心老城区广场旁,展示了获奖者介绍、历史回顾、诺贝尔奖知识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其国际意义重大,涉及科学、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馆内以索道方式展示800多名获奖者头像和颁奖辞,并通过33部3分钟短片介绍获奖者成就。同学们恰好目睹了首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院士的头像在头顶滑过,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参观诺贝尔博物馆,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了诺贝尔奖的辉煌历史。爱因斯坦的亲笔信、莫言和屠呦呦亲笔签名的椅子等珍贵文物,展示了得主们的卓越贡献。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瑞典的创新底蕴,更弘扬了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让人深受启发。

阿姆霍特宜家博物馆:探访家居巨头宜家的起源地

在瑞典之旅的最后一站,同学们访问了被誉为“宜家心脏”的阿姆霍特小镇的宜家博物馆。这里不仅展示了宜家的成长历程,还通过趣味互动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其历史与文化。宜家的成功故事强调了“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理念,通过创新设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优质家居。宜家案例揭示了科技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博物馆不仅回顾了宜家历史,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结语

四日瑞典之行,师生们深入了解了瑞典的科技、文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术讲座、企业分享、实地考察和创新模式学习,知识和视野得到极大拓展。体验Fika文化、参观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感受到了瑞典文化的魅力和创新精神。这次访学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参团同学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访学感言

教师感言

此次作为学术领队,我有幸带领学生代表团踏上瑞典与丹麦的访学之旅,亲历了一系列行业先锋企业的探访,并深入体悟了北欧独有的文化与教育精髓。本次访学的目的在于探寻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而实地的观察与交流无疑激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与灵感碰撞。所思所想的有很多,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看法。

在北欧,可持续性早已深深嵌入企业精神与战略核心之中。绿色、低碳、环保,这些不仅仅代表着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驱动技术创新、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源泉。在这里,可持续发展超越了抽象的概念框架,成为政府、企业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展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共识。

北欧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两大启示尤为醒目:其一,教育体系中对可持续理念的早期植入至关重要。通过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情感认同,我们能够从根本上确保社会迈向真正有实效而非流于表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传承。

其二,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超越了环境保护的单一维度,它同样聚焦于人类福祉与个人成长的全面促进。在这一视角下,企业被赋予新的使命——不仅要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更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正向的工作环境。所谓的“反内卷”,不应被视为消极避世,而是一个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我、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契机。

学术带队老师 胡琼晶

学生感言

这是一次跨越了地理和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思考。瑞典与丹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创新环境,还让我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次访学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日常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已深深根植于北欧每个角落。这次的北欧访学之旅,不仅让我对北欧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成为我MBA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收获。

--23级 创客班(深圳)蒋婷

瑞典人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较强;幼儿园时期就会让学生尝试将苹果胡和塑料等不同的垃圾埋藏起来一个月后观察看有什么区别,以让小朋友直观感受到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的区别,持续灌输环保观念;大多数人愿意接受价格高但环保的产品,付钱不是为了买一个产品,而是买一个未来。资源禀赋下环境不同国情不同国家做的不同的策略选择;北欧对外输出的故事、概念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现阶段能够有自信向全世界输出的观念是什么?这个有待发掘和发扬。

--22级 周末4班 余旺

在此次北欧访学之旅中,我深刻领略了这片土地孕育伟大创新精神的根源。瑞典,这个孕育了全球科学与人文至高荣誉诺贝尔奖的国度,其深厚的创新底蕴与教育体系息息相关。瑞典教育体系的核心在于鼓励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及创造性探索,这一教育哲学犹如生命之水,滋养着瑞典教育的灵魂,确保每颗求知的心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无论社会背景如何,教育的大门永远向所有人公平敞开。瑞典证明了高水准的社会福利不仅不会滋生依赖,反而是驱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激发民众潜力,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繁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瑞典与丹麦都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20级 周末2班 盛晴芳

在北欧的访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北欧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与其注重创新、合作、沟通以及保持开放的态度密不可分。首先,北欧国家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就着眼于全球市场,而不是仅仅关注本土市场。其次,创新是北欧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北欧国家还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保持开放和积极合作的态度也是北欧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这种开放、合作的精神不仅有利于提升北欧的国际地位,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1级 集中1班 刘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浙大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