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怡:文科生跨界闯荡金融圈,固收高级交易员在复旦焕新成长丨FMBA
她,本科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曾为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奖牌设计师担任会议翻译,是一个专业成绩过硬的文科学子。
她,毕业后毅然走上金融道路,从业绩Top5%的金融销售到固收高级交易员。曾在资金极度紧张的“钱荒”时期实现日融资300亿;也曾在债市起起伏伏间助力公司完成一次次的进退自如,是一个“顶得起、扛得住”的交易员。
在转型的路上高歌猛进又稳扎稳打,她是如何成功走出这条“不拘一格”的职业之路?
决定重返校园时,她为什么会把复旦大学国金金融学院(复旦国金)的在职金融MBA(FMBA PT+)作为“排序第一”的选项?又在FMBA PT+项目中收获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
让我们走近今天的故事主角——“把努力与勇敢刻进骨子里”的陆文怡。
陆文怡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2023级学生
本科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 法语专业
就职单位: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高级交易员
从小语种人到金融人,向“天花板”更高的投研交领域进发
大四时,陆文怡曾有过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为法国设计师Philippe Starck的新品发布会担任双语主持人和会议翻译。Philippe Starck是法国传奇设计师,有许多经典设计作品,同时也是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师。
这个创意非凡的设计大师对细节要求很严格,在活动前的面试环节,她心里一直都很忐忑。“对方的知名度很高又非常有个性,我有一点胆怯,担心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然后,面试官说了一句令她至今难忘的话:“你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好。你已经很优秀了,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在那位面试老师的鼓励下,陆文怡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她大气的台风、出色的控场能力和翻译水准得到了主办方和Philippe Starck本人的高度认可。而陆文怡最大的收获,则是那句直到今天仍在带给她力量的“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图:陆文怡与Philippe Starck的合影
本科毕业后,充满自信能量的陆文怡决定跨界进入金融领域,成为了工行的一名私人银行投资顾问,并做到上海分行所有投资顾问中前5%的业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进入职业天花板更高的投研交领域,“在那里有更大的挑战,同样也有着更加精彩的舞台。”
从2013年下半年起,“行动派”的陆文怡开始着手转型。但直到次年的上半年,她才接到交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的面试通知。其实在此期间陆文怡也收到过一些公司其他岗位的Offer,但她始终不曾动心:“我的目标是投资交易相关领域,这是唯一的,也是不变的。”
陆文怡算是跟随交行的资产管理部一同开荒拓土的的老员工之一。此后直到转战中银基金担任高级交易员,她都始终保持着对宏观经济的敬畏、对市场周期的理解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探究。陆文怡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龙衔海珠,游鱼不顾”——于她而言,这颗“海珠”既是“对自己有信心”的信念与力量,也是在未来3-5年成为一名固定收益领域基金经理并进入管理层的职业理想。
从“自学”到“上学”,突破文科与金融的“边界”
作为一个从文科生跨界而来的金融人,陆文怡早已习惯了“功夫都在平常里”。还在工行时,她就会通过阅读《货币金融学》等相关书籍、以及在雪球等网站上搜索知识点的方式坚持自学。这样一来固然可以做到“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和“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但时间一长也会显露出不足:
“这种拼图式学习带来的知识是碎片化和扁平化的,缺乏一个完整且立体的金融框架。”陆文怡深知,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更高的思想格局才能带她走得更远。于是,几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的“读书”被重提日程,复旦在职金融MBA也在此时走进了她的视野。
职场人的重返校园离不开自我蜕变与投资未来的双重目标。陆文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拥有一流师资、兼具国际化和强实践特质的FMBA PT+项目“土壤”中汲取养分,创造更大的职场和人生价值。锁定目标之后就是一往无前,最终,陆文怡顺利完成提前面试、拿下235分的联考高分,如愿成为了复旦在职金融MBA项目的一份子。
图:陆文怡在新生活动中发言
很多人好奇“文科生”和“金融MBA”之间是否会“不兼容”?对此陆文怡坦言“初期会有一些困难”。事实上早在备战联考阶段,她就已经遭遇了第一波挑战。“因为数学一直都是我的一个的‘软肋’,为了让自己的底气更足一点,我在复习数学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加入项目后,陆文怡很快又面临了新的难题:她在上《财务会计》和《统计与决策》的课程时听得有些吃力,需要在课后花时间用功才能跟得上进度。为此她特别感激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施文韵和王小虎老师:“老师们很照顾像我这样的非金融专业出身的学生。他们上课的风格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由浅入深、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我们去理解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陆文怡很喜欢施文韵老师课堂上的一个个生动的财务案例,也对王小虎老师在统计金融与大数据金融领域的学术积累印象深刻。尤其令她开心的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在这两门课上都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战胜了当初那个“不懂、不会、不明白”的自己。
在陆文怡看来,复旦在职金融MBA项目的课程是有难度的,但“有难度才会有进步”。在被一些知识点“卡住”时,她的应对之策也很简单:一遍看不懂就去看第二遍、第三遍;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去理解和“解构”。她也相信所有熬过的夜和付出的努力最终都会变成光,照亮前行的方向。
在心目中Top1的学府度过两年美好的求学时光对于陆文怡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特别是项目的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还有利于大家学以致用。对此陆文怡兴奋地举例谈到,她之前对于股票估值的理解不够深入,而通过学习,如今的她已经很好地弥合了这一短板,在工作中也变得更加有自信。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兼顾学习、并努力“将两者都做好”固然辛苦,但她仍然觉得自己的收获大大超出了预期,已经“赚到了”。“这里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各种有趣的活动,是我想象中金融MBA最好的‘模样’。”为此,她也甘于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继续付出最大的努力,以“收获”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图:班级同学一起为本月寿星庆生
“打开”自己,做“视知识为信仰”的攀登者
虽然自我评价是一个“资深”i人,但陆文怡却坦言无论i人还是e人,在项目里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对此她总结出了两点原因:
首先,复旦在职金融MBA小班化授课的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密度”比较高,会自然而然地相互走近。比如,班级举办的“博学大讲堂”类学生分享活动,同学们带着自己擅长的话题走上讲台进行分享。最近,曾德利同学结合自己的行业洞察进行了《逆流而上》的案例分享,而历史爱好者袁弘旸同学为大家带来了《蒙古帝国的残影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的专题。精彩的分享与热烈的交流,真正呼应了百年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图:复旦大学校训墙——“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其次,课上课下的思辨也会开拓思维、开阔视野,让大家更愿意“打开”自己。她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高华声老师的“得C比A+好”为例:如果一个学生开始时的成绩是C,当他有一天得了A+时,一定会比第一次就拿到A+的学生更有成就感。所以“追赶者”和“被追赶者”都各有优势,不同点在于一个“赢在当下”,一个“赢在明天”。
高华声老师的另一个“金句”同样睿智且深刻:“当一个人来读MBA时,会带给周围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号,甚至会改变别人对你的固有印象。”陆文怡对此举双手赞成,“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全宇宙都会来帮你。”
陆文怡目前虽然还没有得到“全宇宙的帮助”,但她已经在帮助别人了。作为项目的学生大使,她积极参加学院招生等一系列活动,真诚地为新生们解答问题,为他们“还原”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复旦在职金融MBA。
图:陆文怡作为2023级在职金融MBA学生大使
参与五届大使融合活动
入学之初,陆文怡为自己写下了一长串亟待实现的小目标:吸取金融新识、提升沟通能力、强化管理思维和领导力……等等。而今,所有的小目标已都化作向上的阶梯,承载着她一步步走近更大的梦想。
攀上顶峰方知众山之貌,陆文怡将一如既往地“对自己有信心”,对知识有信仰,去勇敢地攀登属于自己的下一个高峰。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