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共建科创生态 创新人才培养

南开大学商学院
2024-06-25 14:14 浏览量: 1259

6月12日,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幸福与创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白长虹教授出席由MBAChina、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ETS、专业学位网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商学院招生经验分享暨培养创新论坛,并作“面向实践的商科教育创新——南开商学院的探索”主题报告。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招生的根基是人才培养,只有在培养方式、培养体系、各种价值组合上面做得足够好,才能真正支持招生团队,才能与社会的需求、考生的需求实现链接,这也是各位院长的共识。今天分享的话题也是在商科的教育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话题,商科教育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变化,核心就是面向实践。而学校的属性导致其在真正落实面向实践的要求时也遇到了难题,我们南开大学商学院一直在进行探索。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新最现实的实践探索。无论是由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创新带来的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所构成的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特征,还是此前国家战略已经确定的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些全新产业的现实,都带来了非常多的新要求。其对人才的要求、对管理模式的突破之下,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教育方式、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响应与服务,是我们面临的议题。这些全新的实践和挑战要求我们看到产业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甚至在新兴产业中出现的“新物种”,我们先要研究清楚这些“新物种”的自身原理,而后再谈培养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去适应。

比如,字节跳动只是一个短视频平台,但其海外版 TikTok 形成的全球性影响超越了特定的行业,带来了全局性的甚至是对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再如,华为如何能够在今天这样一个全局动荡、全面打压、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变局之下,不断地给大家创造惊喜。这样的企业其实还有很多,包括传统的行业,像胖东来在当下掀起波澜,让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都把目光投向它,这是我们今天还需要深入去挖掘的。

因此,我们今天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之下的管理议题,首先要在人才培养上做出响应,即面向实践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我们培养人才是围绕着实践需求,是要为未来产业的变化方向服务的。

大家最近都在研究《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这个话题,即如何把专业学位教育真正落在培养面向实践、面向产业的管理人才。围绕着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重点,如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高效,如何把国家级的实验室纳入到我们的培养体系中,同时,专业学位如何面向行业发展的需求,使其培养的实践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真正能够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这都是需要进行探索的。

在全新的变革中,我们需要构建实践创新的机制,要提炼实践需求,不能按照自身的想象去设计教育方式,要研发出适合的新的体系。首先,我们要更多地围绕实践智慧从中探索新的知识。比如,我们建立的一些新型实验室,像我带领的幸福与创造实验室,能够应对先锋企业的实践,探索其如何应对变化,如何成为“新物种”,并从中挖掘全新的知识、理论,从而建构起对于全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供应。我们的案例库在不断地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同时教学体系也做出相应的探索,如何进行纵横交错的产教融合,面对新质生产力以及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在我们既有的、职能化的、基础的课程和专业特色上,如何向着行业迈进。我们要全面面向行业,面向全新的行业,如医疗大健康、智能制造与物联网、金融与资本市场、科技媒体通讯等,我们目前正面向这四个行业做出特色的一些探索。

此外,就是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我们建立了全流程的双师教学,从“双师课堂”变成“双师同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双师参与。再如,我们的案例教学,过去只是把案例开发出来用到课堂上,现在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请进来”--行业模块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案例企业的核心高管或创始人进行案例的分享与解析;“走出去”--名企工坊,到企业中实地分析;“驻下来”--整合实践项目,深入案例企业中进行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最重要的是落实面向实践,把理念变成实际,我们的整合实验项目,就是把“活案例、真应用”放到 MBA 教育中,也放到企业发展中,把真实的实践情景和教学培养尽量融合。我们目前的探索可以实现所有项目100%出诊断,75%出方案,25%出产品。这个过程中还会实现多学科融合,比如汉沽盐场项目本来是生产海盐的企业,放在今天就要围绕着健康、时尚、新消费这种格局和品牌要求来发展,我们孵化的新产品集结了来自于南开大学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学院、东方艺术系等多个学院的共同参与。天津有很多的老字号如长芦汉沽盐场、力生制药、达仁堂京万红、狗不理等等,如何实现老字号的品牌焕新,我们为此也做了一个系列的整合实践项目。

接下来是我们的“商学+”--“润身学堂”,发挥南开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和学校各优势学科融合;“科创+”--“同舟计划”,携手知名投资机构甄选高潜质的初创型科技企业与南开大学MBA在校生及校友“结对子”;“基地+”--“顶点课堂”,这是我们当下进行的难度略大、比较综合的一个设计,顶点课程是一个破除专业壁垒,与企业实践高度融合的高端综合课程体系,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融通与检验。其涵盖了南开大学商学院MBA核心课程体系的知识精华,更融入了合作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智慧。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条件就是中国案例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建立了中国企业案例研究基地,全国有 12 个,我们是与中海油进行共建,中海油是领域中的顶尖企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基地,师生比达到了14主创:30学生,主创团队包含7位教授和7位企业高管。这个课程之所以称为“顶点”,不是去上一次课或做一次咨询就结束了,而是双方在共同探索。我们的教授、博士生、MBA学生在把教学、科创探索以及问题研讨融在一起,形成这样一个顶点课堂。

此外,我们还要实现机制化,为此构建了学院教学支撑的三大中台,即教学服务中台(质量控制器)、数字赋能中台(数字加速器)、技术研发中台(创新孵化器),使得我们的探索能够持续得到学院机制性的支持。比如教学服务中台,我们对于教学服务重构、教师能力提升、全程质量控制,都有着相应的职能队伍的建设、业务活动的配合。再如创新孵化机制,我们建立了三个实验室,即Case Lab(案例教学实验室)、Creative Lab(创新创业实验室)、Competition Lab(竞争赋能实验室),从而能够在专业学位的探索中实现创新孵化。我们也运用校友企业--飞书,形成在支持、服务、协同层面的一种全新的平台,努力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周期实践创新学习体系。增加“课程前”与“课程后”服务比重,构成学习链条的完整体系。

以上这些探索,我们已经历时 1100 天,包括教学研讨、新增方向、新增课程、新增双师、新增基地、产融模块、实践项目等。围绕着这些方面,我们《南开管理评论》的主编寄语也在不断地把一些思考和理念与同行进行分享。

归根究底,在自主的新时代,要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先锋企业的案例、实践中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全新的理论工具,然后让这些理论工具适应时代的需求,构建起专业学位学生全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其所处环境下理解产业、社会、时代的变化所需要的才能、洞察力、领导力。谢谢大家。

编辑:朱晨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