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同济大学MBA


2024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同济大学MBA
以管理创新助推现代化进程,以使命担当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中国商科教育深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加快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2024年11月29日,由MBAChina和《经理人》杂志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将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智慧与担当”为主题,聚焦管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共商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与社会治理中的担当与作为。聚力来自教育界专家学者、商科院校代表、行业领军人物、专业研究机构、校友、教育媒体及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先行者等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会。活动现场还将重磅揭晓并颁发 2024 年度中国商学院 MBA 项目系列重磅榜单。向榜样致敬,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本期我们走进同济大学MBA项目。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教育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学院汇集了同济大学经济类、管理类的主要学科,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经济与金融系、公共管理系、会计系、创新与战略系(筹)、组织管理系(筹)及市场营销系(筹),并在二级学科设有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院逐步形成“创新、育人、服务”的宗旨和“国际化、研究型”的目标。
学院现有师资201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70人。设有8个本科专业、2个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1080人,硕士研究生5661人,博士研究生425人。建院三十多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管理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化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学院已成为AACSB、EFMD和PRME的正式会员,并已获得AACSB、EQUIS、CAMEA、PMI-GAC等国际权威认证。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评的187所高校中成功进入A+档,成为全国在该学科最强的3所高校之一。在最新的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排名中,学院位列亚太区商学院第10,跻身中国大陆前三甲;管理学硕士(MiM)位列全球第21。2022年,我院参评QS全球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排名,进入全球前50强。2022年,在欧洲权威排名机构Eduniversal公布的全球最佳硕士排名中,房地产硕士专业跃居全球第2;供应链与物流硕士专业跻身全球第13,两个专业均位列亚洲第一。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领袖和精英为目标,历经31个年头,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化三大特色。在我院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多学科融合及社会服务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八大课程模块,其中项目管理与房地产,服务与运营管理和金融三大课程尤具特色。
自1993年办学以来,致力于塑造学院的国际格局,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在2024年FT发布的全球管理硕士百强榜中,管理学硕士项目荣登全球第13位,连续9年稳居全球50强。2022年,学院全日制MBA项目首次参评《金融时报》FT的排名,跻身全球第65位,位列中国大陆商学院前五,其中毕业生的薪资增幅达到151%,位居中国大陆地区的第3。
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同济MBA顺应时代发展、应对国家要求、依托五大协同——院企协同、院政协同、学科协同、国际协同、科教协同——的培养优势,持续开拓创新。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举办乡村振兴主题研学项目,将课堂搬到田野,将乡村案例纳入教学;针对技术转移领域的现实痛点,同济MBA设立技术转移项目,输出高素质的中级技术经纪人,旨在解决技术转移人才短缺、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与发展。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