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的交流!斯坦福师生在北大光华的一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4-07-10 15:23 浏览量: 1366

盛夏时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迎来了2024年度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暑期学习项目的师生。7月5日,斯坦福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联席主任李宏彬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斯高教授,带领近20位斯坦福师生到访光华管理学院,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盛会。光华师生代表,与斯坦福师生一行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活动期间,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周黎安教授以《中国经济脉动与制度创新》为题进行了深度分享,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加深了理解。同学们积极提问,热烈讨论,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制度变迁及其在全球格局中角色的认识,还促进了双方对中国社会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与尊重。

开场介绍

李宏彬做了学术交流前的开场介绍。他现任斯坦福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联席主任,也是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SIEPR)高级研究员,于2001年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CUHK)经济系,2007年担任教授,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两位创始主任之一。2007-2016年,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是经济管理学院C.V.Starr冠名经济学讲座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其实证研究成果得到了各媒体的深入报道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是《比较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主编。

周黎安:中国经济脉动与制度创新

周黎安以深邃的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理论为核心,为斯坦福学子精彩呈现了一堂关于中国增长奇迹以及政治经济联动机制的研讨课程。他巧妙解构了西方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普遍困惑,指出传统视角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迟缓的刻板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非凡历程中显得尤为苍白。中国不仅跃升为全球经济版图的重要一极,构建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期超高速经济增长,这一成就颠覆了诸多既有认知。

周黎安,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8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出版专著《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在官员晋升激励与行为、政府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面对西方经济学界对中国制度与经济互动的片面解读,周黎安强调,中国独特的政经制度,尽管与西方的标准存在差异,却正是这些特征,在特定历史阶段和国情下,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发展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激励下,积极调动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特别是推动了制造业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并随着考核体系向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多元目标转变,中国在环境保护、减贫脱贫等领域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周黎安也坦诚指出,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亦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与未来不确定性,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消费复苏乏力、传统投资驱动模式失效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这些问题不仅是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他的深刻分析,不仅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理解中国经济的新视角,也为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独特思路。

青年学子的思想碰撞

分享结束后,中美学子们怀着对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热情,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共同探讨课程中的兴趣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大家不仅相互学习、借鉴观点,更在抒发己见中加深了友谊,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部分小组聚焦于中美教育体系的异同,深入剖析了差异背后的历史、社会及文化根源。大家一致认为,尽管两国教育体系各有千秋,但通过融合中美教育之长,能够培养出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小组内还就中美文化土壤中的独特现象展开交流,对“躺平”与创业文化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期待通过更广泛的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激发文明互鉴的新活力。

有些小组则将目光投向了前沿科技——AI,热烈讨论了其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及引领世界潮流中的关键作用。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引擎,正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为制造业带来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促进了服务业的个性化、高端化发展。大家相信,AI技术的持续进步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期待未来能见证更多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成果。

此次深入交流不仅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中美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同学们积极发言、贡献智慧,展现了年轻一代在全球化时代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追求,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感悟北大百年精神

自光华新楼启程,一行人踏上了探索北京大学的旅程。首先来到的是未名湖畔,宁静的湖水如同镶嵌在校园中的一块碧玉,湖畔的博雅塔以其古朴典雅的姿态,见证着一行人的求知历程。沿着湖边的小径,葱郁的植被更为这趟旅程增添了一抹生机,斯坦福的同学被北京大学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不断赞叹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随着步伐的深入,一行人穿越历史悠久的燕南园,最终抵达家园食堂。这里汇聚了来自中国各地的美食,同学们体会到烧鸭的香气、拉条子的筋道、藕粉的细腻等等。大家围坐一桌,品尝美味的同时,交流着各自的文化和经历。这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燕园之行,不仅让参与者沉浸于历史的深邃与青春的活力之中,更在两校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北大精神的精髓。他们的笑容、多元的校园场景,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碰撞,都成为了这次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两国青年学子说

I had an amazing time visiti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today. I learned a lot from professor Li-an Zhou; a lot of that I didn't know before. And I'm really excited to be taking Chinese economy with his co-author Hongbin this winter. I also really enjoyed talking to the students: everyone was super open, and the conversations were very genuine and honest.

——Olivia Wang

Symbolic Systems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to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at professor Li-an Zhou, professor Scott and Hongbin brought to the class. From the lecture professor Li-an Zhougave today, it's interesting to see the very positive opinion and perspective of China. While back in the time when I learned in class, I learned more about the rural China, which is the focus of our professor's research. But I feel it's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the opinions of both professors with regards to China. And I'm very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talk and speak with the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day. I find the discussion very inspiring and insightful.

——Rinnara Sangpisit

Econom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I'm really happy to be here at Peking University today. This is my first time in Beijing and I previously took a class that was jointly held between Stanford and Peking University. So it's really nice to be here physically in person and not just via ZOOM. I love getting to meet local students, and discuss and exchange perspectives on the Chinese and US economy. Besides, it's really fascinating to contrast and compare our experiences in university with students in similar positions and across globe. I'm learning a lot during my time here, and I'm excited to continue building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education system here, as well as building upon the relationships that we made today.

——Stella Rose Mei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s a pleasure to be here at Peking University. It's my first time ever in Beijing,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spending more time in Beijing and coming back here because it's a beautiful city, and China is a beautiful country. I'm excited about the collaboration of both of our universities, Stanford and Peking. And I look forward to more collaboration between our universities in that I think there's a lot of research areas that they can collaborate on and get further knowledge on. So I look forward to being part of that and being a part of the greater Beijing academic circle as well.

——Rahul Ajmera

Economics

I'm so excited to be here at the university. I've had a lot of fun meeting all the students. I had a great conversation with Jiaru (黄嘉茹) today regarding consulting. She's really excited to explore the avenue, and that's what I'll be doing post graduation. We talked a lot about consulting, recruiting, and what the work-life balance looks like. But overall I'm just super impressed with how open the students are in terms of their willingness to share about their academics and their social life. It's such a great opportunity to be culturally immersed in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I'm super grateful to be here.

——Arshia Mehta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陌生人只是还未遇见的朋友,很开心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同学们共度一段难忘的时光。从人工智能到教育公平,从可持续发展到艺术与时尚,我们无话不谈,相互启迪,不断将石子投入水面,激起阵阵思想涟漪。所以当周黎安教授问我,“聊天感受如何?”,那些来自完全不同视角的评论,以及我从未思考过的真诚、纯粹而深刻的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有太多可聊的了!我们探讨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多元观点”,我回答道。“青年人就是要多交流嘛,相同的关切,不同的观点。” 教授说道。几天来,这句话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深感幸运能以青春的姿态扎根于“万物生长,各自高贵”的光华,生长在“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北大。

——陈诗婳

光华2022级本科生

两校友人观点相互碰撞,两国选择的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关切——经济发展和这个宏大背景之下的微观个体。斯坦福朋友的提问与交流,既是为观察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国道路独特性的理解——历史制度文化背景的差异。小组讨论中,我们各抒己见,探讨了较为感同身受的话题:教育制度,对应选拔体系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我们一方面结合切身体会,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比较教育生态的差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相联系,试图从中发掘潜在的改进可能。短短半日,收获的友谊、观点、共鸣都弥足珍贵~

——赵文慧

光华2022级本科生

这次交流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深化了我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理解。通过聆听周黎安教授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演讲,我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同学们在讨论环节中所展现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共同探讨了AI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它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带来的变革。两国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这种交流是宝贵的,它不仅促进了相互理解,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我期待将在这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同时也希望能够继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共同探讨和学习。

——黄政

光华2022级本科生

今天十分有幸,可以和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们一起聆听周黎安教授以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理论为核心内容,针对中国增长奇迹以及政治经济联动机制的一节讨论课程。对于大部分的西方经济理论以及西方的经济学者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成就是十分令人费解的。而在同学们提问思考的过程中,我对于中国经济制度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收获。并且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仍然持续面临结构性问题与挑战。这也是我辈光华青年所要身体力行去研究解决的。

——金鼐

光华2022级本科生

和来自斯坦福的朋友们相处的一天再美妙不过了!很荣幸能作为北大学生之一加入到他们了解中国的一环中去。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和背景各异的他们交流——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身份——但大家的最大公约数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周黎安老师介绍完中国经济之后,大家多元的背景激发了热烈的讨论。在其中我能感受到东西方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在研究视角和叙事方式上存在着的微妙的差异,而我们也很乐于作为传播中国名片的使者,跟他们分享我们一手的中国故事。感谢所有来自斯坦福的朋友们、光华的老师和同学们,是我们在一起缔造了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共同回忆!

——周睿

光华2021级本科生

虽然只有半天短暂的交流,但SCCEI一行同学的热情还是深深感染了我,他们在周黎安老师的讲座中独立思考,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也帮助我从更多不同角度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迷思;在讨论环节热情洋溢地分享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校园生活,探索着中美校园及文化的差异。除此之外,我还在交流中遇到了相见恨晚的好友Arshia,我们关于未来规划、校园活动、旅游生活仿佛有聊不完的话,SCCEI的旅程虽然结束,但他们带给我的改变持续存在,我们建立起的友谊也还在一直发展……

——黄嘉茹

光华2022级本科生

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与斯坦福同学交流的宝贵机会。交流活动开始前,我们有幸聆听了周黎安老师的讲座。周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国近年的发展,并深入分析了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斯坦福同学进一步探讨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差异,并分享了彼此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小组有一位“中国通”——斯坦福的Scott教授。在交流过程中,Scott教授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还为我们补充介绍了中国的相关情况。作为一位来自斯坦福的教授,他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与我们分享的热情,令我们这些东道主感到十分暖心。

——王国诚

光华2021级本科生

在思想的火花中,斯坦福与北大光华的师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养分,更在彼此间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它不仅搭建了中美两国顶尖学府间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两国青年跨越国界、携手共进、增进理解与合作的“心灵纽带”,为未来的合作与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